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bié

朝代:唐作者:章碣浏览量:2
zhì
xià
shāng
zhǐ
luàn
shān
chéng
dài
fèng
shēng
cán
huā
biān
jué
jīn
xián
lóu
shàng
rén
chuí
zhù
kàn
liǔ
suī
rán
fēng
niǎo
niǎo
cōng
yóu
xuě
màn
màn
yīn
qín
yàn
diāo
qiú
zhòng
kǒng
fàn
sān
biān
yuè
hán

译文

放下饯别的酒杯,手指着远处纷乱的群山,赶路心切,不等宴会上的凤笙曲终就启程。花边的骏马咬着金饰的马嚼子离去,楼上的人望着远去的马,泪水像玉筷一样滑落。路边的柳林虽然春风轻轻吹拂,遥远的葱河却依旧是大雪漫天。情意恳切地叮嘱你,不要嫌貂皮袍子沉重,恐怕你会在三边地带遭遇五月的严寒。

逐句剖析

"掷下离觞指乱山":放下饯别的酒杯,手指着远处纷乱的群山,

# 离:一作篱。

"趋程不待凤笙残":赶路心切,不等宴会上的凤笙曲终就启程。

"花边马嚼金衔去":花边的骏马咬着金饰的马嚼子离去,

"楼上人垂玉箸看":楼上的人望着远去的马,泪水像玉筷一样滑落。

"柳陌虽然风袅袅":路边的柳林虽然春风轻轻吹拂,

"葱河犹自雪漫漫":遥远的葱河却依旧是大雪漫天。

"殷勤莫厌貂裘重":情意恳切地叮嘱你,不要嫌貂皮袍子沉重,

"恐犯三边五月寒":恐怕你会在三边地带遭遇五月的严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别》是唐代章碣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行人放下酒杯指向群山,不等宴乐结束便匆匆启程;颔联以“马去”“人泣”的对比,刻画离别时的不舍,“玉箸”喻指泪水,生动形象;颈联通过“柳陌风袅袅”与“葱河雪漫漫”的景物对比,展现环境差异;尾联叮嘱行人莫嫌貂裘厚重,因边塞五月仍寒。全诗语言凝练,既抒发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又饱含对行人旅途艰辛的担忧,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章碣(?~?),唐代诗人。字鲁封,章孝标之子。原籍睦州桐庐(今浙江),后迁居钱塘(今浙江)。累举进士不第,黄巢兵起,归江东,曾至常州,后流落江湖,不知所终。章碣颇有诗名,与罗隐、方干友善。其诗喜讥讽时事,颇有愤激之音。其又作七律,第一、三、五、七句押仄韵,第二、四、六、八句押平韵,自号“变体”,时人效之。所作《焚书坑》《东都望幸》均颇传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掷下离觞指乱山,趋程不待凤笙残”,以“掷”“指”“趋”等动作,刻画出行人离别时的仓促。放下酒杯便指向群山示意前路,不等宴乐结束就匆匆启程,既写出离别之紧迫,也暗含难掩的离愁,为全诗奠定伤感基调。颔联“花边马嚼金衔去,楼上人垂玉箸看”,以对比手法写离别场景。“花边马去”是行人远去的动态,“楼上人垂玉箸(眼泪)”是送者静止的悲戚,一动一静,将双方的不舍之情具象化,“玉箸”的比喻生动写出送别者的悲伤。颈联“柳陌虽然风袅袅,葱河犹自雪漫漫”,转入对环境的描写。柳陌春风轻柔是眼前春景,而想象中行人要去的葱河却大雪纷飞,两相对比,既点出“春别”的时节,又以边塞的苦寒暗示旅途的艰辛。尾联“殷勤莫厌貂裘重,恐犯三边五月寒”,以叮嘱作结。“殷勤”二字满含关切,提醒行人莫嫌貂裘厚重,因边塞五月仍有寒意,将对离人的牵挂化为具体的叮嘱,直白而深切,让离别之情更添一份沉甸甸的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发端虚含赴警,看似无奇,然后人少能到其气脉。第五句中有“春”有“别”。合首尾四句对看,公义私恩两面俱到,为《三百篇》之馀裔。

明末清初钱谦益《唐诗鼓吹评注》

# 伉爽中仍多婉挚,殊胜三叠《阳关》。

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

# 通首离情。上界已布置如绘,对又工切矣,下界忽代楼上人措辞,一种幽思缥缈,仙笔也。不走平原,而指乱山,加凤笙以饰离筵,用偏锋,意愈峭。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后段似代为送者嘱之辞。全篇意味甚洽。

清毛张健《唐体馀编》

# 结意温厚。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过楚宫》

下一篇:唐·张籍《离宫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