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ǎn
chūn
shǒu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suǒ
zài
suǒ
qíng
duō
xiá
biàn
chù
chù
dōng
西
nán
běi
jiē
wǎng
qiān
jiāng
wàn
shān
chūn
fēng
chuī
yuán
huā
kāi
zhāo
zhào
bǎi
niǎo
sān
bēi
zuì
lùn
shēng
cháng
hèn
nài
huáng
tiān
píng
fēn
chéng
shí
chūn
màn
dàn
zuì
bēi
huā
zhuāng
lín
cǎo
gài
bái
zuò
shàng
qīng
tiān
wéi
fēng
xuān
niǎo
yàn
liú
hóng
è
wàn
piàn
cóng
fēng
chuī
qiū
shuāng
suī
cǎn
liè
cuī
luò
lǎo
shuí
zhī
wèi
jìng
jiǔ
yǐn
wài
tiān
jìn
lián
jiǎn
shù
làn
màn
cháng
zuì
duō
wén
yuán
sāo
èr
shí
kěn
chuài
zāo
zāi
qiǎo
yán
dào
shèng
chù
nìng
fēi
chī
xìng
féng
yáo
shùn
míng
tiáo
pǐn
huì
jiē
píng
míng
chū
mén
guī
shè
mǐng
dǐng
shàng
zhī
wèi
shuí
zhāo
chū
míng
jiù
chuáng
shī
shū
jiàn
pāo
jié
xíng
jiǔ
duò
guān
gǎn
jīng
chǐ
齿
duò
píng
shēng
xīn
zhī
nài
hèn
jiāng
tóu
rén
cháng
wǎng
héng
jiāng
zhē
lín
宿
huāng
bēi
shè
yàn
mài
guān
chēn
guī
lái
huān
xiào
duì
shí
nìng
xiū
pín
jīn
zhě
duān
shū
shǐ
zhì
huì
zhǐ
láo
jīng
shén
huà
shé
zhuó
chù
yòng
liǎng
bìn
shuāng
bái
āi
chén
qián
chóu
màn
jiě
zuò
lèi
zhòng
shuí
xiāng
qīn
shù
bēi
jiāo
cháng
suī
zàn
zuì
jiǎo
jiǎo
wàn
xǐng
hái
xīn
bǎi
nián
wèi
mǎn
qiě
qín
mǎi
pāo
qīng
chūn

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儿啊你在哪里,他多情而路远,在各地居处。我想走遍东南西北去寻找他,但千万条江水和千万座山,都将我阻隔。春风吹拂着园林,各种各样的鲜花都开遍,早晨的太阳照进屋内,百鸟在屋檐下宛转鸣叫。喝上三杯酒,求得一醉,其他不必再说,人生充满着永久的怅恨,又能将它怎么办呢。皇天把年年平分成四季,而春气弥漫的日子最令人感到悲伤。各种各样的鲜花妆点着树林,绿草如茵覆盖着大地,坐在那儿可以看到太阳渐渐从天空斜倾下来。蜂蝶喧闹,百鸟鸣叫,却也留不住时光的消逝,千万片红色的花瓣都随风吹落在地上。哪儿象肃杀的秋霜,它虽然惨烈寒冷,但只摧落那些没人怜惜的衰老之物。为了这种缘故就必须买酒痛饮,将自己置身于天地之外而抛弃一切烦恼。近世的人中我最爱李白和杜甫的无拘无束,他们天真烂漫,终年长醉,写出许多美好的诗篇。屈原写有《离骚》等二十五篇楚辞,他不愿意吃世俗的酒糟与薄酒而和俗人同醉。真可惜啊,屈原虽然为人善于文辞,但没有能达到“圣人”的地步不也太痴心了吗。现在幸亏遇上了尧舜一般的明君,能够明察四方,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而品评录有人才也非常恰当。我平明出门到黄昏才回到官舍,那个在马上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你们一看就知道是谁了。早晨我骑着一匹马出门游荡,黄昏以后又就着一床睡觉。诗书也渐渐地被我抛弃在脑后,对自己的行为有所修养也懒惰而不肯去管。戴的帽子斜了,就深切地感受到头发变少,说话出现错误也悲伤于牙齿的掉落。孤独惆怅,就这样辜负了一生的心愿,往事成烟,我还能怎样。我恨自己不如那江边的渔人,他们在江水中用长网横截江水来捕鱼。独自住宿在荒凉的池塘边射杀野鸭,卖了来交纳租赋,也不惹官家生气。回到家里与妻子儿女欢笑在一起,吃的穿的都能自给自足,也不会为贫穷而感到羞耻。现在我无缘无故读了许多书史,有了知识也只是徒自费神罢了。好比画蛇添足而一无用处,两边的鬓发都雪白得了,还要在尘埃中趋奉奔波。这无端的愁绪,想要摆脱,却反而更受其累,自已的情趣与众不同,又有谁来与自已相亲呢。虽然有几杯酒灌入愁肠可以得到暂时的醉倒,但那明明白白的千思万虑,一到醒来,就依旧又真切地出现了。既来人生百年的大限还没有满,暂时又不会死去,那就殷勤地多买些酒来送走这春天的光阴吧。

