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àn
gōng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qīng
què
西
fēi
jìng
wèi
huí
jūn
wáng
cháng
zài
líng
tái
shì
chén
zuì
yǒu
xiāng
jīn
jīng
bēi

译文

王母的信使青鸟啊,你飞去西方竟然还没回来,只累得求仙的君王,依然长久地守候在集灵台。唉,有一位文学侍臣,最是有司马相如的消渴病,君王啊,你怎不赐予他那金茎上的仙露一杯。

逐句剖析

"青雀西飞竟未回":王母的信使青鸟啊,你飞去西方竟然还没回来,

# 青雀:指青鸟,即《山海经》中提到的西王母所使之神鸟。南朝宋鲍照《野鹅赋》:“无青雀之衔命,乏赤雁之嘉祥。”

"君王长在集灵台":只累得求仙的君王,依然长久地守候在集灵台。

# 集灵台:汉时台名。,君王:明指汉武帝,暗喻唐武宗。集灵台:汉时台名。冯浩笺注引《三辅黄图》:“集灵宫、集仙宫、存仙殿、望仙台,皆武帝宫观名,在华阴县界。按:唐亦有集灵台,即华清宫长生殿侧,见《旧书纪》。此则用汉事。”

"侍臣最有相如渴":唉,有一位文学侍臣,最是有司马相如的消渴病,

# 相如渴:相如即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侍臣:侍奉帝王的廷臣。《仪礼·燕礼》:“凡公所酬既拜,请旅侍臣。”相如渴:相如即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后即用“相如渴”作患消渴病的典故。宋梅尧臣《魏文以予病渴赠薏苡二丛植庭下走笔戏谢》诗:“愧无相如才,偶病相如渴,潩水有丈人,薏苡分丛茂。”

"不赐金茎露一杯":君王啊,你怎不赐予他那金茎上的仙露一杯。

# 金茎露:承露盘中的露,是汉武帝在建章宫神明台所立的金铜仙人承露盘接贮的“云表之露”。传说将此露和玉屑服之,可得仙道。冯浩笺注引《三辅黄图》:“建章宫有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台,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和玉屑服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汉宫词》为唐代李商隐所作七绝。诗人借咏汉代之事,发挥想象,融合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塑造浪漫艺术形象,如虚构汉武帝与方士相关情节。以巧妙用典的手法,像运用与汉武帝求仙有关的典故,讽刺汉武帝迷信昏庸,实则影射唐武宗服丹求仙行为。从内容上看,借古讽今;从艺术效果上,情味悠长,富有感染力,展现了李商隐诗歌含蓄委婉又意味深长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汉宫词》由唐代李商隐创作。当时唐武宗大力排斥佛教,却迷信神仙之说,在会昌五年修筑望仙台,还服食金丹,因其性情变得更加暴躁无常。李商隐目睹这种情形,有感而发,借咏汉代之事,以巧妙的创作手法,通过融合神话与历史,创作此诗来讽喻唐武宗盲目求仙访道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巧妙编织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如涉及汉武帝求仙相关内容,虚构浪漫艺术形象。以汉代之事为依托,实则讽刺汉武帝的迷信昏庸,并借此含蓄讽喻唐武宗服丹求仙行为。用典精妙自然,展现出情味深长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盲目求仙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用典:“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诗中运用与汉武帝求仙相关典故,如西王母降临等故事,借古说今,以汉武帝迷信求仙影射唐武宗,使诗歌内涵丰富,委婉地传达讽喻之意。想象:“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诗人发挥想象,虚构出汉武帝与神仙相关的浪漫场景,如描绘西王母降临的情景,将神话与历史融合,塑造独特艺术形象,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竟”字炼字精妙,生动体现汉武帝对青鸟传信的痴等与意外失落,凸显其迷信之深。“长在”则勾勒出他执着守在集灵台求仙的形象。诗人借神话元素,以委婉幽默的笔触,描绘出汉武帝沉迷求仙的场景,暗中嘲讽其痴心妄想。“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运用对比手法,“最”强调司马相如对水需求之迫切,“一”突出汉武帝吝啬程度。鲜明对比下,有力揭露汉武帝重求仙、轻人才的荒唐心态,讽刺辛辣尖锐,通过数字深化了对统治者昏庸本质的批判。

