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罢论道":宰相停止了谈论大道,
"聿至活东人":来到这里救助东方的百姓。
"御史坐言事":御史因为直言进谏获罪,
"作吏府中尘":被贬成为官府中的小吏,如尘埃般沉沦。
"遂令河南治":于是使得河南的治理水平,
"今古无俦伦":从古至今都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四海日富庶":天下日益富裕繁荣,
"道途隘蹄轮":道路上车辆往来,拥挤不堪。
"府西三百里":在府城西面三百里的地方,
"候馆同鱼鳞":驿站像鱼鳞一样密集排列。
"相公谓御史":宰相对御史说,
"劳子去自巡":劳烦你去巡视这些地方。
"是时山水秋":当时正值秋天的山水时节,
"光景何鲜新":景色是多么清新美好。
"哀鸿鸣清耳":哀鸣的大雁声音传入耳中,
"宿雾褰高旻":夜里的雾气渐渐散去,天空显得高远。
"遗我行旅诗":您送给我这首行旅途中所作的诗,
"轩轩有风神":诗中充满了不凡的风采。
"譬如黄金盘":就好像黄金制作的盘子,
"照耀荆璞真":映照出荆山璞玉的本真。
"我来亦已幸":我能来到这里见到您已经很幸运了,
"事贤友其仁":侍奉贤能之人,与他们结交,学习他们的仁德。
"持竿洛水侧":我在洛水之畔持竿垂钓,
"孤坐屡穷辰":常常独自一坐就是一整天。
"多才自劳苦":我自认为多才却徒然劳苦,
"无用祗因循":没有用处,只能得过且过。
# 祗:同“只”。
"辞免期匪远":希望能辞官免除官职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行行及山春":一路前行,很快就能迎来山间的春天。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前八句:“相公罢论道,聿至活东人。御史坐言事,作吏府中尘。遂令河南治,今古无俦伦。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开篇先介绍裴十六功曹的经历,从宰相停止论道(可能暗示政治局势变化),到裴十六功曹因言事成为小吏,再到他治理河南取得卓越成就,使河南的治理水平古今无双,还带动了天下富庶,道路上车水马龙。这几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裴十六功曹的能力和功绩,为下文对他的称赞做铺垫。中间八句:“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相公谓御史,劳子去自巡。是时山水秋,光景何鲜新。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这部分描绘了裴十六功曹巡府的情景,点明地点和环境。“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形象地写出了驿站的密集。“是时山水秋,光景何鲜新。”描绘出秋天景色的清新美好,而“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则以哀鸿和宿雾营造出一种略带凄凉又开阔的氛围,衬托出裴十六功曹巡府时的情境。中间四句:“遗我行旅诗,轩轩有风神。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诗人收到裴十六功曹寄来的诗,对其诗作进行称赞。“轩轩有风神”形容诗作气质不凡,“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用形象的比喻,说明诗作如同黄金盘映照出璞玉的本真,突出了裴十六功曹诗作的精彩以及其中蕴含的真挚情感。后六句:“我来亦已幸,事贤友其仁。持竿洛水侧,孤坐屡穷辰。多才自劳苦,无用祗因循。”诗人表达自己能见到裴十六功曹是幸运的,希望能向其学习。“持竿洛水侧,孤坐屡穷辰。”描绘出自己闲适却又孤独的生活状态,“多才自劳苦,无用祗因循。”则倾诉了自己虽有才华却无所作为的苦闷,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结尾两句:“辞免期匪远,行行及山春。”最后诗人表达希望辞官的心愿,且觉得这一天不会太远,想象着自己一路前行,很快就能迎来山间的春天,既有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又带着一丝解脱的轻松,深化了全诗仕途坎坷、渴望改变的情感主题。
上一篇: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斋月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