逐句剖析

"我所思兮在何所":我所思念的人儿啊你在哪里,

# 兮:语气助词,这首诗仿东汉张衡《四愁诗》的格式。第一句就是由《四愁诗》的“我所思兮在太山”变化而来的。

"情多地遐兮遍处处":他多情而路远,在各地居处。

# 地遐:地远。

"东西南北皆欲往":我想走遍东南西北去寻找他,

# 往:去,追求。

"千江隔兮万山阻":但千万条江水和千万座山,都将我阻隔。

"春风吹园杂花开":春风吹拂着园林,各种各样的鲜花都开遍,

"朝日照屋百鸟语":早晨的太阳照进屋内,百鸟在屋檐下宛转鸣叫。

"三杯取醉不复论":喝上三杯酒,求得一醉,其他不必再说,

"一生长恨奈何许":人生充满着永久的怅恨,又能将它怎么办呢。

# 奈何许:怎么办。

"皇天平分成四时":皇天把年年平分成四季,

#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皇天:天。皇,尊词。

"春气漫诞最可悲":而春气弥漫的日子最令人感到悲伤。

# 最可悲:意谓春天最容易动人的伤感之情。,漫诞:春风飘荡的样子。

"杂花妆林草盖地":各种各样的鲜花妆点着树林,绿草如茵覆盖着大地,

# 妆:妆饰。

"白日坐上倾天维":坐在那儿可以看到太阳渐渐从天空斜倾下来。

# 天维:天幕。,白日:太阳。

"蜂喧鸟咽留不得":蜂蝶喧闹,百鸟鸣叫,却也留不住时光的消逝,

# 留不得:不能留,指春光留不住。,咽:悲鸣。,喧:鸣叫。

"红萼万片从风吹":千万片红色的花瓣都随风吹落在地上。

# 从:随。,红萼:红花。

"岂如秋霜虽惨冽":哪儿象肃杀的秋霜,它虽然惨烈寒冷,

# 惨冽:阴森寒冷。,岂如:不如。

"摧落老物谁惜之":但只摧落那些没人怜惜的衰老之物。

# 老物:指秋天衰老的植物。

"为此径须沽酒饮":为了这种缘故就必须买酒痛饮,

# 沽酒:买酒。,径:直。

"自外天地弃不疑":将自己置身于天地之外而抛弃一切烦恼。

# 自外天地:置身于天地之外。

"近怜李杜无检束":近世的人中我最爱李白和杜甫的无拘无束,

# 无检束:不拘束自己。,杜:指唐代诗人杜甫。,李:指唐代诗人李白。,怜:喜爱。

"烂漫长醉多文辞":他们天真烂漫,终年长醉,写出许多美好的诗篇。

# 文辞:指诗作。,烂漫:指饮酒沉醉后放浪形骸的样子。

"屈原离骚二十五":屈原写有《离骚》等二十五篇楚辞,

# 离骚:《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二十五:屈原流传下来的作品共二十五篇。,屈原:战国时楚国爱国主义诗人。

"不肯餔啜糟与醨":他不愿意吃世俗的酒糟与薄酒而和俗人同醉。

# 醨:薄酒。,糟:酒槽,借指酒。,餔啜:喝,饮。餔:一作哺。

"惜哉此子巧言语":真可惜啊,屈原虽然为人善于文辞,

# 此子:指屈原。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不到圣处宁非痴":但没有能达到“圣人”的地步不也太痴心了吗。

# 宁:岂。,不到圣处:即不饮美酒。圣:借指美酒。古人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幸逢尧舜明四目":现在幸亏遇上了尧舜一般的明君,能够明察四方,

# 明四目:《尚书 ·舜典》有“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的话,意思是广开门路以招贤俊,多视多听以决壅蔽。,尧舜:古代两位贤君。此借以颂美宪宗李纯。

"条理品汇皆得宜":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而品评录有人才也非常恰当。

# 条理品汇:指处理国家大政既有条理,又有轻重缓急的次序。

"平明出门暮归舍":我平明出门到黄昏才回到官舍,

# 平明:早晨。

"酩酊马上知为谁":那个在马上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你们一看就知道是谁了。

