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劝我酒":人人都劝我饮酒,
"我若耳不闻":但我总是装作没听见。
"今日到君家":今日来到您家中,
"呼酒持劝君":我却主动拿起酒杯劝你喝酒。
"为此座上客":在座的这些客人,
"及余各能文":都擅长写文章。
"君诗多态度":您的诗风格多变,
# 态度:姿态。
"蔼蔼春空云":如春日天空中柔和的云彩。
# 蔼蔼:云盛的样子。
"东野动惊俗":孟东野的诗惊动世俗,
# 东野:孟郊字。
"天葩吐奇芬":如天上奇葩绽放奇异芬芳。
# 天葩:天然美丽的花。
"张籍学古淡":张籍作诗崇尚古朴淡雅,
"轩鹤避鸡群":如鹤立鸡群般卓然出众。
# 避鸡群:使群鸡退避。,轩鹤:乘轩之鹤。《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轩是古代大夫以上官员乘坐的高车。
"阿买不识字":阿买虽不认识文字,
# 不识字:指不识各体文字的形和义,与今天所谓不识字意思不同。,阿买:疑为韩愈子侄的小名。
"颇知书八分":却很懂得书写八分书。
# 八分:书体之一,字的波磔向左右分开,像八字分背。《唐六典》说,校书郎正字掌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五种字体,八分一般用于碑刻。
"诗成使之写":我写成诗后,让他来书写,
"亦足张吾军":也足以壮大我们的文势。
# 张吾军:部署我的军队。《左传·桓公六年》:“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来谋我。”
"所以欲得酒":之所以想喝酒,
"为文俟其醺":因为我只有在酒酣之后,写出的文章才更加流畅。
# 醺:酒醉。
"酒味既冷冽":酒的味道清冽,
# 冷冽:清凉。泠字原作“冷”,据集本改。
"酒气又氛氲":酒的香气又浓郁弥漫。
# 氛氲:浓郁。
"性情渐浩浩":性情渐渐舒展开阔,
"谐笑方云云":诙谐谈笑之声不断。
# 云云:纷纭,杂乱。
"此诚得酒意":这才真正领会饮酒的意趣,
"余外徒缤纷":其他都是虚妄纷杂。
"长安众富儿":长安的众多富家子弟,
"盘馔罗膻荤":盘中菜肴罗列着腥膻肉食。
"不解文字饮":不懂以诗文佐酒的雅趣,
# 文字饮:文人的诗文酒会。
"惟能醉红裙":只知道醉心于美色。
# 红裙:指歌女。
"虽得一饷乐":虽得一时快乐,
# 一饷:一会儿。饷,通“晌”。
"有如聚飞蚊":却如同蚊群聚集般喧嚣虚妄。
# 聚飞蚊:《楞严经》:“一切众生,如一器中聚百蚊纳,啾啾乱鸣。”
"今我及数子":如今我与诸位友人,
"固无莸与薰":没有那些世俗的纷扰和诱惑。
# 莸与薰:臭草和香草。比喻善与恶,君子与小人。
"险语破鬼胆":我们说的都是真实的话语,
"高词媲皇坟":高超的文词可与古圣贤典籍媲美。
# 皇坟:伏羲、神农、黄帝之书。又称三坟。,媲:比配。
"至宝不雕琢":真正的珍宝无需雕琢,
"神功谢锄耘":如自然天成的神功无需人工耕作。
# 谢:辞;不用。
"方今向太平":如今国家趋向太平,
"元凯承华勋":有如同杜元凯般的贤臣承接荣耀功勋。
# 华勋:重华(舜)放勋(尧),古之圣主。这里誉称唐宪宗。,元凯:指称贤臣。
"吾徒幸无事":我们这些文人所幸无事,
"庶以穷朝曛":但愿能以此尽赏朝夕时光。
# 朝曛:早晚。曛,日人,黄昏。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答诗。诗中描绘文人聚会赋诗雅兴,以“杯行到君莫停手”的畅饮场景与长安富儿奢靡生活对比,体现文人对高古雅趣的追求与不随流俗的态度,通过“险语破鬼胆”的创作主张标扬雄奇诗风,表达对真挚情谊的珍视及对浮华享乐的鄙弃。
2. 写作手法
对比:“人皆劝我酒,我若不耳闻。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和“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唯能醉红裙。”前四句通过诗人自身态度的转变,体现文人因情谊而畅饮;后四句刻画富儿沉溺美食美色,突出二者饮酒动机的差异。“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诗成使之写,亦足张吾军。”以及“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前者描绘文人以文会友的清雅场景,后者以“飞蚊”作比,嘲讽富儿享乐的喧嚣与短暂,场景氛围形成鲜明反差。精神境界对比诗句“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至宝不雕琢,神功谢锄耘。”以及“今我及数子,固无莸与薰。不解文字饮,唯能醉红裙。”前者展现文人对雄奇诗风与自然创作境界的追求;后者批判富儿精神匮乏,凸显文人与富儿在精神层面的天壤之别。
3. 分段赏析
