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yáng
dào
zhōng

朝代:唐作者:崔涂浏览量:1
qiū
fēng
chuī
chéng
chéng
xià
yín
xíng
gāo
shù
niǎo
yuán
rén
shàng
gēng
liú
nián
chuān
àn
wǎng
shì
yuè
kōng
míng
tàn
qián
chén
shēng

译文

秋风轻拂着古老的城池,我在城下独自一边吟诗一边行走。高高的树上鸟儿已经栖息,古老的原野上人们还在耕种。似水流年如河水般默默流逝,过去的事情在明月下徒然清晰。不再为人生的岔路而叹息,马前的尘土在夜里扬起。

逐句剖析

"秋风吹故城":秋风轻拂着古老的城池,

"城下独吟行":我在城下独自一边吟诗一边行走。

"高树鸟已息":高高的树上鸟儿已经栖息,

"古原人尚耕":古老的原野上人们还在耕种。

# 尚:犹。

"流年川暗度":似水流年如河水般默默流逝,

# 流年:岁月年华。

"往事月空明":过去的事情在明月下徒然清晰。

"不复叹岐路":不再为人生的岔路而叹息,

"马前尘夜生":马前的尘土在夜里扬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夕次洛阳道中》是晚唐诗人崔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途经洛阳(也有说法是维扬)道中,描绘了秋日傍晚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借秋风、故城与独吟行者,营造孤寂氛围;颔联以鸟息人耕展示旅途寂静;颈联借川、月叹时光往事;尾联表不再叹歧路,显得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崔涂(850?~?),唐代诗人。字礼山,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家境贫寒,一生多羁旅各地。光启进士,后不知所终。他的诗多述羁愁别恨之作,善于借景抒情。其诗歌颇具感染力,基调伤感悲凉,语言真切晓畅,注重使用人物典故与炼字。其律诗最为警策,多有佳句。代表作品有《春夕》《除夜有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秋风吹故城,城下独吟行”,点明时间为秋日傍晚,地点在故城之下。秋风这一典型意象,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独吟行”则刻画了诗人孤独的形象,独自吟诗漫步,奠定了全诗孤寂、沉郁的基调。颔联:“高树鸟已息,古原人尚耕”,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高树上的鸟儿已经休息,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古原上还有人在耕作,又体现出生活的不息与劳作的艰辛。这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寂静,也为下文的感慨做铺垫。颈联:“流年川暗度,往事月空明”,此联为全诗的警句,将时光比作暗河,悄然流逝,将往事比作明月,虽清晰却无法触及。通过这一巧妙的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匆匆流逝和往事不可追的感慨,使诗歌的情感升华到对人生的思索层面。尾联:“不复叹岐路,马前尘夜生”,诗人在前文感慨的基础上,表达出一种豁达的心境。不再为人生的歧路而叹息,即便马前尘土在夜色中飞扬,也坦然面对。此句使诗歌的情感从对过往的怅惘转向对未来的坚定,展现出诗人虽历经沧桑却仍勇往直前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陈简斋“高原人独耕”,似胜“古原人尚耕”。为第四句下“古”字,第一句却只作“秋风吹故城”,“故”字不甚好。若曰“秋风吹古城”,此一句既妙,第四句却作“故原人尚耕”,亦可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

# 澹澹入古。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高浑怆岸(首二句下)。平直收结,如绝不关情,而不知关情乃转甚也。此谓之古致,抑谓之得古气。

《近体秋阳》

# 辑外有情(“高树”联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冯舒:接上“已息”,自然应下“尚”字。“古”与“故”相去几何?此等评(按指方回评)俱同梦魇。又云:前四句名句。查慎行:崔诗气力自弱,不如陈诗。若只换字,抑末矣。纪昀:“故城”字,《水经注》多用之,何以谓之不好?又云:前四句介气格,后四句不佳。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 初学水部者宜从此入手。此向是水部家法(首二句下)。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

下一篇:唐·裴交泰《长门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