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yuè
·
·
liáo
líng
·
·
niàn
gōng
zhī
láo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3
liáo
líng
liáo
líng
suǒ
luó
xiāo
wán
yīng
tiān
tāi
shān
shàng
yuè
míng
qián
shí
chǐ
quán
zhōng
yǒu
wén
zhāng
yòu
jué
bái
yān
huā
xuě
zhī
zhě
rén
zhě
shuí
yuè
hán
hàn
gōng
nián
zhōng
shǐ
使
xuān
kǒu
chì
tiān
shàng
yàng
rén
jiān
zhī
zhī
wéi
yún
wài
qiū
yàn
háng
rǎn
zuò
jiāng
nán
chūn
shuǐ
guǎng
广
cái
shān
xiù
cháng
zhì
qún
jīn
dǒu
yùn
dāo
jiǎn
wén
cǎi
wén
xiāng
yǐn
yìng
zhuǎn
kàn
huā
huā
dìng
zhāo
yáng
rén
ēn
zhèng
shēn
chūn
duì
zhí
qiān
jīn
hàn
zhān
fěn
zài
zhuó
xīn
liáo
líng
zhī
chéng
fèi
gōng
xún
cháng
zēng
sāo
duō
shǒu
téng
zhā
zhā
qiān
shēng
yíng
chǐ
zhāo
yáng
diàn
殿
rén
ruò
jiàn
zhī
shí
yīng

译文

缭绫缭绫,跟什么相似,既不似罗、绡,也不似纨、绮。该是像那天台山上,明月之前,流下了四十五尺的瀑布清泉。织在上面的图案美得令人叫绝,底上铺了一层白烟,花儿攒成一丛白雪。织它的是什么人,穿它的又是谁,越溪的贫女,宫中的艳姬。去年太监来宣布皇帝口授的诏令,从宫中取来式样,命民间照式纺织。织成飞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染上江南一江春色。宽幅裁作衫袖,长幅制成衣裙,用熨斗熨平绉折,用剪刀剪开花纹。奇异的色彩和纹饰相互隐映,正面看,侧面看,鲜艳的花色闪烁不定。宫廷舞姬深受皇帝恩宠,赐她一套春衣,价值千金。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在地上拖来踩去,毫无爱惜之心。要知道缭绫织成费尽了心力,莫把它与寻常的缯帛相比。煮茧抽丝痛煞了织女的双手,扎扎千声,缭绫还织不满一尺。宫廷里轻歌曼舞的艳姬,如果见到织造的艰辛,应该也会爱惜。

逐句剖析

"缭绫缭绫何所似":缭绫缭绫,跟什么相似,

"不似罗绡与纨绮":既不似罗、绡,也不似纨、绮。

# 罗绡与纨绮:四种精细的丝织品。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该是像那天台山上,明月之前,

# 月明:一作明月。,天台山:浙江的名山,主峰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四十五尺瀑布泉":流下了四十五尺的瀑布清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织在上面的图案美得令人叫绝,

# 文章:错杂的色彩,这里指花纹图案。

"地铺白烟花簇雪":底上铺了一层白烟,花儿攒成一丛白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织它的是什么人,穿它的又是谁,

"越溪寒女汉宫姬":越溪的贫女,宫中的艳姬。

# 汉宫姬:借指唐代宫中的妃嫔。

"去年中使宣口敕":去年太监来宣布皇帝口授的诏令,

#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天上取样人间织":从宫中取来式样,命民间照式纺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织成飞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

# 云外:指高空。

"染作江南春水色":染上江南一江春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宽幅裁作衫袖,长幅制成衣裙,

