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én
juā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雍陶浏览量:2
gān
竿
wēi
yuè
líng
lóng
xiè
bào
shāng
xīn
jiào
fēng
gāo
chù
yīng
wén
xuè
shān
liú
zhī
hóng
shǔ
chūn
chéng
wén
shǔ
niǎo
guī
shēng
yǐn
wèi
guī
xīn
què
zhī
chóu
xiāng
ěr
zhèng
shí
zhèng
yín

译文

竹竿在月光下微微露出,月色晶莹剔透,杜鹃(谢豹)在夜风中哀鸣,令人心伤。传说杜鹃啼叫至口中滴血,高处或许已听见这悲声,山中的石榴花一夜之间又开了几枝,似被杜鹃血染红。作为蜀地的游子,在春日的城中听见杜鹃(蜀鸟)啼叫,杜鹃的“思归”之声,勾起了我无法归乡的愁绪。才明白每夜的忧愁都是相似的,当你(杜鹃)啼叫时,我也在低声吟诗抒怀。

逐句剖析

"碧竿微露月玲珑":竹竿在月光下微微露出,月色晶莹剔透,

"谢豹伤心独叫风":杜鹃(谢豹)在夜风中哀鸣,令人心伤。

"高处已应闻滴血":传说杜鹃啼叫至口中滴血,高处或许已听见这悲声,

"山榴一夜几枝红":山中的石榴花一夜之间又开了几枝,似被杜鹃血染红。

"蜀客春城闻蜀鸟":作为蜀地的游子,在春日的城中听见杜鹃(蜀鸟)啼叫,

"思归声引未归心":杜鹃的“思归”之声,勾起了我无法归乡的愁绪。

"却知夜夜愁相似":才明白每夜的忧愁都是相似的,

# 却知:一作欲将。

"尔正啼时我正吟":当你(杜鹃)啼叫时,我也在低声吟诗抒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闻杜鹃二首》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两首诗。这两首诗以杜鹃鸟(谢豹)的啼鸣为线索,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第一首诗通过描绘月夜下杜鹃啼叫的场景,“碧竿微露月玲珑”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谢豹伤心独夜风”则直接点出杜鹃啼声的哀伤。后两句“高处已应闻滴血,山榴一夜几枝红”以夸张手法表现杜鹃啼血的传说,暗喻诗人内心的痛苦。第二首诗则直抒胸臆,“蜀客春城闻蜀鸟”点明诗人的身份和情境,“思归声引未归心”将杜鹃的啼声与诗人的思乡之情紧密联系。最后两句“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诗人夜夜因杜鹃啼声而愁绪难平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前两句“碧竿微露月玲珑,谢豹伤心独夜风”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月夜图景。“碧竿微露”写竹影婆娑,“月玲珑”以玲珑形容月光清澈,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谢豹”即杜鹃鸟的别称,“伤心”二字直接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暗扣“闻鹃”的主题。后两句“高处已应闻滴血,山榴一夜几枝红”运用典故和想象,“滴血”化用杜鹃啼血的传说,而“山榴一夜几枝红”则以榴花被啼声染红的夸张描写,强化了哀伤的感染力,景中含情,虚实相生。第二首诗前两句“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直抒胸臆。“蜀客”点明游子身份,“蜀鸟”即杜鹃,因其叫声似“不如归去”,故引发乡愁。“思归声引未归心”将鸟鸣与人心勾连,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厚。后两句“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通过对比手法,写杜鹃夜夜啼鸣与诗人夜夜愁思的同步性,“尔”“我”对举,人与鸟的情感共鸣跃然纸上,结尾平淡中见沉郁,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田子奇》

下一篇:唐·韩翃《赠李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