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xiān

朝代:唐作者:贾岛浏览量:1
jiè
gāo
jìn
jīn
fēi
lǎo
mào
zhào
yuè
shēng
guāng
huī
tiān
zhōng
zhí
tiān
jìn
guī
lái
shēn
yǒu
ruò
rén
xiān
zhī
zhú
fán
shí

译文

借来一只孤鹤骑着,高高飞起,靠近太阳翱翔。捧起河水洗净苍老的面容,映照在月光下,生出清朗的光辉。天空中的鹤路笔直通达,飞到天的尽头,鹤轻轻停歇。归来时不再骑鹤,自身已然生出了羽翼。如果人没有成仙的骨相,即便吃再多灵芝白术,也只是白费功夫。

逐句剖析

"借得孤鹤骑":借来一只孤鹤骑着,

"高近金乌飞":高高飞起,靠近太阳翱翔。

"掬河洗老貌":捧起河水洗净苍老的面容,

# 老:一作古。

"照月生光辉":映照在月光下,生出清朗的光辉。

"天中鹤路直":天空中的鹤路笔直通达,

"天尽鹤一息":飞到天的尽头,鹤轻轻停歇。

"归来不骑鹤":归来时不再骑鹤,

"身自有羽翼":自身已然生出了羽翼。

"若人无仙骨":如果人没有成仙的骨相,

"芝术徒烦食":即便吃再多灵芝白术,也只是白费功夫。

# 徒:一作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仙》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五言古诗,收录在《全唐诗》卷571-19当中。全诗通过“借得孤鹤骑”“掬河洗老貌”等意象搭建游仙情境,刻画诗人骑鹤游历天界、洗去尘世容貌的奇幻历程,最终以“若人无仙骨,芝术徒烦食”阐明修道需具备内在根基的核心主旨。此诗写于中唐时期,既受韩孟诗派追求奇异变化风格的影响,又体现贾岛从僧人转向儒生过程中对精神升华的独特思考。凭借虚实交织的意象组合与清奇幽微的语言特色,打破了传统游仙诗的固有模式,呈现出“身自有羽翼”的哲理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贾岛科举失利、仕途不顺的时期。诗人早年曾出家为僧,后来还俗参加科举考试却屡次不中,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在诗歌创作中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元和年间与孟郊相识后,贾岛开始系统地学习孟郊的诗风,《游仙》一诗就带有模仿孟郊奇峭诗风的印记,诗中像“天尽鹤一息”这类诗句,能够体现出韩孟诗派“崇尚怪奇”的创作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借骑鹤遨游天界、洗濯尘世形骸的游仙景象,写出了奇幻的精神旅程,点明修道需内在根基的主旨与对精神超越的独特思考。

2. 写作手法

象征:“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中,“孤鹤”是诗人遨游天界的依托,带着他飞向高空靠近太阳,既体现远离尘世的向往,又暗含诗人仕途失意后的孤独心境;“掬河洗老貌,照月生光辉”里,掬水洗貌、月光生辉的情景,暗指精神在困顿中得到净化与振作。反问:“若人无仙骨,芝术徒烦食”用假设的问法,说如果人没有内在的根基,就算吃再多芝草仙药也没用,以此强调修道关键在于自身,让主旨表达更有力度。铺陈:“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掬河洗老貌,照月生光辉。天中鹤路直,天尽鹤一息”几句,从借鹤升空写起,依次展现近日飞行、掬河洗貌、月下生辉、鹤路直行、天际停歇的画面,一层一层铺展开游仙的过程,让奇幻旅程在连贯叙述中清晰呈现。虚实相生:“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等句描绘的骑鹤游天界、掬河洗容貌是想象的虚景,而诗人仕途困顿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感受是实情,虚的场景承载实的情感,让游仙的想象与内心的真切渴望相互映衬,让意境更显深厚。

3. 分段赏析

“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开篇描绘游仙的起始场景。诗人借来一只孤鹤骑上,高飞至接近太阳的地方,“孤鹤”是仙人的典型坐骑,“金乌”代指太阳,“高近金乌飞”以夸张的想象写出飞行的高远,开篇便营造出奇幻的仙境氛围,展现出对超凡境界的向往。“掬河洗老貌,照月生光辉”两句,续写仙境中的奇妙体验。伸手捧起天河之水洗净苍老的面容,对着月亮照见容颜焕发光彩,“掬河洗老貌”写出仙境水能驻颜的神奇,“照月生光辉”则以月光映衬容貌的变化,将抽象的“返老还童”具象化,充满浪漫的想象。“天中鹤路直,天尽鹤一息”,描写在天上飞行的情景。天空中鹤飞行的路径笔直,飞到天的尽头时鹤只需轻轻一歇,“鹤路直”写出飞行的顺畅无阻,“天尽鹤一息”以“一息”表现天的广阔与鹤的从容,进一步拓展了仙境的空间感,凸显游仙过程的悠然。“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写游仙归来后的变化。归来时不再需要骑鹤,自身已长出羽翼,从“借鹤骑”到“自有羽翼”的转变,暗示诗人在游仙过程中获得了超凡的能力,体现出对自身达到仙境的期许,富有象征意味。“若人无仙骨,芝术徒烦食”,以议论作结点明主旨。如果人没有成仙的资质,即便吃再多灵芝白术这类仙草也只是白费功夫,“仙骨”指成仙的根基,“芝术徒烦食”强调内在资质的重要性,与前文的奇幻描写形成对比,从虚幻的仙境回归对“仙骨”的理性思考,让诗歌在浪漫想象之外多了一层深刻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与东野如出一口。

明邢昉《唐风定》

# 句怪意平,寓意处最含蓄。

清岳端《寒瘦集》

# 《游仙诗》:“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天中鹤路直,天尽鹤一息”,亦是奇语,尚不如东野“日下鹤过时,人间落空影”似乎若或见之。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逢故人》

下一篇:唐·李商隐《闺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