4. 作品点评

《汉宫词》是李商隐的七绝佳作,借汉事讽喻唐代现实。诗中以巧妙用典、融合神话与历史的手法,鲜明讽刺汉武帝的迷信昏庸,又含蓄委婉地针砭唐武宗。同时,诗人借司马相如事自况,抒发对唐武宗贬视人才的不满,寄寓身世之感。此诗在文学上独具特色,以灵活自然的用典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将辛辣讽喻藏于神话、历史与现实交织中,情味悠长,艺术感染力强,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含蓄蕴藉、寓意深刻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讥武帝求仙也。言青雀杳然不回,神仙无可致之理必矣,而君王未悟……今侍巨相如正苦消渴,何不以一杯赐之,若服之而愈,则方士之说,犹可信也,不然,则其妄明矣。二十八字之间,委蛇曲折,含不尽之意。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 顾云:望幸之情良然。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宫词又是一变局。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青雀不返,王母无验矣,帝犹望仙不已,则金茎之露何不赐消渴之相如,以观其效耶?

明唐汝询《唐诗解》

# 此刺世主不急礼贤,而徒事虚妄无益之事也。彼青雀西飞不返,五母复来之语既已不验,汉武惑于方士妄言而不悟,犹登台望仙不已,何愚若是也!唐汝询曰:余按陈伯玉云:“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宫人多怨旷,层城闭蛾眉。”宫人怨词,盖有所本。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吴逸一曰:宪宗服金丹暴崩,穆宗复循旧辙。义山此作,深有托讽意。天子好仙,宫闱必旷,故以《宫词》名篇。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朱彝尊曰:玩通首,言好渺茫而恩不下逮,非专讽求仙也。何焯曰:讽求仙之无稽而贤才不得志也。纪昀曰:用意最曲。若作好神仙而不恤贤臣,其意浅矣。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辑评》

# 《围炉诗话》:唐诗措词妙而用意深,知其意固觉好,不知其意而惑于其词亦觉好。如崔国辅《魏宫词》、李义山之“青雀西飞”,白雪、竟陵读之亦甚乐也。

清吴乔《围炉诗话》

# 《答万季野诗问》:明人多赋,兴、比则少,故论唐诗亦不中窍……义山云“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言云表露未能治病,何况神仙?托汉事以刺宪、武,比也。于鳞以为宫怨,评曰:“望幸之思怅然。”

清吴乔《答万季野诗问》

# 朱鹤龄云:按史,宪宗服金丹暴崩,穆宗、武宗复循其辙。义山此作,深有托讽,与后《瑶池》诗同旨。

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

# 姚培谦云:微词婉讽,胜读一篇《封禅书》。

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

# 言求仙无益也。或谓刺好神仙而疏贤才,或谓天子求仙,宫闱必旷,故以宫词名篇,以宫女比相如,穿凿可笑。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叹人君之信方士而不亲正人也,微婉有风人遗意。

清章燮《唐诗笺注》

# 武宗朝,义山闲居时多,借以自慨,非讽谏也。田兰芳曰:深婉不露,方是讽谏体。

唐李商隐《玉溪生诗集笺注》

# 笔笔折转,警动非常,而出之深婉。后二句言果医得消渴病愈,犹有可以长生之望,何不赐一杯以试之也。折中有折,笔意绝佳。

清管世铭《玉溪生诗说》

# 义山《汉宫词》、《瑶池》等作,皆刺求仙,为武宗好方士而作。

清王士禛选《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凡作讥刺诗,尤要蕴藉;发露尖颖,皆非诗人敦厚之致……义山讥汉武云:“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意无关系,聪明语耳。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前二句言求仙之虚妄,以一“竟”字唤醒之,而君王仍长日登台不悟。三四句以相如病渴、金盘承露两事联缀用之,见汉武之见贤而不能举。此殆借酒以浇块垒,自嗟其身世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橹《惜莲花》

下一篇:唐·虞世南《拟饮马长城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