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蘋白石匝莲塘":青色的蘋草和白色的石头环绕着莲花塘,
"水里莲开带瑞光":水中的莲花盛开,带着祥瑞的光芒。
"露湿红芳双朵重":露水打湿了红色的花瓣,两朵莲花显得格外沉重,
"风飘绿蒂一枝长":微风吹拂着绿色的花蒂,一支莲茎显得格外修长。
"同心栀子徒夸艳":那同心的栀子只是徒然夸耀自己的艳丽,
# 同心栀子:栀子一称同心花。《升·庵全集》卷六〇“栀子同心”:“梁徐悱妻刘三娘诗‘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切,栀子最关人。’”
"合穗嘉禾岂解香":合穗的嘉禾哪里懂得散发清香。
# 岂解香:即五香味。据《新唐书·百官志》“礼部”载,嘉禾、芝草、木连理为下瑞。,嘉禾:指生长特别茂盛茁壮的禾稻。古人视为祥瑞。《论衡·讲瑞》:“嘉禾生于禾中,与禾中异穗称之嘉禾。”461书·公孙弘传:“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艺文类聚》卷八五引《孝经援神契》:“德下至地点嘉禾生。”,合穗:一枝两穗。汉班固《东观汉记》一五:“(张堪)为渔阳太守,有惠政,……童谣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肢。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不独丰祥先有应":不只是先对丰收和祥瑞有了预兆,
"更宜花县对潘郎":更适合在花县面对像潘岳一样的美男子。
# 潘郎:指潘岳。晋时曾为黄门郎,又貌美,故称。,花县:晋潘岳为河阳令,满县种踯李,有“河阳一县花”之称。北周庾信《春赋》:“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双莲并蒂、绿蒂长枝的祥瑞之景,暗喻县令德政化民,表达了对清廉治世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起兴:“青蘋白石匝莲塘,水里莲开带瑞光”。诗开篇描绘青蘋白石环绕莲塘,水中莲花绽放且带有瑞光的景象,以此引出对县池嘉莲的描写以及后续对殷尧藩德政等内容的表达。托物言志:“同心栀子徒夸艳,合穗嘉禾岂解香”。诗人借栀子虽同心徒有艳丽外表、嘉禾虽合穗却不解散发香气,以嘉莲暗喻殷尧藩的德政,表达对其品德与政绩的赞美,托物言志。用典:“不独丰祥先有应,更宜花县对潘郎”。此句运用潘岳“河阳一县花”的典故,“潘郎”指潘岳,据《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岳任河阳县令时,在县中遍种桃李,后人遂以“花县”称潘岳所治之地,也常以潘岳来指代有才华且善于治理地方的官员。诗中将殷尧藩比作潘岳,把永乐县比作潘岳治理的河阳县,暗示殷尧藩如同潘岳一样有出色的治政才能。情景交融:“露湿红芳双朵重,风飘绿蒂一枝长”。这句诗工笔刻画莲池景物,描绘出露水打湿娇艳的莲花,使得双朵显得更为厚重,微风轻拂,绿色的花蒂与长长的花枝随风飘动的画面。在写景中融入对嘉莲祥瑞的赞叹之情,景中含情,情因景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3. 分段赏析
首联“青蘋白石匝莲塘,水里莲开带瑞光”,描绘了一幅优美且祥瑞的画面。青色的蘋草与洁白的石头环绕着莲塘,水中莲花绽放,仿佛带着祥瑞之光。“匝”字生动地写出莲塘被环绕的状态,“瑞光”则赋予莲花以神秘美好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清新、祥瑞的氛围。颔联“露湿红芳双朵重,风飘绿蒂一枝长”,从细节处刻画莲花之美。露水打湿了红色的花瓣,两朵莲花并蒂而生,显得格外厚重;微风吹拂,绿色的花蒂摇曳,一枝莲茎修长挺立。“重”字突出花朵饱含露水的质感,“长”字展现莲茎的挺拔,通过视觉描写,生动展现了池莲娇艳且独特的形态。颈联“同心栀子徒夸艳,合穗嘉禾岂解香”,运用对比手法。将池中的嘉莲与同心栀子、合穗嘉禾作比,栀子虽艳却徒有其表,嘉禾虽有合穗之态却不解莲之清香,通过贬低其他事物,进一步突出嘉莲既艳丽又芬芳的特点,表达对嘉莲的赞美。尾联“不独丰祥先有应,更宜花县对潘郎”,“丰祥先有应”表明嘉莲盛开预兆着吉祥,暗示此地将有丰年等祥瑞之事。“花县对潘郎”运用“花县”典故,将此地比作潘岳任县令时的河阳,赞美此地县令殷尧藩如潘岳般有才华,治理有方,同时也表达了对殷尧藩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此地继续做出政绩。
上一篇:唐·周昙《三国门·吴后主》
下一篇:唐·高骈《寄鄠杜李遂良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