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yǒu
fēng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2
qīng
fēng
lüè
lüè
liǔ
xīn
xīn
qíng
kōng
méng
yuǎn
chén
dǒu
bǐng
wèi
huí
yóu
dài
rùn
jiāng
hén
qián
shàng
shēng
chūn
lán
chéng
zhái
xún
shù
sòng
tíng
qián
bié
rén
xīn
duàn
luò
yáng
sān
liǎng
chù
yǎo
niáng
bào
tiān
jīn

译文

微风轻拂,柳枝摇曳生姿,天色晴朗却雾气蒙蒙,远景如烟尘般朦胧。北斗星柄未转向,闰月余寒犹存,江水悄然上涨,春意已在暗中萌发。在庾信故居寻访枯树,在宋玉亭前与友人诀别。洛阳城中多处牵动离愁,窈娘堤环绕着古老的天津桥。

逐句剖析

"轻风略略柳欣欣":微风轻拂,柳枝摇曳生姿,

"晴色空蒙远似尘":天色晴朗却雾气蒙蒙,远景如烟尘般朦胧。

"斗柄未回犹带闰":北斗星柄未转向,闰月余寒犹存,

"江痕潜上已生春":江水悄然上涨,春意已在暗中萌发。

"兰成宅里寻枯树":在庾信故居寻访枯树,

"宋玉亭前别故人":在宋玉亭前与友人诀别。

"心断洛阳三两处":洛阳城中多处牵动离愁,

"窈娘堤抱古天津":窈娘堤环绕着古老的天津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友封》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色,轻风拂柳,晴空如尘,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颔联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不舍。颈联通过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尾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离别之地的眷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轻风略略柳欣欣,晴色空蒙远似尘。”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色。轻风拂面,柳枝随风摇曳,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晴色空蒙远似尘”则描绘了远处天空的朦胧之美,仿佛有一层淡淡的尘雾笼罩着远方,增添了一份离别的愁绪。颔联:“斗柄未回犹带闰,江痕潜上已生春。”通过天文现象和自然景色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斗柄未回犹带闰”表明虽然斗柄尚未完全回转,但已接近岁末,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而“江痕潜上已生春”则描绘了江水上涨,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降临,进一步强调了离别时的季节特点。颈联:“兰成宅里寻枯树,宋玉亭前别故人。”通过典故和具体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兰成宅里寻枯树”中的“兰成”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的字,这里诗人借用庾信的典故,暗示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宋玉亭前别故人”则直接点明了离别的场景,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这里用宋玉亭来象征离别的地点,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尾联:“心断洛阳三两处,窈娘堤抱古天津。”以诗人内心的感慨作结。“心断洛阳三两处”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的思念之情,洛阳是唐代的东都,也是诗人和友人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地方,这里象征着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而“窈娘堤抱古天津”则描绘了窈娘堤环绕着古老的天津,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优钵罗花歌》

下一篇:唐·元稹《梦游春七十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