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huā
luò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2
suō
cǎo
biàn
tóng
yīn
tóng
huā
mǎn
suō
luò
gài
xiāng
tuán
yuán
lián
hòu
suì
yōu
yuàn
zhōng
shēn
táng
xià
lián
tóng
zài
hòu
mén
qián
yīn
lùn
huā
hǎo
è
jūn
kuā
chén
tán
yàng
yún
shì
zhǐ
huī
zuò
àn
dàn
miè
huā
lián
jīn
è
dōu
xiù
liù
zhī
dòu
chéng
shuāng
kǒng
què
wěi
shàng
chóu
dié
huā
yòu
jiāng
jīn
jiě
luò
ài
kàn
jūn
fán
shuì
xiān
zháo
zuò
xiù
tóng
shī
jūn
qún
dài
zhuó
bié
lái
xiū
dào
dōu
xiāo
suǒ
jīn
jìng
xiāng
qiān
liáng
ǒu
rán
cuò

译文

莎草遍布梧桐树荫下,桐花落在莎草处。覆盖环绕成团圆之状,可爱之处在于无厚此薄彼。往年在幽静的庭院里,深邃厅堂放下帘幕。一同站在后门之前,因讨论花的好坏。你夸赞绣品如沉檀木般的样式,说这是手指指挥制作。色彩暗淡使紫花失色,图案相连皱缩金色花萼。总共绣了六七枝花,成对绣成两只孔雀。孔雀尾上有稠叠花纹,又用金线缠绕装饰。我喜爱观看不停歇,你厌烦先入睡安眠。我创作咏绣桐的诗,系在你裙带上附着。分别后苦修佛道,这情意都已萧条冷落。今日竟相互牵念,思忖或许是偶然之错。

