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è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2
shè
zhǐ
zài
rén
sàn
shè
shén
wéi
yǒu
kōng
xīn
shù
yāo
cáng
mèi
rén
huò
diān
dǎo
sāo
xīng
wén
qiū
fén
biàn
chéng
guō
huā
cǎo
réng
jīng
zhēn
liáng
tián
qiān
wàn
qǐng
zhàn
zuò
tiān
huāng
tián
zhǔ
rén
shān
zhuó
guài
jiàn
gǎn
qián
yán
kōng
shān
shāo
suí
fēng
bēn
fēi
shēng
zhèn
gāo
yàn
zhì
fān
qūn
xún
jīng
jìn‌
sūn
mèi
rén
miè
yān
xiāo
tán
shàn
𫮃
cún
rào
tán
jiù
tián
shòu
yǒu
děng
lún
nóng
shōu
cūn
luò
shèng
shè
shù
xīn
tuán
yuán
shè
gōng
qiān
wàn
suì
yǒng
bǎo
cūn
zhōng
mín

译文

古代的社坛的地基还在,众人散去社坛不再灵验。只有内部已空荡荡的树,藏着狐狸妖精迷住的人。为狐妖所蛊惑心神错乱,臭恶的气味也闻不到了。城镇变坟墓,花草已荒芜。千万顷土质肥沃的田地,被未经开辟的荒田占据。主人商议用镰刀砍妖怪,妖怪看到了不敢上前来。谁知幽静山林燃起火来,黑夜中火苗像疾风奔跑。巨大声响震动军中乐器,火焰高高燃烧翻倒军旗。丛生灌木很快就被烧完,狐狸兔子全部都被烧光。狐狸死精怪迷住的人亡,硝烟散尽祭祀场所还在。社坛四周围绕旧日田地,给予交付的是同类同等。农作物有收获村庄繁盛,社旁种植的树重新茂盛。祈祝社神千千岁万万岁,能够永久保佑村里的人。