# 酩酊:大醉的样子。

"朝骑一马出":早晨我骑着一匹马出门游荡,

"暝就一床卧":黄昏以后又就着一床睡觉。

# 暝:黄昏,傍晚。此借指黑夜。

"诗书渐欲抛":诗书也渐渐地被我抛弃在脑后,

"节行久已惰":对自己的行为有所修养也懒惰而不肯去管。

# 节行:品德。

"冠欹感发秃":戴的帽子斜了,就深切地感受到头发变少,

# 发秃:指因愁闷而头发脱落稀少。,欹:歪斜。

"语误惊齿堕":说话出现错误也悲伤于牙齿的掉落。

# 齿堕:齿落。,惊:一作悲。,语误:指说话不清楚。

"孤负平生心":孤独惆怅,就这样辜负了一生的心愿,

# 平生心:指自己政治上的抱负。,孤负:即辜负。

"已矣知何奈":往事成烟,我还能怎样。

# 何奈:怎么办。奈:一作那。,知:一作如。,已矣:完了。伤感之词。

"我恨不如江头人":我恨自己不如那江边的渔人,

"长网横江遮紫鳞":他们在江水中用长网横截江水来捕鱼。

# 紫鳞:鲤鱼。,遮:拦,捕。

"独宿荒陂射凫雁":独自住宿在荒凉的池塘边射杀野鸭,

# 凫:野鸭。,荒陂:荒凉的江岸。

"卖纳租赋官不嗔":卖了来交纳租赋,也不惹官家生气。

# 嗔:怒 。,纳:交纳。,卖:指卖凫、雁和鱼。

"归来欢笑对妻子":回到家里与妻子儿女欢笑在一起,

# 妻子:老婆、孩子。

"衣食自给宁羞贫":吃的穿的都能自给自足,也不会为贫穷而感到羞耻。

# 羞贫:以贫为羞。,宁:岂,那里。,自给:自给自足。

"今者无端读书史":现在我无缘无故读了许多书史,

# 史:历史书。,书:指儒家经典。,无端:无缘无故。,今者:如今,现在。

"智慧只足劳精神":有了知识也只是徒自费神罢了。

"画蛇著足无处用":好比画蛇添足而一无用处,

# 画蛇著足:即“画蛇添足”之意。

"两鬓霜白趋埃尘":两边的鬓发都雪白得了,还要在尘埃中趋奉奔波。

# 趋埃尘:流落风尘,借指政治上被冷落。,霜:一作雪。

"乾愁漫解坐自累":这无端的愁绪,想要摆脱,却反而更受其累,

# 坐自累:因而自寻烦恼。,漫解:枉解,难以解脱。漫:胡乱。,乾愁:空自愁苦。

"与众异趣谁相亲":自已的情趣与众不同,又有谁来与自已相亲呢。

# 异趣:志趣不同。

"数杯浇肠虽暂醉":虽然有几杯酒灌入愁肠可以得到暂时的醉倒,

# 数杯浇肠:指饮酒。

"皎皎万虑醒还新":但那明明白白的千思万虑,一到醒来,就依旧又真切地出现了。

# 皎皎:显明。

"百年未满不得死":既来人生百年的大限还没有满,暂时又不会死去,

# 百年未满:即死期未至。百年:古人习惯,称死为“百年”。

"且可勤买抛青春":那就殷勤地多买些酒来送走这春天的光阴吧。

# 青春:旧注:酒名,唐人名酒多以春。,且可:且,姑且,暂且。可,是语助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感春四首》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组七言古诗。该组诗开篇刻画“东西南北皆欲往”却困于现实的志士形象,因客观阻碍与物质限制,致使其抱负难展;继而写在圣明君主统治下,志士自叹无用;再以肌体衰老、学识局限,展现其自信渐失的过程;最终,志士无奈借酒消愁,终结此生。全诗笔力雄健,却将人生挫折的深沉之感展露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春,韩愈任职于江陵府,担任法曹参军。法曹参军官阶为正七品下,品第介于中县县令与中下县县令之间,社会地位较为低微。任职期间,参军常遭主司斥责,甚至面临鞭鞑刑罚的潜在威胁。韩愈对此处境极为不满,内心苦闷郁结。《感春四首》或是触及时局而抒怀,或是因具体事件有感而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古诗,也是一组感怀诗。诗歌描绘了一位胸怀壮志却困于现实、自叹无用,最终因衰老与学识局限而无奈借酒消愁的志士形象,表达了深沉的人生挫折感。

2. 写作手法

