文章解析

qín
·
·
jiā
shí
pāi
·
·
·
·
pāi

朝代:唐作者:刘商浏览量:2
hàn
shì
jiāng
shuāi
bīn
dòng
gān
zhēng
zhàn
pín
āi
āi
shēng
jiàn
luàn
dāng
chén
shā
chuāng
duì
jìng
wèi
jīng
shì
jiāng
wèi
zhū
lián
néng
shēn
zhāo
zhōng
guó
cāng
huáng
chù
chù
féng
rén
jiāng
mìng
wěi
fēng
hóng
yán
suí
chén

译文

汉室江山即将衰落啊,四方外族不再臣服,战火纷飞啊,征战频繁不休。可怜父母辛辛苦苦生下我,却让我在这战乱的时代遭遇离乱之苦。我曾在纱窗下对镜梳妆,不谙世事,以为珠帘就能遮蔽身子,躲开灾祸。忽然有一天胡人的骑兵闯入中原,仓皇间处处都能碰到胡人。转眼间我这薄命之人就被抛向刀光剑影,可惜这青春红颜啊,只能随虏尘漂泊沦落。

逐句剖析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汉室江山即将衰落啊,四方外族不再臣服,

# 夷:一作方。

"动干戈兮征战频":战火纷飞啊,征战频繁不休。

"哀哀父母生育我":可怜父母辛辛苦苦生下我,

"见离乱兮当此辰":却让我在这战乱的时代遭遇离乱之苦。

"纱窗对镜未经事":我曾在纱窗下对镜梳妆,不谙世事,

"将谓珠帘能蔽身":以为珠帘就能遮蔽身子,躲开灾祸。

"一朝胡骑入中国":忽然有一天胡人的骑兵闯入中原,

# 胡:一作虏。

"苍黄处处逢胡人":仓皇间处处都能碰到胡人。

"忽将薄命委锋镝":转眼间我这薄命之人就被抛向刀光剑影,

"可惜红颜随虏尘":可惜这青春红颜啊,只能随虏尘漂泊沦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其一·第一拍》是唐代刘商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后经琴师董庭兰改编,成为唐代琴曲经典。作品以汉室衰微、战乱频仍为背景,通过一位女子的自述,诉说外族入侵下百姓的苦难,以及自身从天真闺秀沦为乱世俘虏的悲惨命运。全诗以叙事为主,结合直白的抒情,将个人遭遇与时代悲剧相融合。其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展现了战乱对个体的残酷摧毁,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历史厚重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画家

刘商(?~?),唐代诗人、画家。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大历进士,官检校虞部郎中、汴州观察判官。其擅丹青,工山水树石,初师张璪,后自成一家。其诗长于歌行,武元衡称其诗作“皆思入窅冥,势含飞动,滋液琼瑰之朗润,濬发绮绣之浓华,触境成文,随文变象,是谓折繁音于孤韵,贯清济于洪流者也”。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著有《刘虞部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叙事乐府诗,写汉室衰微时女子因战乱从闺秀沦为俘虏的遭遇,借其自述展现外族入侵下百姓苦难。诗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悲剧结合,诉尽乱世悲怆,寄寓了对和平的深切期盼。

2. 分段赏析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开篇便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诗人指出汉朝走向衰落,周边少数民族不再臣服,战争接连不断。短短两句,简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让读者感受到动荡不安的时代氛围,也暗示了百姓即将面临的苦难。“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诗人以饱含悲痛的语气,表达出对生逢乱世的无奈。父母辛苦将自己养育成人,却让自己赶上这样混乱的时代。这里既有对父母的感恩,又有对命运的悲叹,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悲剧紧密联系在一起。“纱窗对镜未经事,将谓珠帘能蔽身”,这两句描绘了女子曾经单纯无忧的生活。她在纱窗下梳妆打扮,不谙世事,以为生活在珠帘后的闺阁中,就能躲开外界的纷扰。这种天真的想法与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更突显了战争对平静生活的无情摧毁。“一朝胡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笔锋一转,描述了灾难的突然降临。胡人骑兵突然闯入中原,局势瞬间变得混乱,到处都是胡人的身影。“苍黄”一词生动地表现出局势的急转直下和人们的惊慌失措,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最后两句写尽女子的悲惨命运。她突然就被战争的残酷所裹挟,自己这薄命之人,只能在刀光剑影中挣扎。曾经美好的青春容颜,也只能随着战乱的尘埃消逝。“薄命”“可惜”等词,饱含着女子对命运的无奈与不甘,也让读者为她的遭遇感到痛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籍《赠王侍御》

下一篇:唐·元稹《西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