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满江春水涨":细雨洒满江面,春天的江水渐渐上涨,
"好风留客野梅香":和煦的风儿仿佛在挽留客人,野梅的香气阵阵飘来。
"避秦不是无归意":并非没有躲避战乱、归隐故乡的心意,
# 避秦:此谓避唐末战乱。
"一度逢花一断肠":只是每遇见一次春花绽放,就多一次断肠的思念。
晚唐诗人
崔涂(850?~?),唐代诗人。字礼山,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家境贫寒,一生多羁旅各地。光启进士,后不知所终。他的诗多述羁愁别恨之作,善于借景抒情。其诗歌颇具感染力,基调伤感悲凉,语言真切晓畅,注重使用人物典故与炼字。其律诗最为警策,多有佳句。代表作品有《春夕》《除夜有怀》。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羁旅抒情诗。诗歌描绘了细雨漫江、春水上涨以及好风留客、野梅飘香的江南春日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铺陈,深刻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有家难归的沉痛愁绪。
2. 写作手法
用典:“避秦不是无归意,”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避秦”典故,原指秦朝百姓为逃避苛政与战乱,隐居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身处晚唐乱世,虽有意归隐却因时局动荡无法实现的无奈,以及目睹春日美好反添断肠之痛的矛盾心境。白描:“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展现江南春雨绵绵、江水上涨的自然景象,野梅的幽香随风而至,形成清新中略带潮湿的春日氛。意象组合:全诗撷取细雨、春水、野梅等经典江南意象,借助“涨”“留”“香”等动词的灵动运用,让景物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3. 分段赏析
“细雨满江春水涨”:此句以白描手法勾勒江南春雨图景。细雨如丝洒落江面,江水因雨势而漫涨,未用华丽辞藻,却将春雨的湿润、江水的丰盈生动呈现,奠定全诗清新中带湿润的春日基调。“好风留客野梅香”:通过拟人化表达深化意境。“好风留客”赋予春风以温情,仿佛春风有意挽留行人;野梅幽香随风而至,既写自然气息,又暗含春日留人的温馨感,与首句的动态江景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避秦不是无归意”:巧妙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避秦”典故。表面写归隐之思,实则暗藏深意,诗人并非无心归隐,而是身处晚唐动荡时局,归隐之路受阻,为下句情感爆发埋下伏笔。“一度逢花一断肠”:以“逢花断肠”强化悲情。春花本应令人愉悦,诗人却每见花开便心如刀绞,看似矛盾,实则因乱世中目睹美好反而触景伤情,深刻传递出进退两难的矛盾心境,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