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ú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1
suì
chú
jiàn
jūn
huā
zhú
qián
jīn
xiāo
zhù
wén
shàng
chóng
dié
xīn
nián
xián
chù
shēng
kōng
táng
bèi
yuè
mián
shāng
xīn
xiǎo
ér
liáo
luàn
huǒ
duī
biān

译文

回忆过去除夕夜晚,在花烛前见到你。今夜在祝文之上,反复诉说新年之事。在无人处低声哭泣,在空堂中背月而眠。伤心的小儿女们,在火堆边心烦意乱。

逐句剖析

"忆昔岁除夜":回忆过去除夕夜晚,

"见君花烛前":在花烛前见到你。

"今宵祝文上":今夜在祝文之上,

"重叠叙新年":反复诉说新年之事。

"闲处低声哭":在无人处低声哭泣,

"空堂背月眠":在空堂中背月而眠。

"伤心小儿女":伤心的小儿女们,

"撩乱火堆边":在火堆边心烦意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除夜》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五言律诗。创作此诗时,元稹的妻子已逝,他在除夕之夜触景生情写下此篇。诗的开篇“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诗人回忆往昔除夕,与妻子在花烛前共度佳节的温馨画面,彼时夫妻恩爱,充满幸福。“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笔锋一转至当下,如今除夕,妻子已不在,诗人只能在祝文上反复向她诉说新年诸事,强烈的今昔对比,尽显物是人非的沧桑与落寞。“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细致刻画诗人自身状态,于无人处暗自伤怀、低声哭泣,回到空荡荡的房间,因满心哀伤,背对月光入眠,孤寂与悲痛溢于言表。尾联“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描绘小儿女因思念母亲,在火堆边心绪烦乱,从侧面烘托出家中因亲人离世而弥漫的哀伤氛围。整首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如实地勾勒出元稹在除夕之夜对亡妻的无尽思念和内心难以排遣的悲痛,生动展现出其内心世界的哀伤与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此句为回忆往昔除夕之夜,诗人忆起曾与妻子在花烛前相聚的温馨场景。“忆昔”二字开启回忆,“花烛前”点明相聚时刻的美好,通过今昔对比,为后文写当下的哀伤作铺垫,流露出对过去与妻子共处时光的怀念。“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描述现今除夕,诗人只能在祝文上反复向已逝的妻子诉说新年之事。“今宵”与上句“忆昔”形成鲜明对照,一个“祝文上”表明妻子已不在人世,诗人只能借祝文寄托情思,“重叠叙新年”体现出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有千言万语想与妻子倾诉。“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刻画诗人在除夕夜,于无人之处低声哭泣,独自在空荡荡的房间背对月光入眠的孤独悲伤形象。“闲处”突出环境的寂寥,“低声哭”尽显诗人内心的伤痛却又无处宣泄的无奈,“空堂”强化了孤独之感,“背月眠”更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因思念亡妻,不忍面对月光,只能背对而眠的愁苦。“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描绘小儿女在火堆边因思念母亲而心绪烦乱的情景。从侧面烘托出家庭因妻子离世而笼罩的哀伤氛围,以小儿女的伤心进一步渲染诗人内心的痛苦,也表现出一家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八骏图》

下一篇:唐·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