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行役":人生总是有奔波劳役,
# 行役:执行行政任务或服役而在外奔波。
"谁能如草木":谁能像草木那样安稳不动呢。
"别离感中怀":离别之感萦绕心中,
"乃为我桎梏":就像是束缚我的枷锁。
"百年受命短":人一生寿命短暂,
"光景良不足":时光美好却不够用。
# 良:美好。
"念我别离者":想念和我分离的友人,
"愿怀日月促":希望能快点与他相见。
"平地施道路":平地上铺设着道路,
"车马往不复":车马来来往往却一去不返。
"空知为良田":只知道那是肥沃的良田,
"秋望禾黍熟":秋天望着禾黍成熟。
"端居无俦侣":安居家中却没有伴侣,
# 俦侣:终生伴侣。,端居:犹言平居。
"日夜祷耳目":日夜只能祈求多听闻外界消息。
"立身难自觉":立身处世难以自我把握,
"常恐忧与辱":常常担心忧愁与屈辱。
# 恐:一作惧。
"穷贱无闲暇":穷困卑贱时没有闲暇时光,
"疾痛多嗜欲":疾病痛苦时又有很多欲望。
"我思携手人":我想念能与我携手的友人,
"逍遥任心腹":能自由自在地倾诉心声。
# 心腹:心中。
中唐著名诗人
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的乐府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擅长“以俗言俗事入诗”,感情真挚深厚,描写细腻真切,生活气息浓厚,韵味悠远。其作品备受推崇,白居易称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品有《江村行》《筑城曲》《野老歌》等。 著有《张司业集》。
1. 分段赏析
“人生有行役,谁能如草木”,诗人感慨人生充满奔波劳顿,不像草木般安于一处,道出了人生的漂泊与无奈,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别离感中怀,乃为我桎梏”,直接表明与友人的别离之感如枷锁般束缚着自己,突出了离别之痛对内心的压抑。“百年受命短,光景良不足。念我别离者,愿怀日月促”,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时光匆匆,思念着与友人分别的日子,希望岁月能过得快些,早日与友人重逢,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平地施道路,车马往不复。空知为良田,秋望禾黍熟”,描绘了道路上车马来去匆匆,却不见友人归来,眼前虽知是良田,秋日能望见禾黍成熟,可心中的期待却落空,借景抒情,强化了对友人未归的失落。“端居无俦侣,日夜祷耳目”,写自己平日闲居却没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只能日夜祈祷能听闻友人的消息,体现出因友人不在身边的孤寂。“立身难自觉,常恐忧与辱”,诗人诉说在社会中立足不易,常常担心遭遇忧患与屈辱,而此时更渴望友人在旁给予支持与安慰。“穷贱无闲暇,疾痛多嗜欲。我思携手人,逍遥任心腹”,诗人感慨自己生活穷困,为生计忙碌,疾病缠身,心中有诸多欲求。此时愈发思念能与自己携手同行、推心置腹的友人,表达出对真挚友情的强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