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霞卷尽出东溟":残霞渐渐散尽,月亮从东方的海面缓缓升起,
# 东溟:东海。
"万古难消一片冰":那清冷高洁的月光,仿佛万古以来都难以消散。
# 一片冰:喻月。
"公子踏开香径藓":公子漫步在那布满苔藓的芳香小径,踏开了层层藓痕,
"美人吹灭画堂灯":美人缓缓吹灭画堂中的灯光。
"琼轮正辗丹霄去":那如美玉般的明月一轮,正悠悠地在红色的九霄中穿行,
# 琼轮:玉轮。喻月。
"银箭休催皓露凝":请那计时的银箭啊,不要那么快催促洁白的露水凝结。
# 银箭:古代计时器漏刻中的箭,银制,上有刻度,标示时间。
"别有洞天三十六":听说月亮里另有三十六处神奇的洞天福地,
# 洞天:神仙洞府。道教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见《云笈七签》卷二七。
"水晶台殿冷层层":那里的水晶筑成的台殿,一层比一层寒凉凄清。
# 层层:全诗校:“一作难登”。,水晶台殿:指月中宫殿,即广寒宫。
晚唐诗人
章碣(?~?),唐代诗人。字鲁封,章孝标之子。原籍睦州桐庐(今浙江),后迁居钱塘(今浙江)。累举进士不第,黄巢兵起,归江东,曾至常州,后流落江湖,不知所终。章碣颇有诗名,与罗隐、方干友善。其诗喜讥讽时事,颇有愤激之音。其又作七律,第一、三、五、七句押仄韵,第二、四、六、八句押平韵,自号“变体”,时人效之。所作《焚书坑》《东都望幸》均颇传诵。
1. 分段赏析
首联:“残霞卷尽出东溟,万古难消一片冰”,开篇描绘了残霞消散后,明月从东海缓缓升起的画面。将明月比作“万古难消一片冰”,不仅写出月亮的皎洁,更突出其清冷的特质,为全诗奠定了清冷的情感基调,引发读者对月的遐想。颔联:“公子踏开香径藓,美人吹灭画堂灯”,此联看似与月无关,实则通过描写公子在长满苔藓的香径上行走,美人吹灭画堂的灯,营造出静谧、孤寂的氛围。这种氛围与月光下的宁静相呼应,暗示在时光的流转中,人们的生活悄然变化,增添了诗歌的惆怅之感。颈联:“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诗人把明月想象成琼轮,在红色的天空中运行,“银箭”指代漏箭,暗示时间。此句表达出希望时间不要流逝太快,白露不要太快凝结的愿望,体现出诗人对时光的留恋,从侧面反映出面对明月时,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尾联:“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诗人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月中有三十六处别有洞天,那里的水晶台殿一层比一层寒冷。这一想象营造出一种奇幻而清冷的境界,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宇宙、世事的幽思推向高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三、四亦贫态,但刻写明月,恐美人、公了末必有此。
清毛奇龄、王锡《唐七律选》
# 踏径吹灯,自是山人贫士常态,彼沉酣富贵者,何得有此雅人深致!
不详《唐七律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