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压浔阳景":庐山雄踞浔阳城外,
"崔嵬古及今":以巍峨之姿俯瞰古今。
"势雄超地表":山势凌驾大地之上,
"翠盛接天心":翠色浓密直连天际。
"湓浦春烟列":湓浦河春日烟波连绵,
"星湾晚景沉":星湾暮色深沉如墨。
# 星湾:约在鄱阳湖西岸,唐以后曾有星子镇、星子县,皆因此地有落星石而得名。
"图经宜细览":山志典籍值得细读,
"题咏卒难任":题咏诗文难以穷尽。
"靖节门遥对":陶渊明故居遥遥相对,
# 靖节门:陶渊明之住宅门。据陶诗文中记载其住宅有“园田居”“闲居”“南里”等处,均在今九江市西南。
"庾公楼俯临":庾亮楼阁俯瞰山川。
"参差含积雪":峰峦错落积雪未消,
"隐映见归禽":林间隐约现出归鸟。
"峭拔推双剑":双剑峰陡峭刺天,
# 双剑:即双剑峰,庐山诸胜之一。
"清虚数二林":二林寺清幽超凡。
# 二林:指东林寺与西林寺。
"白莲池宛在":白莲池遗迹犹存,
# 白莲池:慧远等西林寺僧种莲处。
"翠辇事难寻":帝王车驾往事难追。
"天近星河冷":山巅接近银河寒光,
"龙归洞穴深":神龙归隐洞穴幽邃。
"谷春攒锦绣":春日山谷百花如锦,
# 谷春攒锦绣:写锦绣谷之美。
"石润叠琼琳":湿润岩石似玉琳琅。
# 石润叠琼琳:写屏风叠之奇。
"玄鹤传仙拜":玄鹤传递仙人礼拜,
"青猿伴客吟":青猿伴随游客长吟。
"泉通九江远":山泉流向九江远方,
"云出几州阴":云雾笼罩多州天际。
"冬有灵汤溢":冬日温泉涌动不息,
"夏无炎暑侵":夏日凉爽无酷暑侵扰。
"他年如遂隐":若他年得偿归隐愿,
"五老是知音":五老峰当为知心友。
# 五老:五老峰,庐山诸胜之一。
五代南唐诗人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字有中,九江(今属江西)人。南唐昇元中曾与刘钧共游庐山国学。元宗时,仕于下蔡。后因双亲老病,上表请归家侍奉。后主时,任吉水县尉,乾德二年罢职。李中耽于诗作,成痴成魔,自谓“诗魔”。孟宾于称其诗“缘情入妙,丽则可知”“备多奇句”,辛文房《唐才子传》多摘其句,称之“惊人泣鬼之语”。代表作品有《春日野望》。著有《碧云集》。
1. 分段赏析
“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控压”显山势对周边地域的笼罩感,“崔嵬”强调山体高峻,暗含历史沧桑感。“势雄”突出庐山主峰的磅礴气势,“翠盛”描绘植被覆盖的茂盛景象,形成视觉冲击。“湓浦春烟列,星湾晚景沈。图经宜细览,题咏卒难任”,“湓浦”“星湾”为庐山周边水系,以“春烟”“晚景”展现时空变换,暗含动静对比。“图经”指地理志书,“题咏”呼应历代文人吟诵庐山的传统,暗示庐山内涵的丰富性。“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靖节”指陶渊明(谥号靖节),“庾公楼”为东晋庾亮所建,借历史人物点染人文底蕴。“参差”状山势起伏,“隐映”营造幽深意境,积雪与归禽暗示季节特征与生机。“峭拔推双剑,清虚数二林。白莲池宛在,翠辇事难寻”,“双剑”为庐山山峰名,“二林”或指西林、东林寺,凸显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交融。“白莲池”为庐山古迹,“翠辇”代指帝王巡游,对比历史存在与消逝,暗含兴衰之叹。“天近星河冷,龙归洞穴深。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以神话意象(星河、龙穴)渲染庐山神秘色彩,体现道教文化影响。“攒锦绣”写春景绚烂,“叠琼琳”喻岩石晶莹,突出视觉美感与触觉联想。“玄鹤传仙拜,青猿伴客吟。泉通九江远,云出几州阴”,以“玄鹤”“青猿”象征仙境,呼应庐山道教传说,增添灵动意趣。“九江”指长江支流,写庐山地理枢纽地位;“云出”显山势对气候的影响。“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强调庐山四季宜人,温泉与气候为避暑胜地的两大特色。“五老”指庐山五老峰,拟人化表达隐逸之志,深化人与山的情感联结。
上一篇:唐·杨玢《登慈恩寺塔》
下一篇:唐·元稹《古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