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jìn
yáng
gōng

朝代:唐作者:李隆基浏览量:3
miǎn
xiǎng
fēng
táng
chù
shí
wéi
jiàn
guó
chū
chá
jìn
yǎng
guān
nǎi
shēn
jǐng
lóng
yuè
chéng
chí
fèng
xiáng
lín
táng
yóu
pèi
tái
xiè
wǎn
jiù
yùn
zuò
zhōng
shí
qiān
mìng
xún
chéng
gòu
chù
duō
yōu
shàng
kǒng
wēi
dǎi
huà
wèi
láo
zhé
suǒ
xùn
róng
chē
wèn
rén
qīn
xún
wèi
yǒng
yán
niàn
chéng
gōng
sòng
lín
kāng
cháng
huái
怀
jīng
lún
tàn
tíng
jiān
nán
ān
wàng
liáng
chí
chú

译文

回忆起建立唐朝的地方,这正是建国之初。低头看那晋地的原野,抬头望那参宿星宿。城邑如龙腾跃,城池似凤飞翔。林塘依旧丰沛,台榭宛如旧居。时运变革,国运中途受挫,时局迁移,天命有了新的征兆。回顾继承大业,心中忧虑不安。还怕威严不能遍及,又担心教化未能信服。岂敢徒劳车马行迹,所期望的是训练兵车。询问百姓习俗,亲自巡视安抚乡里。长久思虑着成功的功绩,歌颂功德来到康庄大道。常常怀念筹划国事的日子,叹息着走过庭院角落。艰难困苦怎能忘记,想要离去却又徘徊不前。

