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yuán
zuō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jiàng
jié
piāo
yáo
gōng
guó
lái
zhōng
yuán
cháo
bài
shàng
qīng
huí
yáng
quán
jīn
tiáo
tuō
wēn
jiào
zhōng
jìng
tái
céng
shěng
jīng
mián
wén
guò
zhī
wèi
huā
kāi
yǒu
sōng
wèi
yíng
zhōu
yuǎn
qīng
què
zhèn
niǎo
méi

译文

鲜红的幡节凌空飘摇,道观里外人山人海,在这隆重的中元节我看见你也在寺中朝拜。我虽然像羊权一样得到你送的金条脱,可到头来终归不如温峤虚送了玉镜台。我曾经闻潇潇暮雨从梦中惊起,但仍苦苦追觅不怕迷路为着那春花有一天盛开。有娀女居处并没有远在瀛州,怎能不让青鸟传信而让那鸩鸟为媒?

逐句剖析

"绛节飘飖宫国来":鲜红的幡节凌空飘摇,道观里外人山人海,

# 宫国:城上下全部出动参加中元盛会。宫:一作空。,飘飖:飘摇。,绛节:红旗。

"中元朝拜上清回":在这隆重的中元节我看见你也在寺中朝拜。

# 上清:此指宫中。据道经,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

"羊权须得金条脱":我虽然像羊权一样得到你送的金条脱,

# 条脱:同“跳脱”,臂饰、腕钏。《真诰》载,晋时女仙萼绿华深夜降至羊权家,赠诗一篇,并赠金玉条脱等物。,须:一作虽。,羊权:东晋穆帝时人。

"温峤终虚玉镜台":可到头来终归不如温峤虚送了玉镜台。

# 温峤:西晋太原祁县人。元帝时,为刘琨右司马。明帝即位,拜侍中转中书令。《世说新语·假谲》载,温峤丧妇,其从姑刘氏家因丧乱离散,惟有一女,美丽聪明。从姑托温觅婚。温有自婚意,故意说“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从姑说这年头,存活下来便很好了,“何敢希汝比”,不久温报说找到了,并下玉镜台一枚作聘礼。“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

"曾省惊眠闻雨过":我曾经闻潇潇暮雨从梦中惊起,

# 雨过:宋玉《高唐赋》记楚王在高唐梦遇巫山神女,神女自谓“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因以喻男女间的欢会。雨:取高唐云雨之意,指交欢。,省:领略。

"不知迷路为花开":但仍苦苦追觅不怕迷路为着那春花有一天盛开。

# 花:喻指所恋之女性。,迷路:用东汉时刘晨、阮肇遇仙女典故。传说东汉永平中,郯县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被邀至家。半年后回乡,子孙已过十代。后重入天台山访女,踪迹渺然。

"有娀未抵瀛洲远":有娀女居处并没有远在瀛州,

# 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未抵:不如。,有娀:古国名。这里指有城女,借指诗人钟情的女道士。

"青雀如何鸩鸟媒":怎能不让青鸟传信而让那鸩鸟为媒?

