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1
qīng
tóng
chéng
shēng
shēng
shēng
chóng
dié
shū
xià
gāo
zhī
niǎo
shī
湿
gēng
shū
líng
rén
chóu
fāng
zhǔ
jiá
shàng
西
lóu
fēng
jīn
hán
tiē
tiē

译文

青桐树承受着雨水滴落的声音,那一声声的雨声是多么的重叠啊。稀疏的雨滴从高高的树枝上滴落下来,接着打在倾斜的低低的树叶上。鸟儿被雨水打湿后又梳理自己的羽毛,人因为忧愁正用手托着脸颊。独自一个人登上西边的楼阁,寒风吹来,衣襟紧紧地贴在身上。

逐句剖析

"青桐承雨声":青桐树承受着雨水滴落的声音,

# 青桐:树木名。即梧桐。因其皮青,故称。

"声声何重叠":那一声声的雨声是多么的重叠啊。

# 声:一作“雨”。

"疏滴下高枝":稀疏的雨滴从高高的树枝上滴落下来,

"次打敧低叶":接着打在倾斜的低低的树叶上。

# 敧低叶:谓较低而斜倚之枝叶。敧,倾斜,歪斜不正。

"鸟湿更梳翎":鸟儿被雨水打湿后又梳理自己的羽毛,

"人愁方拄颊":人因为忧愁正用手托着脸颊。

"独自上西楼":独自一个人登上西边的楼阁,

"风襟寒帖帖":寒风吹来,衣襟紧紧地贴在身上。

# 风襟:外衣的下葉。此处指外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中》是唐代韩偓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雨中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开篇写青桐承接雨声,重叠的雨声营造出氛围;接着描述雨滴从高枝疏落,打在低叶上的动态画面;然后写鸟在雨中梳理羽毛,人因愁绪而拄颊;最后写自己独自登上西楼,感受着寒风中衣襟贴紧身体的凉意。整首诗紧扣“雨中”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人物状态的刻画,抒发了作者的愁绪和孤寂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写雨中的青桐、雨滴、鸟等景象,如“鸟湿更梳翎”,以及自己“人愁方拄颊”“独自上西楼”的行为,将自己的愁绪和孤寂之情融入其中,借景抒情,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含蓄。细节描写:“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对鸟在雨中梳理羽毛和人因愁而拄颊的细节进行描写,细腻地表现出雨中鸟和人的状态,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青桐承雨声,声声何重叠”,开篇点明主题“雨中”,写青桐承接雨声,突出雨声的重叠,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压抑的氛围。“疏滴下高枝,次打敧低叶”,进一步描绘雨滴从高枝滴下,依次打在倾斜的低叶上的动态画面,展现了雨的形态和力量。“鸟湿更梳翎,人愁方拄颊”,分写鸟和人在雨中的状态,鸟因湿身而梳理羽毛,人因忧愁而托腮,通过对比,衬托出人的愁绪。“独自上西楼,风襟寒帖帖”,写自己独自登上西楼,感受到寒风中衣襟紧紧贴在身上,既回应了前文的“雨中”,又进一步抒发了孤寂之感,使情感达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下一篇:唐·徐铉《题梁王旧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