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着烟花漠漠轻":细雨如轻柔的烟雾般低垂,弥漫着微微的气息,
"正堪吟坐掩柴扃":这样的情景正适合我关上柴门,吟诗静坐。
"乱沾细网垂穷巷":纷乱的雨丝沾附在穷巷里的细网上,
"斜送阴云入古厅":雨丝斜斜地飘着,仿佛把阴云也一同送入了古老的厅堂。
"锁却暮愁终不散":傍晚时分,这雨好似锁住了我的愁绪,始终无法消散,
"添成春醉转难醒":春雨如酒,更添了我的沉醉,让我愈发难以清醒。
"霁来还有风流事":雨过天晴后还有美妙的事情发生,
"重染南山一遍青":那南山又被重新染成了一片青翠。
晚唐诗人
章碣(?~?),唐代诗人。字鲁封,章孝标之子。原籍睦州桐庐(今浙江),后迁居钱塘(今浙江)。累举进士不第,黄巢兵起,归江东,曾至常州,后流落江湖,不知所终。章碣颇有诗名,与罗隐、方干友善。其诗喜讥讽时事,颇有愤激之音。其又作七律,第一、三、五、七句押仄韵,第二、四、六、八句押平韵,自号“变体”,时人效之。所作《焚书坑》《东都望幸》均颇传诵。
1. 分段赏析
首联“低着烟花漠漠轻,正堪吟坐掩柴扃”:描绘出一幅轻柔迷蒙的雨景图。“低着烟花漠漠轻”,细雨如轻柔的烟雾般低垂,“漠漠”二字生动地展现出雨丝细密、弥漫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觉得正适合吟诗静坐,于是“掩柴扃”,关上柴门,独自沉浸在这雨境之中。此联从视觉和心理感受上,细腻地表现出雨的轻柔以及诗人对这雨景的喜爱与享受,为全诗奠定了清幽、闲适的情感基调。颔联“乱沾细网垂穷巷,斜送阴云入古厅”:颔联进一步描写雨的动态。“乱沾细网垂穷巷”,雨丝纷乱地沾附在穷巷中的细网上,一个“乱”字,将雨丝的无序和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暗示了风的存在,使得雨丝的姿态更加丰富。“斜送阴云入古厅”,雨势斜斜,仿佛将阴云也送入了古老的厅堂,“斜送”二字,赋予雨一种主动的态势,增强了画面的动感。这两句通过对雨在巷弄和厅堂的描写,从空间上拓展了雨景的范围,突出了雨的无处不在,也烘托出一种幽深、静谧且略带阴沉的氛围。颈联“锁却暮愁终不散,添成春醉转难醒”:颈联由景入情,借雨抒发愁绪。“锁却暮愁终不散”,傍晚时分,雨仿佛将愁绪也一并锁在了周围,难以消散。这里的“暮愁”,既有因天色向晚而生的惆怅,也有诗人内心深处潜藏的忧愁,雨的存在更使得这种愁绪加重,无法排遣。“添成春醉转难醒”,春雨如酒,增添了诗人的沉醉之感,然而这种沉醉并非是欢快的,而是带着愁绪的沉醉,以至于难以醒来。诗人巧妙地将雨与自己的愁绪、醉意相融合,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尾联“霁来还有风流事,重染南山一遍青”:尾联写雨过天晴后的景象。“霁来还有风流事”,雨过初晴,仿佛发生了一场浪漫而美妙的事情。“风流事”三个字,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增添了一种灵动与活泼的气息。“重染南山一遍青”,雨后的南山被重新染绿,“重染”二字,生动地表现出雨后南山焕然一新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与前文的阴沉愁绪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大自然在雨后的变化,也暗示着诗人的心情在雨过天晴后有了些许的转变,从愁绪中暂时解脱出来,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与希望。
上一篇:唐·朱仲晦《答王无功问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