逐句剖析

"缅想封唐处":回忆起建立唐朝的地方,

# 封唐处:指周初姬虞被封于唐国,后改“晋”。,缅想:遥想。

"实惟建国初":这正是建国之初。

# 惟:为。,实:的确。

"俯察伊晋野":低头看那晋地的原野,

# 晋野:晋国旷野。,伊:这。,俯察:低头看。

"仰观乃参虚":抬头望那参宿星宿。

# 参虚:参星的分野。古人把天上的星座和地上的区域相应,划分为若干分野,太原地区是参星的分野。

"井邑龙斯跃":城邑如龙腾跃,

# 井邑:市并城邑。

"城池凤翔余":城池似凤飞翔。

"林塘犹沛泽":林塘依旧丰沛,

# 沛泽:多草的浅湖。,犹:仍然,还是。

"台榭宛旧居":台榭宛如旧居。

# 宛:宛如,好象。,台榭:楼台亭榭。

"运革祚中否":时运变革,国运中途受挫,

# 否:卦名。,运革:国运变革。

"时迁命兹符":时局迁移,天命有了新的征兆。

# 符:符验。,兹:今,现在,指唐朝。,命:天命。,时迁:时间推移。

"顾循承丕构":回顾继承大业,

# 丕构:大厦。引申为大位。,顾循:犹环顾,全面考虑。

"怵惕多忧虞":心中忧虑不安。

# 忧虞:耽忧。,怵惕:戒惧。

"尚恐威不逮":还怕威严不能遍及,

# 不逮:不及。,威:威望。

"复虑化未孚":又担心教化未能信服。

# 孚:信服。,化:教化。

"岂徒劳辙迹":岂敢徒劳车马行迹,

# 辙迹:行车的痕迹。,徒:徒然。

"所期训戎车":所期望的是训练兵车。

# 戎车:兵车,代指军队。,期:期望。

"习俗问黎人":询问百姓习俗,

# 黎人:即黎民,老百姓。因避李世民讳,写作“黎人”。

"亲巡慰里闾":亲自巡视安抚乡里。

# 里闾:乡里,乡村。

"永言念成功":长久思虑着成功的功绩,

# 言:语助词,无义。,永:长。

"颂德临康衢":歌颂功德来到康庄大道。

# 颂德:歌颂功德。

"长怀经纶日":常常怀念筹划国事的日子,

# 经纶:本义指整理丝缕。

"叹息履庭隅":叹息着走过庭院角落。

"艰难安可忘":艰难困苦怎能忘记,

# 安可忘:怎能忘。

"欲去良踟蹰":想要离去却又徘徊不前。

# 良踟蹰:实在徘徊留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晋阳宫》是唐代李隆基创作的一首诗。诗的首联“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既点明了诗题,又清晰地交代了诗人所处的地点。紧接着,诗人描绘起晋阳宫周边的地理位置。而后,诗人将笔触落在晋阳宫的园林景致上,描绘出“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的画面。那一片片树林与池塘,依旧呈现出一片水草丰茂的景象;那一座座亭台楼阁,好像还保留着古时的模样。看到晋阳宫的景色依旧,诗人的思绪不禁被拉回到往昔,深情缅怀起先圣高祖和太宗皇帝。遥想当年,他们在晋阳誓师,由此拉开大唐帝国辉煌历史的序幕,成就了一番伟大的创业基业。诗的结尾“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他深知创业的艰难不可忘却,即便此刻想要离开,也不禁踟蹰不前。这其实是他对自己的一种告诫,提醒自己要矢志继承祖业,时刻保持安不忘危的意识。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的雄心大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第七位皇帝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唐朝皇帝。庙号玄宗,谥明,故亦称唐明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使国力强盛。后期贪图享乐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衰落。李隆基多才多艺,知音乐,善书法,工诗歌,能作文,在唐代帝王中堪与唐太宗颉颃。主要作品有《喜雨赋》《答贾曾令》《受禅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冬十月癸丑日,新铸造的铜仪告成,被安置在景运门内,供百官观瞻。同年辛酉日,唐玄宗下诏东封泰山,从东都洛阳启程。唐玄宗前往泰山封禅途中,曾在成皋短暂驻跸。他率队经过牛口峪,这里正是当年虎牢之战的发生地,是高祖皇帝擒获窦建德的古战场,史称“先圣擒建德之所”。正是在此地,唐玄宗触景生情,创作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怀古抚今诗。介绍了唐玄宗李隆基来到晋阳宫,追忆唐朝建国初期的历史,俯察晋地田野、仰观天空星象,看到当地井邑如龙腾跃、城池似凤翔余的景象,回忆起这里曾经的繁荣,又感慨时运变迁、国运曾有衰败。体现了唐玄宗对先辈创业艰难的铭记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营造出一种庄重、深沉且带有追思与使命感的氛围。表达了唐玄宗对先辈功业的缅怀,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以及不敢懈怠、期望训诫军队、教化百姓、铭记艰难、不忘初心的决心。

2. 分段赏析

“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诗人开篇便陷入对历史的深深追忆,“缅想”一词直接点明其沉浸在对过往的思索中。“封唐处”点明晋阳宫与唐朝建立的紧密联系,这里是唐朝开创的重要之地。“建国初”则强调了其开创意义,为全诗奠定了庄重、崇敬的基调。颔联“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诗人将视角从历史的遐想拉回到现实,“俯察”与“仰观”相结合,描绘出晋阳宫所处的地理环境。“伊晋野”展现出广阔的原野,“参虚”可能指天空或高远之处,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开阔的氛围。此联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描绘,既点明了晋阳宫的特殊地位,又为后文的抒情做了铺垫,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的敬畏之情。“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馀。”“井邑”指城镇,“龙斯跃”形象地描绘出晋阳宫所在之地仿佛有蛟龙腾跃,寓意着此地的不凡与生机。“城池凤翔馀”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祥瑞的氛围,城池之上似有凤凰翱翔的余韵,暗示着晋阳宫曾经见证过的辉煌与荣耀。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龙凤的形象增添了晋阳宫的神秘与高贵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赞美和对历史的缅怀。颈联“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林塘”描绘了晋阳宫中的园林景观,树木繁茂,池塘水满,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犹沛泽”强调了这种繁荣依旧的状态。“台榭”指亭台楼阁,“宛旧居”则给人一种仿佛时光倒流的感觉,让人觉得这些亭台楼阁还是过去的样子,仿佛能看到当年先辈们在此活动的场景。通过对园林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引发了诗人对先辈创业历程的联想,为下文抒发对先辈的缅怀之情做了铺垫。“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运革”指时运变迁,“祚中否”表示国运遭遇挫折。“时迁”强调时间的推移,“命兹符”则暗示了命运的变化和新的使命。诗人由对晋阳宫美好景象的描绘转入对国运的思考,感慨时运的变迁给国家带来的影响。这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文对晋阳宫历史的回顾,又引出了下文诗人对自身责任和国家命运的担忧。尾联“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顾循”表示回顾和遵循,“承丕构”指继承伟大的基业。诗人意识到自己肩负着继承祖业、开创未来的重任,因此“怵惕多忧虞”,内心充满了忧虑和警惕。“尚恐威不逮”担心自己的威望和能力不足以治理国家,“复虑化未孚”则忧虑自己的教化不能使百姓信服。这几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责任的清醒认识,体现了他作为一代君主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岂徒劳辙迹”表明诗人并非只是为了游览而来到晋阳宫,“所期训戎车”则说明他的目的是训练军队,保卫国家。“习俗问黎人”体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生活、了解民间习俗的意愿,“亲巡慰里闾”则进一步强调了他要与百姓亲近、安抚民心的决心。这几句展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治国态度和对百姓的关怀之情,使读者看到了一位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君主形象。“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永言念成功”表达了诗人对先辈功业的永远铭记和赞美,“颂德临康衢”则想象自己在大道上歌颂先辈的功德。“长怀经纶日”回顾了先辈们筹划治国方略的日子,“叹息履庭隅”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先辈不再的感慨。“艰难安可忘”强调了不能忘记创业的艰难,“欲去良踟蹰”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离开晋阳宫时的不舍和犹豫。这几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既表达了对先辈的崇敬和缅怀,又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自身责任的坚定担当。全诗在诗人复杂的情感交织中结束,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野井》

下一篇:唐·刘沧《春晚旅次有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