# 鸩鸟媒:恶鸟作媒人,喻好事不成。屈原《离骚》有“吾令鸩鸟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之句。鸩鸟: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羽毛紫绿色,放在酒中,能毒杀人。,青雀:即青乌,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信使。唐人多用来指为女道士传递情书的使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元作》为晚唐诗人李商隐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晚唐时代,这首诗宛如一幅细腻的画卷,徐徐展开一段纯净且饱含凄婉的爱情篇章。浪漫的七夕佳节刚刚悄然离去,彼时,李商隐意外地与年少时梦中的恋人再度相逢。然而,此刻虽伊人就在眼前,可彼此之间却仿佛横亘着人仙殊途般难以跨越的鸿沟,往昔的美好一去不复返,如今只剩物是人非的无尽感慨。这段感情犹如破碎的琉璃,虽曾璀璨夺目,却终究难以拼凑如初,留给诗人的,是无尽的惆怅与失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中元作》向来以隐约迷离著称,其内容及作者情感态度,学界一直众说纷纭,难有定论。唐朝时,统治者尊道家始祖李聃为祖先,道教盛极一时。众多女子入道,包括公主、宫女及达官显贵姬妾,女冠之风盛行。 李商隐二十余岁时,曾在玉阳山东学道。玉阳山位于今河南济源西,唐睿宗之女昌隆公主在此修道,后改封玉真公主,唐玄宗还为其道观题署灵都观。在此期间,李商隐结识诸多女冠。据苏雪林、陈贻焮、杨柳等学者考证,他曾钟情于玉阳灵都观一宋姓女冠,她还有一同道姐妹,后迁至长安华阳观。李商隐《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碧城三首》等诗,皆与宋华阳姐妹相关。其《曼倩辞》“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闲。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描绘了七夕“穿针夜”,他对宋姓女冠一见钟情的场景。从《中元作》创作时间推测,此诗进一步讲述他借中元节法会与她定情,归后相思且盼永结同心,是一首与女冠的恋情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爱情题材诗。描绘了诗人在中元节于寺观法会与钟情女冠幽会定情的经过,营造出既甜蜜又无奈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女冠真挚热烈的爱情,以及因女冠身份导致两人难以成婚的痛苦、怨愤与渴望永结连理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羊权须得金条脱”用羊权与萼绿华的故事,羊权因得萼绿华赠金条脱而与之结缘,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温峤终虚玉镜台”用温峤以玉镜台为聘礼娶表妹的典故,而此处“终虚”表示未能如愿,抒发求而不得的怅惘。“有娀未抵瀛洲远”用有娀氏女简狄的典故,“青雀如何鸩鸟媒”用青雀、鸩鸟在神话传说中的角色,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内涵,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中元作》首联描绘中元节寺观法会热闹,兼及诗人与女冠幽会。唐代中元节,道观寺院会举办斋醮、盂兰盆会。如《旧唐书·王缙传》载京都盛况,玉阳灵都观亦如此。诗言“中元时,灵都观热闹,神坛幡动如仙降,我朝拜而归”,归来后寻女冠幽会,二人于法会时不顾清规大胆相恋,诗人隐晦写之。颔联巧用两个与爱情婚姻相关的典故,隐晦道出节日盛会时,二人甜蜜幽会并互赠信物定情,无奈女子入道,无法成婚。“羊权”“温峤”皆为诗人自比,如同杜甫《秋兴》中“匡衡上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的句法。恋人情深意笃,却难成眷属,“虽得”与“终虚”,尽显诗人内心的凄楚与怨愤。颈联借人神恋爱典故,展现诗人为女冠的姿容与深情所倾倒。诗句意为“我多次在梦中与她相聚,尽享消魂滋味,即便美梦常被雨声惊破,仍情不自禁私入道观与她欢好。”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中“心悬紫云阁,梦断赤城标”,同样表达对观中女冠的魂牵梦绕,与本诗颈联意蕴相似,贴合女冠身份与玉阳情境。“花开”“雨过”既用典,又实写景物,巧妙暗示、烘托诗人情思,意味深长。尾联抒发诗人渴望与女冠永结连理的心愿。诗句可理解为“有娀美女居于瑶台,离我并不遥远,屈原欲与她交好并非难事,只因错用鸩鸟为媒才坏事。而青鸟并非鸩鸟,我请它为媒,婚事想必能成。”也可反其意理解,即诗人直用《离骚》之意,将有娀女比作意中人,言自己与她相距近,连神山仙女都能请青雀传书,却错请鸩鸟,致使美好姻缘破裂。如此解释,以惋惜、悔恨与伤叹收尾,强化了这段违礼爱情的悲剧结局,亦合乎情理。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艺术特色鲜明,大量运用人神恋爱传说与典故,营造出缥缈迷离诗境,书写浪漫神秘的爱情。后三联皆用典,手法多样。颔联明用,借“虽得”“终虚”反转原意;颈联暗用,以“曾省”“不知”委婉表达相思;尾联融合《离骚》与《汉武故事》典故。诗人用典灵活巧妙,不单调堆砌。其凭借丰富想象与知识,将神话、掌故、前人诗意与现实、自然、恋情交织,使意象与意境富有暗示、隐喻、象征,风格深情绵邈、哀感顽艳,但诗意也因此恍惚难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言瀛州之远,必有青雀为媒,何可如娀之媒鸩,鸩告余不好也。通篇皆不得亲近之意。

明胡震亨《唐音戊签》

# 雨过惊眠,屡断阳台之梦;花开迷路,不逢南指之车,而良缘永隔矣。结言有娀佚女本在人间,未抵蓬瀛之远也,亦唯是鸩鸟为媒,致使事不谐耳。

清陆昆曾《李义山七律诗解》

# 此必为女道士作,言仙质之不可以凡侣求也。绛节飘摇,空国艳仰,正当上清朝拜而回。容艳如此,条脱之赠,苟非仙骨如羊权,镜台之聘,岂易成婚如温峤?盖既非尘俗之人,定不作尘俗之想。或者雨过之时,曾省惊眠;若非花开之时,岂知迷路?吾知佚女之身,纵未托瀛洲之远,乃既无青雀,而漫欲使鸩鸟为媒,亦太不自量矣。诗盖为非分妄求者发欤?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通首笔意浑动,自是佳作,然求其语意,类乎有所见而求之不得之作,题曰《中元作》,知确有本事,非寓言之比也,措语虽工,衡以风雅之正,固曰无取焉。

清纪昀《玉谿生诗说》

# 此亦为入道公主作。起二句点题,三句暗有所欢,四句终无下嫁。下半言雨过而曾令眠惊,花开而偏嗟迷路,虽非远不可即,乃青雀不逢,而鸩鸟为媒,岂佳偶之相合欤?此种殊伤诗品。

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梦令狐学士》

下一篇:唐·李商隐《寄蜀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