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色青苍":天气严寒,天色呈现出深青色,
# 青苍:深青色。,寒色:一作色寒。
"北风叫枯桑":凛冽的北风,在枯老的桑树间号叫。
# 枯桑:老桑树。,叫:(吹得)发出响声。
"厚冰无裂文":结了厚厚一层冰,看不见一点裂痕,
# 文:纹。
"短日有冷光":冬日昼短夜长,只有清冷的日光。
# 短日:指冬季短促的白昼。
"敲石不得火":想要敲石取火,却不得成功,
# 不得火:形容天气极寒冷。燧石亦冻彻而无法取火。,敲石:指以燧石相击取火。
"壮阴夺正阳":阴气正盛,与渐渐回升的阳气争夺高下。
# 夺正:一作正夺。,壮阴:盛阴。冬天是阴盛阳衰的时候。习惯以日为阳,冬季地球运行距日远,日照时间也短,故有此说。
"苦调竟何言":生活的调子太过清苦,还能有什么可说的呢?
# 竟:一作更。
"冻吟成此章":只能在冰冻天气吟唱这首诗歌。
# 冻:一作久。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中进士,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孟郊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虽然题材内容不同,但都显示出思深意远、造语新奇、骨寒神清、峭崛瘦硬的总体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独特的审美特征。代表作品有《感怀》《伤春》《征妇怨》等。著有《孟东野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社会现实诗。全诗描写了大寒节气严寒景象与诗人困顿的生活,借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等酷寒景象,写出了自然之极寒与人生之穷苦的双重悲怆。
2. 分段赏析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以视听结合的手法勾勒大寒节气的气候特征。首句“天寒色青苍”通过视觉描写天色青灰的肃杀景象,暗示寒气笼罩天地;次句“北风叫枯桑”以听觉呈现北风呼啸、枯桑枝干的摇曳声,强化听觉上的凛冽感。两句共同营造出天寒地冻的背景氛围,为全诗奠定悲凉基调。“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聚焦地面与时间的寒冷表现。“厚冰无裂文”以冰层完整无裂痕的视觉细节,凸显严寒冻结之彻底短日有冷光”则通过白昼短暂、日光清冷的自然现象,暗示冬日漫长难捱。两句从空间(冰)与时间(日)两个维度深化“寒”的具象化表达,体现诗人对严寒的切身感受。“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由景及人,转向诗人自身的生存困境。“敲石不得火”以动作细节描写取暖失败的场景,暗示诗人因手冻僵而难以生火,暗含对温暖的渴求落空;“壮阴正夺阳”则化用典故(《神农本草》《礼记·儒行》),以阴阳相争的意象隐喻寒气对生机的压制。两句将自然之寒与人生之苦交织,揭示诗人困顿生活的深层无奈。“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以直抒胸臆收束全诗。“调苦”呼应首联的“天寒”,将自然之寒升华为人生之苦;“冻吟”则以动作描写强化诗人于酷寒中苦吟成诗的形象。末句“冻吟成此章”既点明诗歌创作背景,又以“冻”字双关气候之寒与心境之寒,寒冷又无火的窘境,像极了诗人捉襟见肘的日常困境。
3. 作品点评
《苦寒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苦寒”为核心意象,写得畅白易懂,别有根芽,不仅展现大寒时节的严酷环境,也何尝不是诗人一生悲凉贫苦的生动写照呢。
# 孟郊诗云:“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此语古而老。
宋吴可《藏海诗话》
上一篇:唐·李贺《新夏歌》
下一篇:唐·韩愈《游城南十六首·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