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客醉孤舟":楚地来客在孤舟中醉酒,
# 楚客:犹迁客。指任五。楚三闾大夫因谗见放,而赋《离骚》。后世因称被贬迁滴之人为“楚客”。
"越水将引棹":即将在越水之上划船前行。
# 越:通“粤”,古民族名,居江浙闽粤之地,谓之“百越”。
"山为两乡别":山峦分隔我们两乡,
"月带千里貌":那高悬的明月,带着千里之外的景象洒下清辉。
"羁谴同缯纶":我遭到流放,就如同那被绳索束缚一般身不由己,
# 纶:钓丝。,羁谴:因贬谪流放而旅居他乡。一种系丝绳以射飞鸟的箭。
"僻幽闻虎豹":身处偏远能听闻虎豹之声。
"桂林寒色在":桂林一片寒冷之色,
# 桂林:指唐桂州。《旧唐书·地理志》谓桂州治临桂(今广西桂林),“江源多桂,不生杂木,故秦时立为桂林郡也”。
"苦节知所效":应坚守苦节有所作为。
# 苦节:指于逆境之中,坚守节义。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诗人送别任五前往桂林任职的情景,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任五的深厚情谊、离别牵挂以及劝勉之意。
2. 分段赏析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开篇描绘出一幅孤寂的送别画面。“楚客”点明任五的身份,远离家乡,如漂泊的旅人。“醉孤舟”中,“醉”字暗示任五内心的愁苦,借酒消愁;“孤舟”则强化了孤独感,任五独自乘船远行。“越水将引棹”,写任五即将在越水之上划船前行,一个“将”字,生动地表现出离别时刻的临近,营造出一种惆怅、落寞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这两句借景抒情,将离情别绪渲染得更为深沉。山峦分隔了两人所在的故乡,象征着彼此即将天各一方,“山”成为了离别的见证者。“月带千里貌”,明月高悬,似乎带着友人千里远行的模样,既写出空间的遥远,也暗示着诗人对友人漫长旅途的牵挂。诗人通过山水明月之景,含蓄地表达出对任五离去的不舍与对其远行的担忧。“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此句进一步点明两人的处境。“羁谴同缯纶”表明诗人与任五都处于被贬谪的困境,命运相似,同病相怜。“僻幽闻虎豹”则描绘出桂林地处偏远,环境幽僻,甚至能听闻虎豹之声,暗示任五此去将面临艰难险阻,不仅是路途的遥远,还有当地险恶的环境,体现出诗人对友人未来处境的深切忧虑。“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尾联笔锋一转,在点明桂林环境寒冷萧瑟后,以“苦节知所效”相勉。诗人鼓励任五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高尚的节操,不要因困境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苦节”二字,既是对任五的劝勉,也体现出诗人自身的精神追求,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给人以鼓舞与力量,使全诗在伤感之余,又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
# “苦节不可贞。”后以坚苦卓绝、守志不阿谓之“苦节”。
《周易·节卦》
上一篇:唐·陆龟蒙《赓歌》
下一篇:唐·王湾《奉使登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