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
chí
yuàn
guān
鹿

朝代:唐作者:贾岛浏览量:1
tiáo
fēng
lǎo
shì
xiāng
lián
鹿
lái
cóng
ruò
biān
bié
yǒu
rén
jiàn
shēng
cháng
yǐn
bái
yún
quán

译文

条峰和五老峰山势连绵相连,这只鹿是从哪个地方来的呢。另外有野麋,人们看不见它,一生都饮用着白云缭绕的泉水。

逐句剖析

"条峰五老势相连":条峰和五老峰山势连绵相连,

"此鹿来从若个边":这只鹿是从哪个地方来的呢。

"别有野麋人不见":另外有野麋,人们看不见它,

"一生长饮白云泉":一生都饮用着白云缭绕的泉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盐池院观鹿》是中唐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条山五老峰的自然风光和野鹿在泉边饮水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中“条峰五老势相连”勾勒出群山连绵的壮阔景象;“此鹿来从若个边”以疑问引发对鹿来源的遐想;后两句“别有野麋人不见,一生长饮白云泉”描绘野麋隐于山林、长饮清泉的场景。全诗语言凝练,用白描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融合,延续了贾岛“苦吟”的创作特点,借野麋意象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收录于《长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当时贾岛仕途坎坷,虽经韩愈劝勉还俗应试,却屡试不第,后任长江县主簿。在此期间,他常寄情山水以慰藉心灵,诗中“野麋长饮白云泉”的意象,体现了他对官场纷争的疏离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隐逸抒怀诗。诗歌围绕盐池院的自然景象展开,介绍了条峰五老峰相连的山势、鹿的神秘来源及野麋饮泉的情景;描绘了壮阔的山水、灵动的鹿和隐逸的野麋;体现了自然野趣与超脱境界;营造了清寂悠远的氛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条峰五老势相连”“一生长饮白云泉”“条峰”“五老”组合展现群山连绵之势,“野麋”“白云泉”组合构建出清寂超脱的意境,融合自然物象与人文情怀。设问:“此鹿来从若个边”用“若个”(即“哪个”)构成疑问,增强语言活力,暗示鹿群来源的神秘性,引发读者遐想。对偶:“条峰五老势相连,此鹿来从若个边”“条峰”对“此鹿”,“五老”对“若个”,使诗句结构整齐,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虚实结合:前两句“条峰五老势相连,此鹿来从若个边”实写观鹿所见的山势和鹿踪;后两句“别有野麋人不见,一生长饮白云泉”虚写想象中野麋长饮清泉的情景,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意境。白描:全诗语言凝练质朴,通过“条峰五老”“鹿”“野麋”“白云泉”等简单意象的勾勒,展现自然物象与人文情怀,不加修饰却意境鲜明。

3. 分段赏析

“条峰五老势相连”:此句以白描手法写山景。“条峰”指中条山,“五老”借五老峰之名,“势相连”动态展现山脉走势,寥寥数字勾勒出群山叠嶂的雄浑气势,为鹿与野麋的出现铺设了广阔清幽的自然背景,尽显天地的静谧与壮阔。“此鹿来从若个边”:这句用口语化的疑问“若个边”(哪个地方)发问,既符合贾岛“苦吟”中对字句的锤炼,又让诗歌更显灵动。疑问未作回答,反而增添了鹿的神秘感,从写静态山水转向写动态生灵,自然过渡到对隐逸意象的刻画。“别有野麋人不见”:此句聚焦野麋,“别有”表明其与前文的鹿不同,“人不见”点出它栖息于人迹罕至之地,勾勒出一个隔绝世俗的空间。这种“不见”既突出了野麋的隐逸特质,也暗含诗人对这种远离纷争状态的认同。“一生长饮白云泉”:这句续写野麋的生活状态。“一生”体现时间的长久,“白云泉”既指清澈的泉水,又象征纯净的自然境界。野麋长饮清泉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宁静,更寄托了诗人对不受世俗干扰、坚守本真生活的向往,让全诗意境得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下一篇:唐·温庭筠《芙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