逐句剖析

"古社基址在":古代的社坛的地基还在,

"人散社不神":众人散去社坛不再灵验。

"惟有空心树":只有内部已空荡荡的树,

"妖狐藏魅人":藏着狐狸妖精迷住的人。

"狐惑意颠倒":为狐妖所蛊惑心神错乱,

"臊腥不复闻":臭恶的气味也闻不到了。

"丘坟变城郭":城镇变坟墓,

# 丘坟变城郭:城郭变丘坟之倒用。

"花草仍荆榛":花草已荒芜。

"良田千万顷":千万顷土质肥沃的田地,

"占作天荒田":被未经开辟的荒田占据。

"主人议芟斫":主人商议用镰刀砍妖怪,

"怪见不敢前":妖怪看到了不敢上前来。

"那言空山烧":谁知幽静山林燃起火来,

"夜随风马奔":黑夜中火苗像疾风奔跑。

# 风马:疾风。马:董本、马本、类苑、胡本作“长”。

"飞声鼓鼙震":巨大声响震动军中乐器,

# 飞:一作“壮”。

"高焰旗帜翻":火焰高高燃烧翻倒军旗。

"逡巡荆棘尽":丛生灌木很快就被烧完,

"狐兔无子孙":狐狸兔子全部都被烧光。

"狐死魅人灭":狐狸死精怪迷住的人亡,

# 灭:一作“醒”。

"烟消坛𫮃存":硝烟散尽祭祀场所还在。

# 𫮃:古代祭祀之场所。筑土曰坛,除地曰墠。此指古社。

"绕坛旧田地":社坛四周围绕旧日田地,

"给授有等伦":给予交付的是同类同等。

"农收村落盛":农作物有收获村庄繁盛,

"社树新团圆":社旁种植的树重新茂盛。

"社公千万岁":祈祝社神千千岁万万岁,

# 社公:古代谓社神为社公。《礼记·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孔颖达疏引汉许慎曰:“今人谓社神为社公。”

"永保村中民":能够永久保佑村里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社》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乐府诗,全诗巧妙地运用古社的兴衰来隐喻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的艰辛:前半部分通过“空心树”和“妖狐”等荒凉的意象,描绘了社坛的颓败,暗示了礼制的崩坏;后半部分则通过焚山驱魅、重建祭祀等情节,展现了农耕秩序的逐渐复苏。诗中“丘坟变城郭”“社树新团圆”等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勾勒出村落由衰败到复兴的生动图景,更能看出作者对民生安定的深深寄托。作品以质朴的语言表现民俗,将自然力量与人文重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元稹新乐府诗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取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诗歌。以古社的兴衰为隐喻,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百姓所承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民生安定的热切期盼。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诗的“惟有空心树,妖狐藏魅人”一句,“空心树”象征古社的衰败和失去活力,暗示了信仰的失落。“妖狐”暗示一些人利用迷信活动欺骗民众,扰乱社会秩序。通过独特的意象组合,生动地描绘了古社的兴衰变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现实矛盾。对比:诗的“丘坟变城郭,花草仍荆榛”过去是坟墓,现在成了城郭,但周围仍是杂草丛生,暗示了村落的兴衰和环境的荒芜。“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表示农民丰收,村落繁荣,社树又变得茂盛。通过对比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现实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古社基址在,人散社不神”两句以对比开篇。“基址”虽然存在,但是“社不神”的功能已经消亡,“人散”点明信仰没落的根源。诗人通过建筑与信仰的分离。“惟有空心树,妖狐藏魅人”两句转入意象塑造。“空心树”既是实写古树中空,又象征信仰丧失;“妖狐藏魅”的意象揭示淫祀泛滥,描绘社坛颓败,暗指礼崩乐坏。“狐惑意颠倒,臊腥不复闻“两句递进。“意颠倒”写被蛊惑者的精神错乱,“臊腥”的嗅觉描写将抽象妖异具象化。否定词“不复”暗示正常祭祀气味的消失,同样反映礼乐崩坏。“丘坟变城郭,花草仍荆榛”两句形成对比。“变”字强调人为改造程度高,“仍”字突出自然生长的顽固,城郭与荆榛的并存,展现文明与荒蛮的斗争。“良田千万顷,占作天荒田”两句反讽。“千万顷”的广阔与“天荒”的荒芜形成价值反转,“占”字暗含对土地资源不合理配置的批判。“主人议芟斫,怪见不敢前”两句心理刻画。“议”字显示决策犹豫,“怪见”的威慑力通过“不敢前”的行为退缩,反映破除迷信的观念。“那言空山烧,夜随风马奔”两句转写除魅行动。“空山烧”的野火意象象征净化力量,“风马奔”富有动感。“飞声鼓鼙震,高燄旗帜翻。”两句以视听通感展现战场声势。“飞声”与“鼓鼙震”是听觉描写,写出战鼓声的穿透力,“高燄”与"旗帜翻"形成红黑色彩的视觉冲击,通过“翻”字的动态再现旌旗在火光中翻卷的激烈场景。“逡巡荆棘尽,狐兔无子孙”两句,“逡巡”强调变革之速,“无子孙”隐喻文化消失,与首联“人散社不神”形成因果。“狐死魅人灭,烟消坛𫮃存”两句以对比手法展现巫蛊信仰的幻灭。“和狐”与“魅人”用语奇特,“死”“灭”宣告超自然力量的终结。而“坛𫮃”在“烟消”后的独存,形成物质对精神的反讽。“绕坛旧田地,给授有等伦”两句制度重建。“给授”体现均田制理想,“等伦”反映儒家伦理,展现元稹作为政治家的社会治理思想。“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两句双关收束。“团圆”既描摹树冠形态,又象征社群相聚,与开篇“人散”遥相呼应,完成荒废、整治、复兴的叙事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中《庐山》

下一篇:唐·王维《辋川集·北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