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朝代:唐作者:李世民浏览量:1
shuǎng
dān
què‌
qiū
guāng
dàn
gōng
suì
shū
yǐng
huā
míng
diǎn
cóng
páo
qīng
cǎo
gài
sōng
fēng
sàn
xiù
piāo
yún
fēi
yān
hóng
鸿
lěng
lán
diāo
pèi
guī
hán
shù
yǔn
tóng
bié
qín
yuán
xiá
zhōng
luò
fēi
xīng
jiàn
xián
bàn
yuè
gōng
fāng
fēi
mǎn
fáng
lóng

译文

清爽的空气飘浮在红色的宫阙上,秋天的景色淡淡地映照着紫色的宫殿。衣服上沾染着荷花的稀疏影子,花朵明亮地点缀在菊花丛中。袍服轻薄,沾上了低矮草丛上的露水,车盖倾斜,随风舞动的松枝发出声响。飘散的山峦上,云朵如树叶般飘动,迷失道路的飞鸿,在烟雾中穿梭。台阶寒冷,兰花凋谢如同坠落的玉佩,闺房寒冷,桐树落叶飘零。离群的鹤栖息在琴中,失群的猿猴在峡谷中啼叫。落在原野上的流星如飞箭一般,天空中那弯弦月好似一张拉满的半月弓。傍晚的雾气升起,芳菲渐渐消散,暮色笼罩了整个房屋。

逐句剖析

"爽气浮丹阙":清爽的空气飘浮在红色的宫阙上,

"秋光澹紫宫":秋天的景色淡淡地映照着紫色的宫殿。

"衣碎荷疏影":衣服上沾染着荷花的稀疏影子,

"花明菊点丛":花朵明亮地点缀在菊花丛中。

"袍轻低草露":袍服轻薄,沾上了低矮草丛上的露水,

"盖侧舞松风":车盖倾斜,随风舞动的松枝发出声响。

"散岫飘云叶":飘散的山峦上,云朵如树叶般飘动,

"迷路飞烟鸿":迷失道路的飞鸿,在烟雾中穿梭。

"砌冷兰凋佩":台阶寒冷,兰花凋谢如同坠落的玉佩,

"闺寒树陨桐":闺房寒冷,桐树落叶飘零。

"别鹤栖琴里":离群的鹤栖息在琴中,

"离猿啼峡中":失群的猿猴在峡谷中啼叫。

"落野飞星箭":落在原野上的流星如飞箭一般,

"弦虚半月弓":天空中那弯弦月好似一张拉满的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傍晚的雾气升起,芳菲渐渐消散,

"暮色满房栊":暮色笼罩了整个房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日即目》是唐代诗人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描绘了秋日的宫廷景色与自然景象。诗人以细腻笔触,从宫阙、花草、云雾、飞禽等多方面入手,展现秋日独特的氛围与景致。诗中运用生动的意象,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略带清冷、孤寂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与独特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开篇点题,描绘出秋日宫廷的整体氛围。“爽气”给人一种清新、舒适之感,“浮”字生动地表现出清爽空气飘浮的状态。“丹阙”点明宫殿的色彩鲜艳,“秋光”则点明季节,“澹”字描绘出秋天的景色淡淡地映照在“紫宫”之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第二联:“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描写了带有秋意的花草景象。“衣碎荷疏影”,将衣服与荷花的影子联系起来,仿佛衣服上沾染了荷花的稀疏影子,富有画面感。“花明菊点丛”,“明”字突出菊花的鲜艳,“点”字生动地表现出菊花点缀在花丛中的姿态,展现出秋日花卉的独特之美。第三联:“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描写人物的穿着与周围环境。“袍轻”体现袍服的轻薄,“低草露”表明袍服沾上了低矮草丛上的露水,暗示人物在草丛中活动。“盖侧舞松风”,“舞”字赋予松风动态感,车盖倾斜,随风舞动,与松风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氛围。第四联:“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描绘了山峦和飞鸿的景象。“散岫”指分散的山峦,“飘云叶”将云朵比作树叶,形象地写出云朵在天空中飘动的姿态,如同树叶飘落。“迷路飞烟鸿”,“迷路”给飞鸿增添了一种迷茫的感觉,“烟”字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使飞鸿在烟雾中穿梭的画面更具诗意。第五联:“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描写了庭院中的景象,体现出秋日的寒冷。“砌冷”表明台阶寒冷,“兰凋佩”将凋谢的兰花比作坠落的玉佩,形象地写出兰花凋零的状态。“闺寒”点明闺房的寒冷,“树陨桐”则写出桐树落叶飘零,进一步烘托出秋日的萧瑟与凄凉。第六联:“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别鹤”“离猿”都象征着离别与孤独。“别鹤栖琴里”,鹤栖息在琴中,暗示着一种寂寞与哀愁。“离猿啼峡中”,猿猴在峡谷中啼叫,其声音凄凉,更增添了一种悲伤的氛围,从听觉上强化了秋日的孤寂之感。第七联:“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描写了原野上的流星和天空中的弯月。“落野飞星箭”,将流星比作飞箭,生动地表现出流星划过原野的速度之快。“弦虚半月弓”,把弯月比作一张拉满但弦虚的半月弓,形象地描绘出弯月的形状,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尾联:“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芳菲夕雾起”,“芳菲”通常代表美好的花草,但在这里随着夕雾升起,美好渐渐消散。“暮色满房栊”,“满”字强调暮色笼罩的范围之广,整个房屋都被暮色所包围,营造出一种压抑、孤寂的氛围,给人以时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感慨。

2. 作品点评

《秋日即目》整首诗节奏轻盈、格调活泼,遣词用句尽显典雅之态,词藻绚丽而不艳俗。诗人对事物观察入微,诗中所营造的意境幽远深邃,予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安石《苦别》

下一篇:唐·钱弘俶《宫中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