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wàng
huā

朝代:唐作者:崔涂浏览量:1
mǎn
jiāng
chūn
shuǐ
zhǎng
hǎo
fēng
liú
méi
xiāng
qín
shì
guī
féng
huā
duàn
cháng

译文

细雨洒满江面,春天的江水渐渐上涨,和煦的风儿仿佛在挽留客人,野梅的香气阵阵飘来。并非没有躲避战乱、归隐故乡的心意,只是每遇见一次春花绽放,就多一次断肠的思念。

逐句剖析

"细雨满江春水涨":细雨洒满江面,春天的江水渐渐上涨,

"好风留客野梅香":和煦的风儿仿佛在挽留客人,野梅的香气阵阵飘来。

"避秦不是无归意":并非没有躲避战乱、归隐故乡的心意,

# 避秦:此谓避唐末战乱。

"一度逢花一断肠":只是每遇见一次春花绽放,就多一次断肠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雨望花》为晚唐诗人崔涂所作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作品通过“细雨满江”“春水涨岸”“好风留客”“野梅飘香”等典型意象,构建出江南春雨特有的朦胧意境。后二句化用“避秦”典故暗喻诗人身处唐末乱世、被迫流离的生存状态,表面以“不是无归意”自辩,实则通过“逢花断肠”的反复心理描摹,深刻传达出对故土难返的沉痛眷恋。全诗运用借景抒情技法,语言精约而情感厚重,典型体现了晚唐诗歌含蓄深婉的艺术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崔涂(850?~?),唐代诗人。字礼山,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家境贫寒,一生多羁旅各地。光启进士,后不知所终。他的诗多述羁愁别恨之作,善于借景抒情。其诗歌颇具感染力,基调伤感悲凉,语言真切晓畅,注重使用人物典故与炼字。其律诗最为警策,多有佳句。代表作品有《春夕》《除夜有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羁旅抒情诗。诗歌描绘了细雨漫江、春水上涨以及好风留客、野梅飘香的江南春日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铺陈,深刻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有家难归的沉痛愁绪。

2. 写作手法

用典:“避秦不是无归意,”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避秦”典故,原指秦朝百姓为逃避苛政与战乱,隐居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身处晚唐乱世,虽有意归隐却因时局动荡无法实现的无奈,以及目睹春日美好反添断肠之痛的矛盾心境。白描:“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展现江南春雨绵绵、江水上涨的自然景象,野梅的幽香随风而至,形成清新中略带潮湿的春日氛。意象组合:全诗撷取细雨、春水、野梅等经典江南意象,借助“涨”“留”“香”等动词的灵动运用,让景物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3. 分段赏析

“细雨满江春水涨”:此句以白描手法勾勒江南春雨图景。细雨如丝洒落江面,江水因雨势而漫涨,未用华丽辞藻,却将春雨的湿润、江水的丰盈生动呈现,奠定全诗清新中带湿润的春日基调。“好风留客野梅香”:通过拟人化表达深化意境。“好风留客”赋予春风以温情,仿佛春风有意挽留行人;野梅幽香随风而至,既写自然气息,又暗含春日留人的温馨感,与首句的动态江景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避秦不是无归意”:巧妙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避秦”典故。表面写归隐之思,实则暗藏深意,诗人并非无心归隐,而是身处晚唐动荡时局,归隐之路受阻,为下句情感爆发埋下伏笔。“一度逢花一断肠”:以“逢花断肠”强化悲情。春花本应令人愉悦,诗人却每见花开便心如刀绞,看似矛盾,实则因乱世中目睹美好反而触景伤情,深刻传递出进退两难的矛盾心境,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交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洞《寓言》

下一篇:唐·秦韬玉《曲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