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门外春将尽":门外的落花飘零,春天即将逝去,
"飞絮庭前日欲高":庭前的柳絮纷飞,日头渐升高。
"深院客来人未起":幽深庭院有客来访,主人却未起身,
"黄鹂枝上啄樱桃":黄莺在枝头轻啄着鲜红的樱桃。
"莎深苔滑地无尘":莎草茂密苔藓湿滑,地面洁净无尘,
"竹冷花迟剩驻春":竹林清冷花开迟迟,似在挽留残春。
"尽日弄琴谁共听":整日抚弄琴弦,却无共赏之人,
"与君兼鹤是三人":唯有你、白鹤与我,三人相伴在这光阴。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隐逸诗。诗歌借友人幽居处的暮春落花、飞絮、黄鹂啄樱与苔滑竹冷、弄琴赏鹤等景象,描绘出清幽静谧的幽居之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淡泊闲适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烘托:第一首“落花门外春将尽,飞絮庭前日欲高”“黄鹂枝上啄樱桃”,以暮春落花、飞絮、黄鹂啄樱的细节,烘托出友人深院的静谧氛围,让幽居的安静氛围表现得更鲜明。比喻:第二首“与君兼鹤是三人”,诗人以鹤喻友,把友人比作高洁的仙鹤,既展现友人的孤高品性,又暗含二人超脱世俗的志向,让情感表达更生动形象。白描:白描手法贯穿全诗,如“深院客来人未起”直接写客至友未起的生活场景,“莎深苔滑地无尘”简笔勾勒幽居的清幽环境,语言无繁复修饰,却自然勾勒出闲适画面,寄寓淡泊心境。
3. 分段赏析
其一:前两句“落花门外春将尽,飞絮庭前日欲高”以“落花”“飞絮”勾勒暮春景象,门外落花遍地,暗示春天即将逝去;庭院中飞絮飘飞,阳光渐高,点明访人的时间与节候。看似写春尽的淡淡怅惘,实则以落花、飞絮的灵动,渲染出幽居环境的自然清幽,为“访友人”铺垫出宁静氛围。后两句“深院客来人未起,黄鹂枝欲啄樱桃”写诗人进入深院,友人尚未起身,而枝上黄鹂正想啄食樱桃。“客来人未起”尽显友人不拘俗礼的随性,暗合“幽居”的闲适自在;黄鹂啄樱桃的细节,以动态的生机点缀静谧场景,既见居所的清幽,也透出诗人对这种无拘无束生活的欣赏,暗含访友时的轻松愉悦。其二:前两句“莎深苔滑地无尘,竹冷花迟剩驻春”聚焦幽居环境,莎草茂密、青苔湿滑,地面洁净无尘,凸显居所的僻静少人;竹子清寒、花开迟缓,仿佛留住了春光。“地无尘”写环境的洁净,“剩驻春”则暗赞幽居似能隔绝时光流转,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春景悠长的静谧感,传递出对这份清幽的向往。后两句“尽日弄琴谁共听,与君兼鹤是三人”转向人与情,写友人终日抚琴,而能共赏的唯有诗人与鹤。“谁共听”的自问,以“与君兼鹤”作答,将鹤视为知己,既见幽居的清净(无俗世纷扰),又显诗人与友人之间无需多言的默契,传递出知己相伴、物我相融的惬意,尽显对这份超脱尘俗的交往之乐的珍视。
上一篇:唐·李商隐《代应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