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南":在天山的南面,
# 白山:即天山。
"赤山北":火山的北面。
# 赤山:即火山,又名赤石山。
"其间有花人不识":那里有一种花,人们都不曾见识,
"绿茎碧叶好颜色":它长着绿色的茎,碧绿的枝叶十分美丽。
"叶六瓣":它有六片叶子,
"花九房":花开时成九瓣。
# 花九房:花有九片花瓣。
"夜掩朝开多异香":夜里花瓣合拢,早晨开放,多有奇异的香味,
# 夜掩朝开:意即花瓣夜晚合拢,到早晨又开放了。
"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为什么不生在中原而要生在西方呢。
# 中国:中土,中原,相对于西方少数民族而言。
"移根在庭":如今它被移植在庭堂之下,
"媚我公堂":令我的府邸大增光彩。
# 公堂:官府的厅堂。
"耻与众草之为伍":想必你一定是不耻于同媚俗的花草们为伍,
"何亭亭而独芳":才如此孤独高傲地自个开放于僻静之处。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为何得不到人们的赏识呢,
"深山穷谷委严霜":在深邃的山坳谷地里饱受寒霜的摧残而凋折。
# 委严霜:因受寒霜摧残而凋零。
"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我暗自悲伤阳关一带道路漫长,
#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窃:暗自。
"曾不得献于君王":我无法将你进献给君王。
# 曾:乃。
"参尝读佛经":我曾经读过佛经,
"闻有优钵罗花":听说有一种优钵罗花,
"目所未见":未曾亲眼见过。
"天宝庚申岁":天宝庚申年,
"参忝大理评事":我担任大理评事之职,
# 忝:谦词,辱居。
"摄监察御史":兼任监察御史,
# 监察御史:掌纠察内外官吏、监诸军等亭。此都非本参实职,乃是朝廷加给升任官员的朝宫职称的虚衔。,摄:兼任。
"领伊西北庭度支副使":同时担任伊西北庭度支副使。
# 伊西:伊州、西州,隶北庭节度。
"自公多暇":公务之余有很多闲暇时间,
# 公:公门,官府。
"乃于府庭内":于是在官府庭院内,
"栽树种药":栽树种草药,
"为山凿池":堆筑假山开凿池塘,
"婆娑乎其间":在其中悠然自得,
# 婆娑:盘桓。
"足以寄傲":足以寄托傲世情怀。
# 寄傲:寄托傲世之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敖。”
"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交河的小吏有献上这种花的人,
# 交河:交河城,其地在天山南麓。
"云得之于天山之南":说从天山之南获得它,
"其状异于众草":它的形状与其他草不同,
"势巃嵷如冠弁":气势高耸如同冠冕。
# 弁:古代贵族的一种帽子。,巃嵷:高耸貌。
"嶷然上耸":它独立向上耸立,
# 嶷然:高貌。
"生不傍引":生长时不向旁伸展;
"攒花中折":花簇从中间绽放,
# 折:一作“拆”。
"骈叶外包":叶片并列在外包裹;
# 骈:并列。
"异香腾风":奇异的香气随风升腾,
"秀色媚景":秀丽的姿色与美景相映。
# 景:日光。
"因赏而叹曰":我因而观赏感叹道:
"尔不生于中土":你不生长在中原地区,
"僻在遐裔":偏僻在边远之地,
# 遐裔:边远地区。
"使牡丹价重":使得牡丹价格贵重,
"芙蓉誉高":芙蓉声誉崇高,
"惜哉":可惜啊!
"夫天地无私":天地没有私心,
"阴阳无偏":阴阳没有偏爱,
# 阴阳:阴阳二气,古人认为是生成万物的因素之一。
"各遂其生":各自顺遂它们的生长,
"自物厥性":自然赋予万物本性,
# 厥:其,它的。
"岂以偏地而不生乎":难道会因为地处偏远就不生长吗,
"岂以无人而不芳乎":难道会因为没有人观赏就不芬芳吗?
"适此花不遭小吏":恰逢这花没有遇到小吏,
# 遭:遇到。,适:如果。
"终委诸山谷":终究会委弃在山谷中,
"亦何异怀才之士":这与怀才得士人,
"未会明主":没有遇到圣明君主,
"摈于林薮邪":被摒弃在山林中有什么不同呢!
# 林薮:山林草泽。,摈:抛弃,斥逐。
"因感而为歌":我因此有感而发写了这首歌,
"歌曰":歌词是: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优钵罗花,抒发了作者的身世之感与怀才不遇之情。
2. 分段赏析
“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开篇四句,诗人以质朴笔触勾勒出一幅异域奇景:在天山之南、火山之北的广袤天地间,生长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奇花异草。其茎干碧绿晶莹,叶片润泽如玉,于荒寂之地亭亭玉立,尽显婀娜之姿,宛如遗世独立的佳人。“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诗人继而细致描摹此花形态:六片碧叶舒展如剪裁般齐整,九瓣花瓣凝脂含霜,昼夜间更显奇妙——入夜时悄然闭合,似含羞低语;清晨则悠然绽放,笑迎朝阳,馥郁幽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诗人不禁慨叹:如此清雅灵秀之花,为何生于荒寒西域,而不植根于物华天宝的中原?若在中原,定能引得高洁之士倾心相赏,却如今只能孤芳自赏于边陲,令人惋惜。“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诗人将奇花移栽至官署庭院,其淡雅风姿与清幽香气,如清风涤荡,瞬间驱散了官署内的浊郁之气,为肃穆之地增添一抹灵动秀色。诗人日日与之相伴,更觉此花品性高洁:它耻于与寻常杂草为伍,独立庭院,身姿挺拔,孤芳自赏。即便身处深山穷谷,饱受严霜侵袭,依然淡定从容,不改其香,恰似抱道守正的君子,纵使身处逆境,也绝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本心。“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收束之句,诗人情感喷薄而出。他悲叹此花清雅绝俗,恰似治国安邦的贤才,本应进献君王,以其德才辅佐社稷、泽被苍生。无奈阳关万里,路途迢迢,终难呈于君前,这份遗憾与怅惘,既是为奇花不得赏识而叹,更是为天下怀才不遇之士鸣不平。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突破传统格律限制,采用长短交错的句式,让文字跟随情感自然铺展,体现出诗人的文学功底。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花自比:用生长在塞外的奇花,比喻自己戍守边疆的孤独处境;以花的珍贵,表达心中的远大抱负;借花朵独自绽放,展现不与世俗同流的品格;用花无人欣赏,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关山难越无法献花,诉说报国无门的无奈。作为歌行体诗歌,这首诗形式自由,大量运用散句,节奏灵活。诗人通过调整韵律变化,让诗句读起来流畅自然。在语言表达上,诗人没有使用华丽辞藻,而是用质朴淡雅的文字,含蓄地表达情感,这种写法与诗歌孤寂失意的主题相呼应,既保留了边塞诗的豪迈风格,又融入了文人细腻的情感。
# 喜其语有节制,一纵则无所不之矣。
明陆时雍《唐诗镜》
上一篇:唐·李贺《追和柳恽》
下一篇:唐·元稹《送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