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体伤风力":你轻盈的姿态像燕子般娇弱却被风力吹得微微颤动、损折。
# 燕体伤风力:《三辅黄图》:成帝与赵飞燕戏于太液池,以金锁缆云舟于波上。每轻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帝欲以翠缕结飞燕之裾。
"鸡香积露文":浓郁的花香混着夜露在花瓣上凝结出细密的花纹如鸡舌香般清芬。
# 鸡香:鸡舌香。即今丁香。汉代三省郎官含鸡舌香奏事对答,气味芬芳。
"殷鲜一相杂":鲜艳的红与柔嫩的粉相互交织色彩明丽得难以分辨。
# 殷:花蔫后呈赤黑色。
"啼笑两难分":那娇柔的姿态既像含笑的少女又似垂泪的美人令人心动又神伤。
# 啼笑:殷者似啼,鲜者似笑。
"月里宁无姊":月亮里本有嫦娥这样的仙子难道就没有一位能与你相伴的姐姐,
# 姊:《春秋感精符》:“人君父天母地兄日姊月。”
"云中亦有君":云层中或许也有仙人为何你却只能独自绽放。
# 君:《楚辞·九歌》有《云中君》。
"三清与仙岛":那至高无上的三清仙境、缥缈的蓬莱仙岛,
# 仙岛:指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三清:道教以玉清、上清、太清为神仙所居三清境界。此指道观。《灵宝本元经》:“四人天夕巨清境:玉清、太清、上清。” 。
"何事亦离群":为何连它们都要让人间感到孤独连神仙也难逃离别的无奈?
"珠馆薰燃久":曾在华美的楼阁中被熏香浸润许久,
# 薰:薰香。,珠馆:指道院。
"玉房梳扫余":又在精致的闺房里被细心妆点如今只剩残韵。
# 梳扫:梳妆打扮,梳髻扫眉。,玉房:指仙馆,道院。《汉郊祀歌》:“神之出,排玉房。”
"烧兰才作烛":像燃烧的兰草香烛般短暂绚烂,
# 烧兰才作烛:《楚辞·招魂》:“兰膏明烛。”王逸注:以兰练膏也。
"襞锦不成书":纵使如折叠的锦缎般美丽也无法写成一封传情的长信。
# 襞:本指衣褶,此用作动词。兼用锦书典,即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夫窦滔事。
"本以亭亭远":你本因挺拔秀美的姿态显得疏离,
# 亭亭:远立之状。相视貌。
"翻嫌眽眽疏":如今却因这份距离更让人觉得你冷淡难近。
# 眽眽:即“脉脉”,相视。《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回头问残照":回头望向西沉的夕阳,
"残照更空虚":残阳的光反而让孤独显得更加空洞无依。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写作手法
比喻:“燕体伤风力,鸡香积露文。”以“燕体”喻其轻盈灵动的姿态,“燕”的典型特征是体态轻捷、振翅随风,此处将所咏对象的形态比作“燕体”,既突出其柔美,又暗含“易被风雨摧折”的脆弱感;以“鸡香”喻其清冽独特的香气。“鸡香”非实指,而是借禽鸟的鲜活气息代指花香,配合“积露文”,将嗅觉(香)与视觉(纹)交融。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谓槿花弱不禁风,开放时含香带露。颔联谓或盛开或半蔫,鲜红与殷红相杂,或笑或啼,同在一处也。“燕体伤风力,鸡香积露文。殷鲜一相杂,啼笑两难分”聚焦槿花的外在形态,。“燕体”写其轻盈如燕,“伤风力”似说微风已让它略显柔弱;“鸡香”形容花香清浅,“积露文”指花瓣上露珠凝结的花纹。鲜艳的花色交错,花态似啼似笑,难以分辨——这几句用“伤风”“积露”“啼笑”等日常意象,将槿花的娇弱与灵动写得鲜活,如在眼前;颈联谓此花非凡花,月里、云中当有其亲眷也。尾联何必离群索居,远在三清、仙岛耶?“月里宁无姊,云中亦有君。三清与仙岛,何事亦离群”转向对槿花身份的联想。诗人以“月姊”(月中仙子)、“云中君”(云神)作比,又说它本应居“三清”“仙岛”等仙境,却“离群”于此——看似疑问,实则暗叹:如此高洁的花,为何偏要落入人间这纷扰之境?用神话意象烘托其超凡,又以“离群”点出孤独,笔调含蓄而意味深长。第二首,首联谓槿花盛开,花香色艳,若美人妆成。次联谓方才容光焕发,如兰烛燃烧,转眼则憔悴打皱,如折叠之锦,不可用来写书信。“珠馆薰燃久,玉房梳扫馀。烧兰才作烛,襞锦不成书”转向环境与细节的刻画。“珠馆”“玉房”是华美的居所,“薰燃”“梳扫”写其曾被精心照料;“烧兰作烛”“襞锦不成书”却转折——兰草燃尽成烛,锦缎铺开却无法书写。这一细节似在说:即便身处精致环境,槿花也难掩内心的烦乱,或暗示美好事物易逝、心事难诉的怅惘。三联谓此花本是亭亭远立,反而脉脉睇视,怨别人疏远自己。末谓此花回头问夕阳,何荣华之短暂也?夕阳即将西坠,其自感寂寞空虚有甚于残花也。“本以亭亭远,翻嫌眽眽疏。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收束情感。“亭亭”写其高挺,“眽眽”指目光悠远,本以为因距离远而疏离,此刻却嫌这份疏离太冷;回头询问残照,残照却更显空荡——以“残照”的空虚呼应前文的孤独,将槿花的孤寂推向极致。
上一篇:唐·李益《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