"金斗熨波刀翦纹":用熨斗熨平绉折,用剪刀剪开花纹。

# 刀翦纹:用剪刀裁剪衣料。翦:一作剪。,金斗:早期的熨斗就是斗样,内置红炭,不需预热,直接熨烫。所以熨斗也叫火斗,好听一点儿的叫金斗。

"异彩奇文相隐映":奇异的色彩和纹饰相互隐映,

"转侧看花花不定":正面看,侧面看,鲜艳的花色闪烁不定。

# 转侧看花:从不同的角度看花。

"昭阳舞人恩正深":宫廷舞姬深受皇帝恩宠,

# 昭阳舞人: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善于歌舞,曾居昭阳殿。

"春衣一对直千金":赐她一套春衣,价值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

"曳土踏泥无惜心":在地上拖来踩去,毫无爱惜之心。

# 曳:拉,牵引。

"缭绫织成费功绩":要知道缭绫织成费尽了心力,

"莫比寻常缯与帛":莫把它与寻常的缯帛相比。

# 缯与帛:都是指丝织品。

"丝细缲多女手疼":煮茧抽丝痛煞了织女的双手,

# 缲:同“缫”,把蚕茧浸在滚水里抽丝。

"扎扎千声不盈尺":扎扎千声,缭绫还织不满一尺。

# 盈:足,满。

"昭阳殿里歌舞人":宫廷里轻歌曼舞的艳姬,

# 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若见织时应也惜":如果见到织造的艰辛,应该也会爱惜。

# 也:一作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缭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乐府诗。此诗以“念女工之劳”为主题,通过描绘缭绫的织造工艺与生产者(越溪寒女)和消费者(汉宫舞姬)的悬殊境遇,揭露封建社会阶级剥削的尖锐矛盾。全诗以设问开篇,运用瀑布、烟雪等比喻极言缭绫之精美,又以“丝细缲多女手疼”与“春衣一对直千金”的强烈对比,批判宫廷奢靡对劳动者的压榨。语言通俗而意象鲜明,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是白居易新乐府诗中反映民生疾苦之作,深刻展现了唐代丝织工艺的高超水平与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白居易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关注民生疾苦,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新乐府》五十首,此诗为第三十一篇,以“念女工之劳”为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缭绫的制造者越溪寒女和使用者汉宫舞姬的悬殊境遇,揭露封建社会阶级剥削的尖锐矛盾。

2. 写作手法

设问:“缭绫缭绫何所似?”以突兀设问开篇,诗人不直接描摹物象,而是以诘问引导读者进入思考,制造强烈悬念,引出下文。比喻:“四十五尺瀑布泉”将丝织品比作月光下的瀑布,极为巧妙,不仅描绘出布料像白练垂落的样子,那流动的银辉还让人感觉它闪着冷光,写出了缭绫的精美奇绝。对比:“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与"春衣一对直千金"形成强烈反差,女工织造过程的精疲力竭与舞姬使用过后随意践踏作对比,揭露劳动价值被奢侈消费践踏的残酷现实,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尖锐的矛盾。夸张:“扎扎千声不盈尺”以听觉重复(千声)与数量(不盈尺),夸张表现织造过程的艰辛漫长。

3. 分段赏析

前六句“缭绫缭绫何所似?”诗歌以问句启篇,制造悬念,让读者迫切地期待下文的回答。通过先说“不似……”,后说“应似……”,文意层层逼进,文势跌宕生姿,推进诗意:“不似罗绡与纨绮”先破后立,“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方显真章。罗、绡、纨、绮,这四种丝织品都相当精美;而“不似罗绡与纨绮”一句,却将这一切全部抹倒,表明缭绫之精美,非其他丝织品所能比拟。此喻不用普通丝绸作比较,而是以“瀑布”为核心意象,却以“明月”赋予其清冷光晕,既暗合越地天台山的地理特征(《太平寰宇记》载其瀑布“千丈飞泻”),又呼应后文“越溪”的产地指向。四十五尺之数既实写缭绫长度,又暗含对赋税苛重的隐喻;月光下的瀑布比喻极为巧妙,不仅画出布料像白练垂落的样子,那流动的银辉还让人感觉它闪着冷光,比“白练飞”更有动态感。然此尚非绝笔。诗人进一步以“中有文章又奇绝”转折,用“地铺白烟花簇雪”来形容花纹。“地”喻素绢基底,“花”指提花纹理,此喻通过“铺烟”的朦胧质感与“簇雪”的堆积形态,既呈现半透明织物轻薄如烟的质地,还有雪粒般闪烁的光泽,这种把织物质感比作自然景象的手法,使“异彩奇文相隐映”的动态光泽更具画面感,为下文揭露生产代价埋下伏笔。第七句到最后陡转笔锋发问“织者何人衣者谁”,以“越溪寒女汉宫姬”的尖锐对立揭示阶级差距。精美的缭绫要织女付出高昂的代价,寒女织造“天上取样”的缭绫需经“中使宣敕”的强制流程,其“扎扎千声不盈尺”的艰辛,与“昭阳舞人”“汗沾粉污不再着”的奢靡形成残酷对照。诗中“丝细缲多女手疼”的细节白描,与“染作江南春水色”的工艺复杂度互为表里,既写织造过程的精疲力竭,又暗含染色工序的耗时费工。当舞衣被随意践踏时,缭绫的精美花纹与劳动者的血泪付出就成了最尖刻的讽刺,最终以“缭绫”为媒介,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尖锐的矛盾。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也从侧面生动勾勒出唐代丝织工艺的非凡造诣:“异采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道出了缭绫在不同的角度看会呈现不同的异彩奇文。这般描述绝非虚言,千年后的《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载录的史实可为印证:安乐公主所着织成裙价值连城,其上花鸟纹样纤若粟粒,日光流转间,正视旁观、明处暗处,皆呈现不同色泽,与诗篇所述如出一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微之《阴山道》篇有“挑纹变镊力倍费……臂鹰小儿云锦韬”诸句,即乐天此篇篇题《缭绫》及旨意“念女工之劳也”之所本,盖乐天欲足成五十首之数,又不欲于专斥回鹘之《阴山道》篇中杂入他义,故铺陈之而别为此篇也。

近代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 太和三年十一月诏:毋献难成之物,焚丝布撩绫机抒。撩绫,疑即缭绫也。

清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梦昔时》

下一篇:唐·元稹《桐花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