“人皆劝我酒,我若不耳闻。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开篇以“不耳闻”与“呼酒劝君”形成反差:平日拒酒的冷漠,在友人处化作主动劝饮的热情。看似矛盾的行为,实则暗藏文人之间“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默契,为后文雅聚定下畅快基调。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点明聚会核心——文人相聚。“各能文”三字看似平淡,却暗含自豪:这群人不靠财富或权势立身,仅凭笔力便可在席间争辉,凸显文人阶层的精神优越感。“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以精妙比喻评点友人诗风:“春空云写“君诗”姿态万千;“天葩奇芬”赞孟郊诗风惊世骇俗;“轩鹤避鸡群”喻张籍古淡超然。短短三句,勾勒出不同文人的诗坛风采,既显赏识,也暗含文人相惜的情怀。“阿买不识字,颇知书八分。诗成使之写,亦足张吾军。”“阿买”虽不识字,却擅隶书,以“张吾军”戏称其书法为诗会添彩。此句打破严肃氛围,用诙谐笔触展现聚会不拘一格的随性,突出文人雅集“各展所长”的乐趣。所以欲得酒,为文俟其醺。酒味既冷冽,酒气又氛氲。性情渐浩浩,偕笑方云云。直言饮酒为激发文思,“冷冽”与“氛氲”从味觉、嗅觉写酒,更以“浩浩”形容微醺后性情舒展的状态。字句间流动着“酒助诗兴,诗畅酒怀”的交融感,将饮酒雅趣推向高潮。“此诚得酒意,余外徒缤纷。”“酒意”非醉态,而是文人借酒挣脱束缚、抵达精神自由的境界。“余外徒缤纷”轻蔑否定世俗享乐,为下文对比埋下伏笔。“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唯能醉红裙。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以“膻荤”“红裙”辛辣讽刺富儿奢靡,将其享乐比作“飞蚊”喧嚣短暂。“不解文字饮”的批判,直指富儿虽拥财富,却缺失精神追求的空洞,与文人雅集形成强烈反差。“今我及数子,固无莸与薰。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至宝不雕琢,神功谢锄耘。”“莸薰”喻善恶分明,自比文人坚守高洁;“险语”“高词”彰显诗风雄奇,推崇自然浑成的创作理念。此处既赞美友人,也表露自身对“不雕琢”诗境的追求,暗含对文坛风气的宣言。“方今向泰平,元凯乘华勋。吾徒幸无事,庶以穷朝薰。”以“泰平”呼应“元凯(贤才)立功”,暗示文人虽未居庙堂,却可借诗文留名。“穷朝薰”写终日沉浸诗酒,看似闲散,实则将文学创作视为与功业并重的人生志业,为全诗收束于文人的精神坚守。
# 古今论诗者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蕖”,沈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韩退之《赠张籍》云:“君诗多态度,霭霭春空云。”司空图记戴叔伦语云:“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五生烟。”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学者不能味其言耳。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 孟嘉、李白皆谓酒中有趣,而世少有知之者。予爱韩退之之诗云:“所以欲得酒,为文俟其醺。酒味既冷冽,酒气又氤氲。性情渐浩浩,谐笑方云云。此诚得酒趣,此外徒缤纷。”此八句便道尽酒中情状,然又尝恨其漏泄天机。此趣岂容世间得闻?以此知杜子美之《咏八仙》,犹是未得酒中之趣。
宋陈善《扪虱新话》
# 退之云:“长安富豪儿……有如聚飞蚁。”《楞严经》云:“一切众生,如一器中聚百蚊蚋,啾啾乱鸣于方寸中,鼓发狂闹。”退之虽辟佛,然亦观其书。
宋朱翌《猗觉寮杂记》
# 《醉赠张秘书》谓座客能文,性情浩浩,为得酒意;而“富儿”、“红裙”之醉,如聚飞蚊,可谓逸兴。卒章有云:“至宝不雕琢,神功谢锄耘。”此谓文字混然天成之妙也。公之自得盖如此。
宋黄震《黄氏日钞》
# 朱彝尊曰:只说文字饮,与杜《简薛华醉歌》同,但少逊其超逸。
清朱彝尊《批韩诗》
# “避”当作“辟”,言“轩鹤”一至,“鸡群”辟易也,犹《孟子》“行辟人”之“辟”、与上“惊俗”语意相类也(“轩鹤”句下。)穿作一事(“所以”八句下)。此耳不闻志也(“长安”六句下)。对上“文”字。三君之为文,上既言之,此四语乃终“及余各能文”之意。笔势错综,不见其夸,然于公实不愧也(“险语”四句下)。对上“饮”字(“吾徒”二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韩昌黎诗句句有来历,而能务去陈言者,全在于反用。如《醉赠张秘书》诗,本用嵇绍“鹤立鸡群”语,偏云:“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鸣群。”……学诗者解得此秘,则臭腐化为神奇矣。
清顾嗣立《寒厅诗话》
# 韩昌黎诗云:“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此是公自赞其诗,不可徒作赞他人诗看。然皆经籍光芒,故险而实平。
清李调元《雨村诗话》
# 《醉赠张秘书》句法精造,亦山谷所常模。《醉赠张秘书》与《赠无本》,特地做成局阵,章法参差迷离,读者往往忽之,不能觉也。然此等皆尚有迹可寻。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造语创辟,一字不肯犹人。
《历代诗法》
# 《赠张籍》诗曰:“张籍学古淡。”“古淡”者,简素之极致,籍固未之能逮焉。一“学”字,可见古人论文,分寸不苟,非若今人信口揄扬已也。
清陆蓥《问花楼诗话》
# 屏去险硬本能,纯以和易出之。结末自感身世,有意在言外之妙。
近代蒋抱玄《评注韩昌黎诗集》
# 三溪曰:东野、张籍一一品藻,不失斤两。“春云”、“天葩”,句句警拔,移可以评昌黎之诗也。
近代吴学濂《增评韩苏诗钞》
下一篇:唐·王建《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