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蝉孤抱芳槐叶":一只早蝉孤独地趴在芳香的槐树叶上,
"噪向残阳意度秋":对着夕阳鸣叫,仿佛在感慨秋天的到来。
# 噪:鸣叫。
"也任一声催我老":任由它的叫声催我老去,
"堪听两耳畏吟休":我的耳朵虽能忍受,却也害怕它不停地鸣叫。
# 听:一作怜。
"得非下第无高韵":莫非是因为落第而失去高雅的情趣,
# 得非下第:贾岛早年因狂傲,被列人当时的“十恶”名单而逐出关外。
"须是青山隐白头":看来只能在青山中隐居到白头。
"若问此心嗟叹否":若问我的心中是否叹息,
"天人不可怨而尤":天命如此,不能怨天尤人。
# 怨而尤:怨天尤人,埋怨,怪罪。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比喻:贾岛以“早蝉”自比,将蝉的“饮风餐露”象征自身的高洁品格,又以蝉从地下升到光明的世界寄托科举入仕的愿望。对比:以“早蝉”不能“度秋”对比孟郊中举后的“高韵”,通过及第与落第的强烈反差突出自身遭遇的不公。
2. 分段赏析
“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首联以特写镜头聚焦早蝉。蝉独踞槐叶,面对残阳鸣叫,“孤抱”二字既显其形单影只,又暗喻诗人科举失意后的孤独。“噪”字突出蝉声的刺耳焦灼,与“残阳”共同营造衰颓氛围,而“意度秋”三字巧妙双关,既指蝉难以熬过自然界的秋天,更暗喻诗人难以通过科举考试这一人生关卡。“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颔联直抒胸臆。蝉声每鸣一声都似在催人衰老,诗人却仍强忍不耐继续倾听,这种矛盾心理生动展现落第士子的焦虑。“畏吟休”三字尤为精警,既怕蝉鸣停止(象征希望断绝),又怕持续鸣叫(加重心理负担),将患得患失的心态刻画入微。“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颈联运用对比手法。以孟郊及第后的“高韵”反衬自身落第的失意,直言不讳道出科举失败的事实。“须是”句看似决绝,实含无奈,青山白头之喻既指归隐终老,又暗含壮志未酬的悲凉,平淡语句中蕴藏深沉感慨。“若问此心嗟叹否,天人不可怨而尤”:尾联故作旷达而愈显沉痛。表面说不怨天尤人,实则通过“若问”“嗟叹”等词暗示满腹辛酸。这种隐忍的表述方式,与《病蝉》中“拆翅”“蒙尘”的激烈控诉形成互补,共同展现诗人遭受打压后的复杂心态,比直白宣泄更具艺术张力。
上一篇:唐·李白《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下一篇:唐·刘禹锡《秋晚题湖城驿池上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