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guān

朝代:唐作者:李世民浏览量:2
xiáo
hán
chēng
xiǎn
jīn
dài
zhuàng
liǎng
jīng
shuāng
fēng
zhí
lín
dào
bīng
rào
chéng
cēn
yǐng
hán
yuán
duàn
shēng
guān
gài
wǎng
lái
fēng
chén
zhāo
jīng
gāo
tán
xiān
wěi
xiǎo
míng
𦈡
huái
怀
yuǎn
zhì
fēng
zhuàng
qíng
bié
yǒu
zhēn
rén
ān
zhī
míng
míng

译文

崤山与函谷关以地势险要闻名,如衣襟环绕般拱卫着长安与洛阳。积雪的山峰直逼道路,冰封的黄河蜿蜒绕过城池。古树参差投下斑驳阴影,寒风中猿猴啼声时断时续。官员车马往来汇聚,尘土飞扬昼夜不息。公孙龙高谈“白马非马”而先行过关,孟尝君门客伪作鸡鸣骗开关门。终军弃𦈡表建功之志,王元怀封泥守关之豪情。此地曾有老子紫气东来的仙踪,何必在意名声显隐。

逐句剖析

"崤函称地险":崤山与函谷关以地势险要闻名,

"襟带壮两京":如衣襟环绕般拱卫着长安与洛阳。

"霜峰直临道":积雪的山峰直逼道路,

"冰河曲绕城":冰封的黄河蜿蜒绕过城池。

"古木参差影":古树参差投下斑驳阴影,

"寒猿断续声":寒风中猿猴啼声时断时续。

"冠盖往来合":官员车马往来汇聚,

"风尘朝夕惊":尘土飞扬昼夜不息。

"高谈先马度":公孙龙高谈“白马非马”而先行过关,

"伪晓预鸡鸣":孟尝君门客伪作鸡鸣骗开关门。

"弃𦈡怀远志":终军弃𦈡表建功之志,

"封泥负壮情":王元怀封泥守关之豪情。

"别有真人气":此地曾有老子紫气东来的仙踪,

# 别:一作“向”。

"安知名不名":何必在意名声显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入潼关》是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作以帝王视角俯瞰山河,“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以地理形势切入,用“襟带”比喻潼关如衣扣纽带般拱卫长安与洛阳,“壮”字既凸显地势险要,又暗含盛唐气象。全诗通过“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等意象,展现潼关“天险不可越”的军事价值,将自然形胜与政治战略融为一体,体现了唐太宗对国家屏障的深刻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八载(749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即位后,任用贤良,兼听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他的政策和措施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兼爱文学、艺术,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士。其诗多为宫廷唱和之作,文词富丽,但不失“雅正”。后人辑有《唐太宗皇帝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潼关一带险要的地形风貌,展现其重要军事政治地位,借对潼关的描写,抒发诗人的豪迈气概与政治抱负。

2. 分段赏析

“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以“崤函”代指潼关所在的险要之地,“地险”二字直陈其军事价值。“襟带”喻指潼关如衣襟纽带般拱卫长安与洛阳,“壮”字既形容地势险要,又暗含盛唐气象,展现唐太宗对山河形胜的战略认知。“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霜峰”“冰河”以冷峻意象强化潼关天险,“直临道”凸显山势逼仄,“曲绕城”则勾勒黄河迂回的动态。二者形成视觉对比,既写实又暗含“一夫当关”的军事隐喻,体现帝王诗笔的刚健风格。“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古木参差”以静态景物渲染历史厚重感,“寒猿断续”则以听觉描写烘托苍凉氛围。二者共同构建出潼关“险”与“幽”交织的意境,为“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的抒怀做铺垫。“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化用汉代终军弃繻入关、班超封泥守关典故,“怀远志”“负壮情”将个人抱负与家国责任结合。唐太宗以历史名臣自喻,既赞美潼关的战略意义,又抒发安邦定国的雄心,使全诗从地理描写升华为政治宣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句》

下一篇:唐·东方虬《昭君怨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