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í
zhōng
zuò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1
cāng
mǎng
hán
kōng
yuǎn
chóu
shù
jiǎo
shàng
gāo
lóu
yuàn
chuī
shuāng
guǎn
yān
bēi
bié
hóu
qiān
guān
shān
biān
cǎo
xīng
fēng
huǒ
shuò
yún
qiū
lái
shuāng
zhòng
西
fēng
lǒng
shuǐ
shēng
dòng
liú

译文

远望苍莽迷蒙的寒空秋色令人发愁,独上高楼即听到驻军呜呜的号角声。吴地歌姬为寄托怨思而吹响了双管,荆轲临行前辞别燕太子丹大声悲歌。千里边塞山河辽阔暮色苍茫,山顶燃起如明星似的烽火更显得秋之萧索。入夜之后寒霜浓重西风吹起,陇水悄无声息地凝冻成了冰导致难以畅流。

逐句剖析

"苍莽寒空远色愁":远望苍莽迷蒙的寒空秋色令人发愁,

# 苍莽寒空:一作“莽莽云空”(《文苑英华》)。苍莽,广阔无边的样子。

"呜呜戍角上高楼":独上高楼即听到驻军呜呜的号角声。

# 戍角:边防驻军的号角声。

"吴姬怨思吹双管":吴地歌姬为寄托怨思而吹响了双管,

# 双管:古乐器。,怨思:怨恨悲伤。,吴姬:泛指吴地歌姬。

"燕客悲歌别五侯":荆轲临行前辞别燕太子丹大声悲歌。

# 五侯:泛指权贵豪门。,别:一作“动”,一作“上”。,燕客悲歌:用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

"千里关山边草暮":千里边塞山河辽阔暮色苍茫,

# 关山:关隘山岭。

"一星烽火朔云秋":山顶燃起如明星似的烽火更显得秋之萧索。

# 朔云:北方的云气。朔,泛指北方。,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一星:指山顶燃起的烽火如明星般耀眼。

"夜来霜重西风起":入夜之后寒霜浓重西风吹起,

# 西风:西面吹来的风。此指秋风。,夜来:入夜。

"陇水无声冻不流":陇水悄无声息地凝冻成了冰导致难以畅流。

# 冻:一作“噎”。,陇水:河流名。源出陇山,因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至甘肃省平凉一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渭水又东与新阳崖水合,即陇水也。东北出陇山,其水西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回中作》是唐代温庭筠的七言律诗。主题围绕边塞征戍之苦与诗人客愁。写作手法上,主要运用寓情于景,以清新爽利语言绘景抒情。分段来看,除中间三四句似回忆江南别情外,其余着力渲染边塞景物。其特点是看似纯写景,实则情蕴景中,意趣深长。作为温庭筠边塞诗代表,此诗体现其独特诗风,反映唐代边塞现实与文人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温庭筠西游边塞之时。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在《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中依据温庭筠边塞诗提及的节候、地名等考察,其出塞路线是从长安出发,沿渭川西行,取回中道经萧关,到陇首后折向东北,此诗即为温庭筠在回中亲身经历所作。当时唐朝国势衰微,军队战斗力下降,边塞失去昔日盛唐荣光,温庭筠满腹才学却未受重用,辗转流离于边塞,触景生情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回中作》是唐代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边塞诗题材。此诗通过描绘边塞的系列景物,勾勒出日暮边关苍茫阔大之景,表达了将士征戍之苦,寄寓了诗人客游边地的愁怀,展现了边境悲壮苍凉的情致以及边塞生活的残酷艰苦。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全诗除三四句外,通过描写“重霜”“西风”“陇水冻不流”等边塞景物,将将士征戍之苦、诗人客游愁怀融入其中,不直接抒情,却让读者从景物中体会到深沉情感,营造出悲壮苍凉意境。留白:诗人客观呈现边塞景物,对于征戍之苦、如何苦等问题未作过多阐释,留给读者遐想空间,使诗歌意蕴绵长,引发读者对边塞生活艰难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首联“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描绘出一幅苍茫、寒冷的天空景象,“苍莽寒空”营造出一种旷远、凄凉的氛围,“远色愁”将这种氛围染上愁绪,奠定全诗基调。紧接着,“呜呜戍角上高楼”,呜呜咽咽的戍角声从高楼上传来,戍角声本就带有哀怨、悲壮之感,在这寒空之下更添凄凉,渲染出一种边塞特有的肃杀、孤寂氛围,为后文抒情做铺垫。颔联“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此联运用典故和想象。“吴姬怨思吹双管”,写吴地女子怀着哀怨情思吹奏双管,借女子的吹奏传达出哀怨之情。“燕客悲歌别五侯”,以燕地客子悲歌与五侯告别,暗示离别之苦与人生的无奈。这两句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人物的愁绪,丰富了诗歌情感层次,将个人的哀怨与离别之悲融入边塞的大背景中。颈联“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从空间和时间上进一步拓展意境。“千里关山边草暮”,描绘出千里关山在暮色中,边草衰败的景象,凸显边塞的辽阔与荒凉。“一星烽火朔云秋”,一星烽火在朔云下的秋空中显得格外醒目,既暗示了边塞的紧张局势,又增添了萧瑟之感。此联借景抒情,将边塞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忧愁紧密相连,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尾联“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描绘夜晚景象,霜重、西风起,进一步强化寒冷之感。“陇水无声冻不流”,以陇水冻结无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如这冻结的陇水般无法流动、无法排解。以景结情,将全诗的愁绪推向高潮,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边塞所体验到的那种深沉的孤寂与哀伤。

4. 作品点评

《回中作》在艺术上特色鲜明。语言清新爽利,用简洁文字勾勒出边塞景物与氛围,“苍莽寒关月,萧条古戍秋”,寥寥数字,便将边塞的苍茫、寂寥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情感表达上,寓情于景手法运用娴熟,使情感抒发含蓄深沉,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征戍之苦与诗人愁绪。从题材看,作为边塞诗,它真实反映唐代边塞实际情况与文人心态,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在温庭筠作品中,此诗体现其诗歌注重意境营造、情感内敛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庭筠七言律,如‘莽莽寒空’、‘苏武魂销’、‘曾于清史’三篇,乃晚唐俊调。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十

# 温、李并称,自今古皮相语。飞卿,一钟馗傅粉耳,义山风骨,千不得一。唯此诗纯净可诵。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贾岛《滕校书使院小池》

下一篇:唐·段成式《醉中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