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卷水":大风掀起巨浪,
# 大风卷水:大风掀起巨浪。
"林木为摧":树木被风摧折。
"适苦欲死":内心痛苦像要死去,
"招憩不来":难得片刻安宁。
"百岁如流":百年岁月如流水,
"富贵冷灰":富贵转眼似冷灰。
"大道日丧":世道日益沦丧,
"若为雄才":雄才大略的人也无可奈何。
"壮士拂剑":壮士拔剑无可施展,
# 拂剑:拔出剑。
"浩然弥哀":慨然长叹有无尽的悲哀。
# 弥哀:充满悲哀。弥:满。
"萧萧落叶":只见秋风落叶萧萧下,
"漏雨苍苔":漏雨滴苍苔。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二十四诗品・悲慨》是一首理论作品的诗,题材属于诗论范畴。它以诗体形式,深入阐释“悲慨”这一诗歌美学风格,生动描绘了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等境遇下悲壮苍凉的艺术意境,表达出对这类诗歌风格特质的解析与赞美,展现出中国古典悲剧美学风格的独特魅力。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将“意苦若死”“浩然弥哀”等主观情感,融入狂风、落叶等客观景物描写中,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动人,凸显“悲慨”风格浓郁的抒情性与感染力。意象:运用“大风卷水”“林木为摧”“萧萧落叶”“漏雨苍苔”等雄浑苍凉、衰败萧瑟的意象,构建出悲壮慷慨的意境,直观展现“悲慨”风格的外在特征。
3. 分段赏析
开篇“大风卷水,林木为摧”,瞬间勾勒出狂风肆虐、巨浪滔天、林木崩折的震撼场景,雄浑壮阔的画面中弥漫着浓重的悲凉气息,巧妙烘托出主人公苦苦难言、孤寂无依的心境。这种将情感寄寓于景物,借景抒发内心情感,最终实现情景交融的手法,正是营造“悲慨”意境的经典范式。“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几句,与首联形成呼应,进一步深化悲慨基调。“壮士拂剑”的动作,本应展现出英勇豪迈的战斗姿态,可紧随其后的“浩然弥哀”,却道出英雄空有壮志豪情,却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与悲怆。再辅以“萧萧落叶”“漏雨苍苔”等衰败萧瑟之景,更添几分苍凉。这些意象与描写相互交织,共同构筑起全诗悲壮慷慨的情感脉络,使读者深切感受到“悲慨”风格所蕴含的深沉力量与独特魅力。
上一篇:唐·张旭《春游值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