逐句剖析

"莎草遍桐阴":莎草遍布梧桐树荫下,

"桐花满莎落":桐花落在莎草处。

"盖覆相团圆":覆盖环绕成团圆之状,

"可怜无厚薄":可爱之处在于无厚此薄彼。

"昔岁幽院中":往年在幽静的庭院里,

"深堂下帘幕":深邃厅堂放下帘幕。

"同在后门前":一同站在后门之前,

"因论花好恶":因讨论花的好坏。

"君夸沉檀样":你夸赞绣品如沉檀木般的样式,

"云是指撝作":说这是手指指挥制作。

"暗澹灭紫花":色彩暗淡使紫花失色,

"句连蹙金萼":图案相连皱缩金色花萼。

# 蹙金:一种刺绣方法,用金线绣花而皱缩其线纹,使其紧密而匀贴。

"都绣六七枝":总共绣了六七枝花,

"斗成双孔雀":成对绣成两只孔雀。

# 斗:相对。

"尾上稠叠花":孔雀尾上有稠叠花纹,

"又将金解络":又用金线缠绕装饰。

# 金解络:用金色丝线绣饰图案。解络,一种刺绣方法。

"我爱看不已":我喜爱观看不停歇,

"君烦睡先著":你厌烦先入睡安眠。

"我作绣桐诗":我创作咏绣桐的诗,

"系君裙带著":系在你裙带上附着。

"别来苦修道":分别后苦修佛道,

"此意都萧索":这情意都已萧条冷落。

"今日竟相牵":今日竟相互牵念,

"思量偶然错":思忖或许是偶然之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桐花落》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诗歌。此诗前四句描绘桐花与莎草相互覆盖的景象,营造出和谐的氛围;中间部分追忆往昔与友人在幽院深堂中,围绕桐花刺绣展开的交流与互动,细腻展现两人相处的温馨场景;后四句则诉说分别后自身修道的心境,以及如今对往昔情谊的复杂思绪。全诗通过今昔对比,以桐花为情感载体,自然流畅地抒发了对过往情谊的怀念与感慨,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全唐诗》卷四二二记载,此诗为补录作品,创作于元和五年(810年)元稹自长安前往江陵的途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莎草遍桐阴,桐花满莎落”两句是描写桐树下的景象。莎草遍布于梧桐树荫之下,桐花飘落时铺满了莎草,景物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画面。“遍”字写出莎草蔓延的状态,“满”字则凸显桐花飘落的繁茂,二者动静结合,勾勒出浓郁的春意。“盖覆相团圆,可怜无厚薄”两句进一步描绘莎草与桐花的关系。它们相互覆盖,团团相绕,彼此不分厚薄,展现出平等亲密的姿态。“盖覆”“团圆”形象地写出景物交叠的形态,“可怜”(可爱)一词饱含诗人对这种自然景象的喜爱,朴素的语言中透着对万物平等的温情观照。“昔岁幽院中,深堂下帘幕”两句转入对往昔的回忆。去年在幽静的庭院里,深堂之中垂下帘幕,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幽院”“深堂”“帘幕”等意象营造出私密、静谧的氛围,为下文的人物互动做铺垫,暗示了往昔时光的温馨与封闭。“同在后门前,因论花好恶”两句叙述过去的生活场景。两人一同在后门之前,因谈论花的好坏而互动。“同在”强调相处的亲密,“论花好恶”的日常细节,既展现了两人共同的兴趣,也透露出彼此情感交流的自然状态,为后文回忆刺绣之事埋下伏笔。“君夸沉檀样,云是指撝作”两句写对方对刺绣的夸赞。你夸赞那刺绣有沉檀木般的雅致样式,还说这是亲手指挥制作的。“夸”字直接体现对方对刺绣的得意,“指撝作”(亲手制作)则突出其用心与技艺,语言直白地呈现出对话场景,还原了当时的生活情态。“暗澹灭紫花,句连蹙金萼”两句描绘刺绣的细节。紫色的花朵在刺绣中色泽暗淡,仿佛融入布料,金色的花萼则紧密相连,褶皱处更显立体。“灭”字写出紫色花朵与底色的融合之自然,“蹙”字则刻画金萼的褶皱质感,通过对色彩与形态的细致描摹,展现刺绣工艺的精巧。“都绣六七枝,斗成双孔雀”两句说明刺绣的整体构图。总共绣了六七枝花,还拼成了一对孔雀。“六七枝”以约数说明花的数量,“斗成”(拼成)则强调图案的对称性,成双的孔雀意象既符合传统刺绣的吉祥寓意,也暗含两人相伴的象征,朴素的叙述中藏着细腻的情感。“尾上稠叠花,又将金解络”两句继续刻画孔雀尾部的刺绣。孔雀尾羽上绣着层层叠叠的花,又用金线勾勒出脉络。“稠叠”形容花纹的繁复细密,“金解络”(金线勾勒)则突出装饰的华丽,通过对细节的铺陈,展现刺绣的精美绝伦,也暗示了当时两人对生活细节的用心。“我爱看不已,君烦睡先著”两句写两人对刺绣的不同反应。我喜爱地看个不停,你却厌烦了,先睡着了。“爱看不已”与“烦睡先著”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动作与神态的描写,展现出两人性格的差异与相处的真实状态,朴实的语言中透着生活的烟火气与亲昵感。“我作绣桐诗,系君裙带著”两句记录诗人的情感表达。我作了一首咏叹绣桐花的诗,系在你的裙带上。“作”“系”两个动作,体现了诗人以诗传情的浪漫,将诗歌系于裙带的行为,既展现了情感的真挚,也为这段回忆增添了诗意的印记,成为两人情感联结的象征。“别来苦修道,此意都萧索”两句转向别后的情形。分别后你苦苦修道,往日的情意都变得萧瑟冷淡。“苦修道”点明对方生活状态的转变,“萧索”则形容情意的凋零,简洁的语言中透着时光流逝、情感疏离的怅惘,与前文的温馨回忆形成对比。“今日竟相牵,思量偶然错”两句收束全诗,写如今的感慨。今日竟然又相互牵念,细想之下觉得这或许是偶然的差错。“竟”字暗含意外之感,“偶然错”则以自我劝慰的方式,表达出对当下情感牵绊的复杂心态,既有重逢的恍惚,也有对过往情意不再的无奈,情感在质朴的叙述中显得含蓄而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新乐府·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下一篇:唐·白居易《夜雨有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