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驽骀诚龌龊":劣马确实庸劣,
"市者何其稠":但市场上买它的人却很多。
"力小若易制":它力气很小似乎很容易控制,
# 若:一作苦。
"价微良易酬":价格低廉容易成交。
"渴饮一斗水":渴了喝一斗水,
"饥食一束刍":饿了吃一捆草。
"嘶鸣当大路":在大路上嘶鸣,
"志气若有余":志气似乎很高昂。
"骐骥生绝域":千里马生在偏远之地,
"自矜无匹俦":自傲没有同伴。
"牵驱入市门":被牵到市场,
"行者不为留":路过的人不为它停留。
"借问价几何":问它价格多少,
"黄金比嵩丘":黄金堆积如山。
# 嵩:一作崇。
"借问行几何":问它能跑多远,
"咫尺视九州":咫尺之间看尽九州。
"饥食玉山禾":饿了吃玉山的禾苗,
"渴饮醴泉流":渴了喝甘泉的水。
"问谁能为御":问谁能驾驭它,
"旷世不可求":世上难寻这样的人。
"惟昔穆天子":只有过去的周穆王,
"乘之极遐游":曾骑着它远游。
"王良执其辔":王良执缰绳,
"造父挟其辀":造父扶车辕。
"因言天外事":谈及天外之事,
"茫惚使人愁":恍惚让人发愁。
"驽骀谓骐骥":劣马对千里马说,
"饿死余尔羞":你饿死是你的耻辱。
"有能必见用":有才能一定会被任用,
"有德必见收":有德行一定会被接纳。
"孰云时与命":谁说时机和命运,
"通塞皆自由":通达或困厄都是自己造成的。
"骐骥不敢言":千里马不敢说话,
"低徊但垂头":低头徘徊。
"人皆劣骐骥":人们都贬低千里马,
"共以驽骀优":认为劣马更好。
"喟余独兴叹":我独自叹息,
"才命不同谋":才能和命运难以兼得。
"寄诗同心子":写诗给志同道合的人,
# 诗:一作言。
"为我商声讴":替我高声歌唱。
# 商:一作高。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驽骀诚龌龊,市者何其稠。力小若易制,价微良易酬”:这几句写劣马(驽骀)的平庸和受欢迎。它们看起来粗劣,但市场上买的人却很多,因为力气小容易驾驭,价格便宜容易成交。讽刺世人贪图省事、目光短浅,只追求实用和廉价。“渴饮一斗水,饥食一束刍。嘶鸣当大路,志气若有余”:继续写劣马的生存状态——喝普通的水,吃寻常的草料,需求简单。但它们却在大路上嘶鸣,摆出一副神气的样子,暗讽庸才反而容易自以为是、虚张声势。“骐骥生绝域,自矜无匹俦。牵驱入市门,行者不为留”:转写千里马(骐骥)的境遇。它们生在偏远之地,天生不凡,但被牵到市场上却无人问津。对比劣马的热销,凸显真正的人才反被冷落。“借问价几何,黄金比嵩丘。借问行几何,咫尺视九州”:说千里马价格昂贵如金山,能力超群,视九州如咫尺,但正因为太出众,普通人根本买不起、用不上,暗示人才因太高远而被现实埋没。“饥食玉山禾,渴饮醴泉流。问谁能为御,旷世不可求”:千里马饮食讲究,需要仙山的禾谷和甘泉,普通人养不起。更关键的是,能驾驭它们的人才也极其罕见,暗指社会缺乏识才用才的伯乐。“惟昔穆天子,乘之极遐游。王良执其辔,造父挟其辀”:用周穆王驾八骏远游的典故,说只有古代圣王和顶级御者(王良、造父)才能驾驭千里马,暗讽当世没有明主和慧眼之人。“因言天外事,茫惚使人愁。驽骀谓骐骥,饿死余尔羞”:千里马谈论高远之事,普通人听了只会发愁。劣马还嘲讽千里马“饿死是你活该”,表现庸人对人才的狭隘和刻薄。“有能必见用,有德必见收。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劣马说“有能力的人一定会被重用”,看似励志,实则肤浅。诗人反问:谁说际遇好坏全由自己决定?暗指时运对人才的影响。“骐骥不敢言,低徊但垂头。人皆劣骐骥,共以驽骀优”:千里马沉默低头,众人反而贬低它,把劣马当好马,讽刺社会价值颠倒,真正的才士在庸俗环境中只能忍气吞声。“喟余独兴叹,才命不同谋。寄诗同心子,为我商声讴”:诗人独自叹息才能与命运常相矛盾,最后将诗寄给知音,希望有人能理解这种不平之鸣,收束全篇的愤懑与无奈。
# 《驽骥》诗,高自称誉,陋视凡子也。
宋黄震《黄氏日钞》
# 朱彝尊曰:语气近古,然无甚风致。何焯曰:句句针对,却又变化(“黄金”句下)。
不详《批韩诗》
# 此诗太直。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驽骥》,唐本有“赠欧阳詹”字。詹集有《答韩十八驽骥吟》,知此诗为欧阳作也。小才得志,傲睨高贤,古今一辙,岂独欧阳詹耶!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二语尽比兴无端之妙(“因言”二句下)。
不详《韩诗臆说》
上一篇:唐·王维《千塔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