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婕妤唐昭容":汉朝有班昭,唐朝有上官昭容,
"工诗能赋千载同":都擅长写诗作赋,她们的才华历经千年仍是一样的出众。
"自言才艺是天真":她自诩才艺是天生禀赋,
"不服丈夫胜妇人":扬言女子才智岂会输给丈夫。
"歌阑舞罢闲无事":歌舞停歇后闲来无事,
"纵恣优游弄文字":终日纵情在文字游戏中游荡。
"玉楼宝架中天居":居住在如玉楼般华美的书楼,宝架林立高耸入云,
"缄奇秘异万卷余":收藏着千万卷奇书异卷。
"水精编帙绿钿轴":用晶莹的水晶编织书套,以嵌花的轴卷记录内容,
"云母捣纸黄金书":用云母研磨制成纸张,用黄金书写文字。
"风吹花露清旭时":当清风带着花露吹拂而来,在清晨的时光里,
# 吹:一作飘。
"绮窗高挂红绡帷":绮丽的窗前高挂着红色薄纱帷帐。
"香囊盛烟绣结络":绣着花纹的香囊里飘出袅袅烟雾,
"翠羽拂案青琉璃":翠鸟的羽毛轻轻拂过青色的琉璃桌案。
# 青:一作碧。
"吟披啸卷终无已":她吟诵着诗文,翻阅着书卷,始终没有停歇,
# 终:一作纷。
"皎皎渊机破研理":凭借聪慧的头脑,透彻剖析书中的道理。
# 破:一作碎。
"词萦彩翰紫鸾回":她的文词如紫色鸾鸟在彩笔间萦绕回旋,
"思耿寥天碧云起":她的思绪如碧空中的碧云悠然升起。
"碧云起":碧云翻涌,
"心悠哉":心绪悠长,
"境深转苦坐自摧":意境渐深却转成苦涩独坐自伤。
# 摧:一作催。
"金梯珠履声一断":金阶玉梯上珠履声突然断绝,
# 金:一作王。
"瑶阶日夜生青苔":那玉石般的台阶日夜滋生着青苔。
"青苔秘空关":青苔掩埋了秘阁的门庭,
# 秘空:一作闭九。
"曾比群玉山":曾经堪比群玉仙山。
"神仙杳何许":如今仙人般的存在已无处可寻,
"遗逸满人间":散落的珍宝遍布人间。
"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你难道没看见洛阳南市的书肆里就在售卖吗,
"有人买得研神记":有人买到她手书的《研神记》。
"纸上香多蠹不成":纸张上香气浓郁,连蛀虫都没办法蛀蚀。
"昭容题处犹分明":昭容题字之处依旧清晰分明,
"令人惆怅难为情":让人看了不禁惆怅万分,难以抑制内心的情感。
中唐时期文学家
吕温(772~811),唐代文学家。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贞元进士,又中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累官至刑部郎中。后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被贬道州、衡州刺史,世称吕衡州。其善诗文,文体赡逸,多言当世之务。擅长铭赞,又善政论。亦能诗,间有反映现实、关心民生之作。代表作品有《成皋铭》《三受降城碑铭》《凌烟阁勋臣颂》《张荆州画赞》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诗,也是是一首咏人怀古诗。全诗以书楼为切入点,塑造了一位才华超群、不让须眉的女性形象,生动反映唐代宫廷文化繁荣,也寄寓诗人对上官婉儿文学成就的赞颂之情。
2. 分段赏析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开篇将汉代婕妤与唐代昭容相提并论,点明上官昭容工诗能赋的才华,强调其才华可与汉代才女媲美,千载同辉,突出了她在文学上的地位。“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这两句通过描写上官昭容的自我认知,说她认为自己的才艺是天生的,不服气男子胜过女子,展现了她自信、高傲的性格,以及对女性才华的肯定和对男尊女卑观念的挑战。“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写她在歌舞结束后闲暇无事时,便尽情地沉浸在文字之中,体现了她对文学的热爱和痴迷。“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描绘书楼如美玉般华美,宝架上珍藏着无数奇特秘异的书籍,突出书楼的富丽堂皇和藏书之丰富。“水精编帙录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用“水精”“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等华丽的辞藻,进一步渲染书楼中书籍装帧的精美,展现出一种奢华的氛围。“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这几句描绘了清晨时分,微风吹拂,花露晶莹,绮窗前高挂着红色的绡帷,香囊中散发着烟雾,绣结络缠绕,翠羽拂过青色的琉璃桌案,通过对环境和器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而又奢华的氛围,衬托出上官昭容书楼生活的高雅。“吟披啸卷终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写她不停地吟诵、翻阅书卷,深刻地领悟书中的道理,她的文词如彩翰般绚丽,如紫鸾般回环婉转,思绪如寥廓天空中的碧云般高远,生动地展现了她读书时的专注和创作时的才华横溢。“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金梯珠履声一断”,由碧云起兴,写她心境悠然,但随着境界的深入,却又感到苦恼,自我摧伤,而金梯上珠履的声音一旦断绝,暗示了她生活的变化。“瑶阶日夜生青苔,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神仙杳何许”,描写瑶阶上日夜生长着青苔,青苔遮蔽了空关,曾经堪比群玉山的书楼,如今神仙般的人物已杳无踪迹,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了书楼的荒凉和人事的变迁。“遗逸满人间,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写上官昭容的遗作散落在人间,洛阳南市的书肆中有人买到《研神记》,纸上香气浓郁,连蠹虫都无法蛀蚀,而她的题字还清晰可见,这一切让人惆怅不已,难以承受,表达了对上官昭容才华的珍惜和对其逝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上一篇:唐·刘禹锡《阿娇怨》
下一篇:唐·孟郊《送温初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