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ā
jiāo
yuàn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2
wàng
jiàn
wēi
ruí
cuì
huá
shì
kāi
jīn
sǎo
tíng
huā
gōng
chuán
lái
xìn
yán
xìng
píng
yáng
gōng
zhǔ
jiā

译文

阿娇望幸心急切,打发宫女去伺察,遥望中见羽饰翠华旗,宫女急忙转回告诉她,阿娇惊喜万分立即传下话,吩咐宫女开屋扫除庭内花。未知片刻宫女又来报,说是武帝幸往平阳公主家。

逐句剖析

"望见葳蕤举翠华":阿娇望幸心急切,打发宫女去伺察,遥望中见羽饰翠华旗,

# 翠华:指装有各种羽饰的皇帝仪仗。,葳蕤:(wēi ruí)本义为玉竹,这里形容羽饰的华丽、盛大

"试开金屋扫庭花":宫女急忙转回告诉她,阿娇惊喜万分立即传下话,吩咐宫女开屋扫除庭内花。

# 扫:一作锁。,金屋:指阿娇所住之处。

"须臾宫女传来信":未知片刻宫女又来报,

"言幸平阳公主家":说是武帝幸往平阳公主家。

# 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的女儿,泛指王宫贵族。,幸:皇帝驾临。,言:一作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阿娇怨》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七言绝句,属乐府诗。诗借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的故事展开,描绘阿娇望见皇帝仪仗时以为圣驾将临,忙“试开金屋扫庭花”,却等来皇帝驾临平阳公主家的消息。写作上,全诗含蓄凝练,未着一“怨”字,却通过阿娇的举动和宫女传信,侧面烘托出她被冷落的哀怨与失望,尽显其不幸。诗人借此表达对阿娇的同情。该诗以独特视角展现宫廷女子的情感悲剧,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阿娇怨》由唐代刘禹锡所作。刘禹锡创作此诗,是因唐穆宗即位后耽于游宴。当时,穆宗出城前往华清宫游玩,仅部分人员扈从。刘禹锡联想到《汉武故事》中汉武帝与阿娇的故事,阿娇从受宠到被疏。他借古讽今,以阿娇被冷落的遭遇,讽刺穆宗贪图享乐、荒废政务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宫怨诗。诗中描绘了陈阿娇看到皇帝仪仗以为圣驾将临,急忙打扫金屋庭院,却等来皇帝前往平阳公主家的消息。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阿娇从满怀期盼到极度失望的心情,表达了她被汉武帝冷落的哀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阿娇不幸遭遇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阿娇等待皇帝时的满怀期待,与最终得知皇帝去了别处的失望进行对比,强化了她内心的落差和痛苦,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其哀怨之深。用典: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既交代了阿娇的身份背景,又为诗歌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同时暗示了阿娇从受宠到失宠的命运转变。

3. 分段赏析

“望见葳蕤举翠华”:“望”字生动体现出阿娇对武帝到来的期盼,遣宫女时刻遥望武帝动静。“葳蕤举翠华”描绘出皇帝仪仗的华丽,以景暗示人物活动,为下文阿娇的反应做铺垫。“试开金屋扫庭花”:“开”“扫”两字,形象地展现出金屋的闲置和荒芜,烘托出阿娇失宠的处境。“试”字精准地刻画出阿娇既期待武帝到来,又担心他不来的复杂心理,细腻入微。“须臾宫女传来信”:“须臾”从阿娇的心理角度出发,强调时间短暂却充满未知,将她急于知晓又害怕听到消息的复杂心态,巧妙地蕴含其中,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她的焦虑。“云幸平阳公主家”:一个“言”字,凸显出宫女的聪慧与善于应对,侧面反映出阿娇怨愤之深。不直接写阿娇的怨,却让这种哀怨透过宫女的话语,更加深刻地展现出来,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4. 作品点评

《阿娇怨》是刘禹锡颇具特色的作品。从选材上,诗人巧妙截取汉武帝车驾经过、前往平阳公主家这一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在表现手法上,全诗不直接抒情,而是将阿娇的怨愤之情深藏于叙事之中,借人物的行为活动自然流露,含蓄蕴藉。结尾处留下的想象空间,更是匠心独运,能引发读者基于历史背景展开联想,使诗歌韵味悠长。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展现了刘禹锡高超的诗歌技艺,让此诗在众多宫怨题材作品中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篇中不言怨而字字怨入骨髓。

清王尧衢《唐诗合解》

# 用”试“字妙,是言不开殿扫花,恐其即来;开殿扫花,又恐其不来。且试开一开,试扫一扫看。此一字,摹写骤然景况如见,当呕血十年,勿轻读去也。……“言幸平阳公主家”,此”言”字内,有无限意思烦难在。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卷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

下一篇:唐·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