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o
yòu

朝代:唐作者:孟郊浏览量:1
huáng
hāo
mén
wén
bái
shì
shēng
sàn
chéng
fēng
hái
huà
wéi
shí
nián
ēn
qiàn
ěr
qiān
háng
lèi
zhī
běi
yuán
shàng
dài
qiū
fēng
zhì

译文

关上那扇黄蒿围绕的家门,再也听不到白日里的种种事情。孩子的生气消散在风中,枯槁的尸骨化为尘土融入大地。你辜负了我十年的养育之恩,欠下你千行眼泪。把眼泪洒在北原之上,还等不到秋风刮起。

逐句剖析

"一闭黄蒿门":关上那扇黄蒿围绕的家门,

"不闻白日事":再也听不到白日里的种种事情。

"生气散成风":孩子的生气消散在风中,

"枯骸化为地":枯槁的尸骨化为尘土融入大地。

"负我十年恩":你辜负了我十年的养育之恩,

"欠尔千行泪":欠下你千行眼泪。

"洒之北原上":把眼泪洒在北原之上,

"不待秋风至":还等不到秋风刮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悼幼子》是唐代诗人孟郊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开篇描绘闭门不出、与外界隔绝的状态,渲染悲痛氛围。接着描述幼子生命消逝,化为一抔黄土。随后用直白又沉痛的话语,表达对幼子的愧疚以及内心无尽的哀伤。诗人以质朴沉郁的语言,将丧子之痛刻画得入木三分,展现出深沉的亲子之情,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开篇营造出一种压抑、沉痛的氛围。“黄蒿”常象征荒芜、凄凉,“闭门”这一动作表明诗人沉浸在丧子之痛中,不愿面对外界。“不闻白日事”,一个“不闻”,生动地写出诗人内心的封闭,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将丧子后的悲痛、绝望之情初步展现出来。第三、四句:“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描述幼子生命的消逝。“生气散成风”,“生气”代表孩子的生命力,“散成风”形象地写出生命力如风般消散,暗示孩子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枯骸化为地”则进一步描绘孩子死后身体化为尘土回归大地,用直白的语言道出死亡的事实,强化了悲痛之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幼子离去的难以接受。第五、六句:“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这是情感的直接抒发。“负我十年恩”,从诗人的角度,觉得孩子早早离去,辜负了自己多年的养育之恩,这里蕴含着诗人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未能见证孩子成长的遗憾。“欠尔千行泪”,则是诗人自责没有为孩子流下足够多的眼泪,以夸张的手法表达出内心无尽的悲痛,将亲子之间的情感推向高潮。后两句:“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描绘诗人洒泪的场景。“北原”点明地点,“不待秋风至”,秋风常象征悲伤、凄凉,诗人说还等不到秋风刮起就洒下眼泪,突出悲痛之情已无法抑制,迫不及待地宣泄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三、四辞奇意正,故佳。五、六从俗谚中略证古意,亦不失为妙语。足见诗人横写竖写,无所不可。

清岳端《寒瘦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白《赠酒店崔氏》

下一篇:唐·杨巨源《杨花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