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ǎng
访
yǒu
rén
yōu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雍陶浏览量:1
luò
huā
mén
wài
chūn
jiāng
jìn
fēi
tíng
qián
gāo
shēn
yuàn
lái
rén
wèi
huáng
zhī
shàng
zhuó
yīng
táo
shā
shēn
tái
huá
chén
zhú
lěng
huā
chí
shèng
zhù
chūn
jìn
nòng
qín
shuí
gòng
tīng
jūn
jiān
shì
sān
rén

译文

门外的落花飘零,春天即将逝去,庭前的柳絮纷飞,日头渐升高。幽深庭院有客来访,主人却未起身,黄莺在枝头轻啄着鲜红的樱桃。莎草茂密苔藓湿滑,地面洁净无尘,竹林清冷花开迟迟,似在挽留残春。整日抚弄琴弦,却无共赏之人,唯有你、白鹤与我,三人相伴在这光阴。

逐句剖析

"落花门外春将尽":门外的落花飘零,春天即将逝去,

"飞絮庭前日欲高":庭前的柳絮纷飞,日头渐升高。

"深院客来人未起":幽深庭院有客来访,主人却未起身,

"黄鹂枝上啄樱桃":黄莺在枝头轻啄着鲜红的樱桃。

"莎深苔滑地无尘":莎草茂密苔藓湿滑,地面洁净无尘,

"竹冷花迟剩驻春":竹林清冷花开迟迟,似在挽留残春。

"尽日弄琴谁共听":整日抚弄琴弦,却无共赏之人,

"与君兼鹤是三人":唯有你、白鹤与我,三人相伴在这光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访友人幽居二首》是晚唐前期诗人雍陶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以友人的隐居之地为背景,诗人通过刻画春天的景色,表达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两首诗都把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共同描绘出友人幽居之处的样子。第一首诗里,用暮春时节的落花、飞絮点明当下的季节,再通过黄鹂啄食樱桃、客人来到深院等细节,营造出安静平和的氛围;第二首诗则借助青苔湿滑、竹子清凉、独自弹琴吟唱等画面,让那种高洁不俗的情致更加突出,末句“与君兼鹤是三人”,用仙鹤来比作友人,暗含超脱世俗的志向。这整组诗的语言朴实平淡,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在描写闲适景象的同时,寄托了诗人淡泊的心境,也体现出唐代隐逸诗风的主要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隐逸诗。诗歌借友人幽居处的暮春落花、飞絮、黄鹂啄樱与苔滑竹冷、弄琴赏鹤等景象,描绘出清幽静谧的幽居之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淡泊闲适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烘托:第一首“落花门外春将尽,飞絮庭前日欲高”“黄鹂枝上啄樱桃”,以暮春落花、飞絮、黄鹂啄樱的细节,烘托出友人深院的静谧氛围,让幽居的安静氛围表现得更鲜明。比喻:第二首“与君兼鹤是三人”,诗人以鹤喻友,把友人比作高洁的仙鹤,既展现友人的孤高品性,又暗含二人超脱世俗的志向,让情感表达更生动形象。白描:白描手法贯穿全诗,如“深院客来人未起”直接写客至友未起的生活场景,“莎深苔滑地无尘”简笔勾勒幽居的清幽环境,语言无繁复修饰,却自然勾勒出闲适画面,寄寓淡泊心境。

3. 分段赏析

其一:前两句“落花门外春将尽,飞絮庭前日欲高”以“落花”“飞絮”勾勒暮春景象,门外落花遍地,暗示春天即将逝去;庭院中飞絮飘飞,阳光渐高,点明访人的时间与节候。看似写春尽的淡淡怅惘,实则以落花、飞絮的灵动,渲染出幽居环境的自然清幽,为“访友人”铺垫出宁静氛围。后两句“深院客来人未起,黄鹂枝欲啄樱桃”写诗人进入深院,友人尚未起身,而枝上黄鹂正想啄食樱桃。“客来人未起”尽显友人不拘俗礼的随性,暗合“幽居”的闲适自在;黄鹂啄樱桃的细节,以动态的生机点缀静谧场景,既见居所的清幽,也透出诗人对这种无拘无束生活的欣赏,暗含访友时的轻松愉悦。其二:前两句“莎深苔滑地无尘,竹冷花迟剩驻春”聚焦幽居环境,莎草茂密、青苔湿滑,地面洁净无尘,凸显居所的僻静少人;竹子清寒、花开迟缓,仿佛留住了春光。“地无尘”写环境的洁净,“剩驻春”则暗赞幽居似能隔绝时光流转,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春景悠长的静谧感,传递出对这份清幽的向往。后两句“尽日弄琴谁共听,与君兼鹤是三人”转向人与情,写友人终日抚琴,而能共赏的唯有诗人与鹤。“谁共听”的自问,以“与君兼鹤”作答,将鹤视为知己,既见幽居的清净(无俗世纷扰),又显诗人与友人之间无需多言的默契,传递出知己相伴、物我相融的惬意,尽显对这份超脱尘俗的交往之乐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代应二首》

下一篇:唐·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