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ú
láng
kǒu
hào

朝代:唐作者:吕温浏览量:2
shǔ
chéng
hūn
shuǐ
xún
míng
zhū
zhàng
huáng
jīn
shuí
jiāng
qīng
tiān
xià
huàn
liú
láng
dǐng
zhì
xīn

译文

孙刘两家成婚就在这江滨,孙夫人的步障缀满明珠,新婚夫妇居住的地方,连帷幄也用黄金来装饰。谁会为了一个女子而看轻了天下呢,而孙权、周瑜居然想用来换取刘备鼎足三分的决心.

逐句剖析

"吴蜀成婚此水浔":孙刘两家成婚就在这江滨,

# 浔:水边。,吴蜀成婚:吴蜀联姻事见于正史。《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孙)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明珠步障幄黄金":孙夫人的步障缀满明珠,新婚夫妇居住的地方,连帷幄也用黄金来装饰。

# 幄:室内的帐幔。,步障:古代贵族出行时用来遮避风尘的幕布。

"谁将一女轻天下":谁会为了一个女子而看轻了天下呢,

# 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

"欲换刘郎鼎峙心":而孙权、周瑜居然想用来换取刘备鼎足三分的决心.

# 鼎峙:像鼎的三足峙立,指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刘郎:指刘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刘郎浦口号》是唐代吕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开篇便回顾吴蜀孙刘联姻之事,紧接着诗人发挥想象,描绘出刘备迎亲时的热闹场景。诗的后两句则转为议论,通过“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批评了孙吴以联姻巩固关系的策略是失策之举,同时从侧面赞颂了刘备坚定不移的雄心壮志。诗中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想象,又有精辟的议论,文情并茂,值得细细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文学家

吕温(772~811),唐代文学家。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贞元进士,又中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累官至刑部郎中。后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被贬道州、衡州刺史,世称吕衡州。其善诗文,文体赡逸,多言当世之务。擅长铭赞,又善政论。亦能诗,间有反映现实、关心民生之作。代表作品有《成皋铭》《三受降城碑铭》《凌烟阁勋臣颂》《张荆州画赞》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路过刘郎浦时写的。刘郎浦据说是三国时期刘备到东吴迎亲的地方,作者触景生情,有了感慨。因为这是作者随口吟出的七言绝句,所以就把它叫做“口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史为镜,既批评了孙吴以 “进妹固好” 之举巩固联盟的失策,又间接赞颂了刘备坚定不移的雄心。

2. 写作手法

想象:“明珠步障幄黄金”一句中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诗人通过想象虚构出​“缀满明珠的步障、黄金装饰的帷幄”的奢华婚礼场景,​以此将孙权“以奢靡腐蚀刘备”的抽象政治阴谋转化为具象画面,隐晦揭露其联姻背后的真实意图。议论:“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运用议论手法。前句 “谁将一女轻天下” 以反问起势,质问 “以女子换天下” 的荒诞逻辑,后句 “欲换刘郎鼎峙心” 则直接点明此举妄图动摇刘备称雄之心的徒劳。诗人未铺陈史实,而是以 “轻天下”“欲换” 等带有主观论断的词语,对东吴以联姻政治换取割据优势的行为作出尖锐评价,将历史事件上升为对政治谋略与人性欲望的理性审视,通过凝练的议论揭示出 “以女谋政” 背后的短视,使诗句兼具历史洞察力与批判锋芒。

3. 分段赏析

“吴蜀成婚此水浔”,首句开门见山,点明吴蜀两国在此地结为姻亲的史实。诗人以“吴蜀”指代孙权和刘备两方,而非直呼其名,这种独特的表述方式,巧妙地暗示了这场婚姻并非普通的男女结合,而是有着深刻政治背景的两国联姻。当时,赤壁之战后,刘备势力发展迅速,占据荆州等地,孙权对其既有所忌惮,又希望通过联合刘备来共同对抗曹操。于是,“进妹固好”,这场婚姻便成为了双方政治博弈中的一枚棋子。此句虽为简单叙事,却为全诗奠定了政治联姻的基调,引导读者从更宏观的历史视角去审视这段故事。​次句“明珠步障幄黄金”,诗人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孙刘结亲时奢华至极的场面。“步障”是古代贵族出行时用于遮蔽风尘的幕布,而此处孙夫人所用步障缀满明珠,光彩夺目;新婚夫妇居住的帷幄更是以黄金装饰,尽显富贵。这一描写,不仅仅是对婚礼豪华程度的展现,更有着深层含义。一方面,如此奢华的婚礼符合两国政治联姻的规格,彰显双方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从孙权的角度来看,这种奢华背后隐藏着他的政治用意。周瑜曾谏言“宜徙(刘)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孙权试图通过这种物质上的诱惑,消磨刘备的雄心壮志,使其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从而达到控制刘备、巩固自身势力的目的。诗人通过对这一奢华场景的刻画,将历史事实与背后的政治意图生动地呈现出来,做到了“史”与“诗”的统一,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也能洞察到历史的复杂性。​前两句重在叙事和描绘,为后两句的议论做了充分铺垫。“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笔锋陡然一转,诗人发出疑问,犀利地指出孙权的失策。在诗人看来,刘备作为一代枭雄,胸怀天下,以成就霸业、鼎足三分天下为志向,怎会因为一个女子就轻易放弃自己的远大抱负呢?“一女”与“天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两者分量的悬殊,也强调了刘备志向的坚定。“谁将”二字以反问的形式出现,增强了语气,表达出诗人对孙权试图以婚姻换取政治利益这一做法的质疑与嘲笑。孙权、周瑜自以为得计,想用这种手段困住刘备,实在是低估了刘备的志向与谋略。这两句议论,并非直白地陈述观点,而是以唱叹的方式表达出来,富有顿挫之势,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即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处也,诗能强合史意,运用成典,绝佳。

近代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 诗言吴、蜀连姻,穷极奢丽,帷障之美,金珠交错,殆欲以声色荡其心,孰知英雄事业,决不以一女而舍其远略。……后人(按指王士禛)吊孙夫人云:“魂归若过刘郎浦,还记明珠步障无?”即用此诗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荀鹤《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

下一篇:唐·杨徽之《翠光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