反衬:乐景衬哀情,“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以明丽春景反衬内心愁绪。绚烂春光中,诗人却因“东西南北失路”困于贬谪,良辰美景反成愁绪注脚,如《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般,以乐景的热烈对比哀情的深沉,强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3. 分段赏析

其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两句以疑问起笔,直抒胸臆。前句抛出内心追寻的疑问,后句点明情感丰沛却因地域遥远而难以触及的无奈,奠定了全诗惆怅基调。“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进一步描绘心中渴望四处闯荡的志向,却被千山万水无情阻隔,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是对春日美景的描写,春风拂过园林,百花盛开,朝阳照耀房屋,百鸟啼鸣,画面绚烂生动。然而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春光却无法消解诗人心中的愁绪。“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则表明诗人借酒消愁,试图以醉意忘却烦恼,却发出“一生长恨”的悲叹,凸显出其面对困境无法挣脱的深深无奈与遗憾。其二:“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开篇便打破传统悲秋论调,直言春天最令人悲伤,新颖独特。“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描绘出春天繁花似锦、绿草如茵,阳光普照的景象,却暗含时光流逝的紧迫感。“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细致刻画了春天里蜂鸟喧闹,然而繁花却难以挽留,纷纷被风吹落的情景,与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情景相似,借景抒发对美好易逝的惋惜。“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以秋霜作比,认为秋霜虽凛冽,但摧落老物无人怜惜,更反衬出春天美好事物消逝带来的悲感。“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直接表明诗人因春悲愁,唯有借酒消愁,抛开外界一切的心境。“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几句对李杜、屈原进行议论,赞扬李杜放达不羁、借酒抒怀创作众多诗文,又以看似批判屈原不肯随波逐流的口吻,实则暗含对屈原坚守自我的敬佩,也借此表明自己的心志。“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表面歌颂朝政清明,自己却只能从早到晚借酒消愁,实则暗藏讽刺,将内心的愤懑之情委婉道出。其三:“朝骑一马出,暝就一床卧”两句简洁勾勒出诗人一天的生活状态,早上骑马出门,晚上卧床休息,单调乏味,展现出生活的空虚与无聊。“诗书渐欲抛,节行久已惰”进一步说明诗人对诗书逐渐失去兴趣,连自己的节操品行也日渐懈怠,凸显出其精神上的消极变化。“冠敧感发秃,语误惊齿堕”通过描写帽子歪斜感叹头发脱落,说话失误惊讶牙齿掉落,以身体衰老的细节,强化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孤负平生心,已矣知何奈”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深刻反思,直言辜负了平生志向,却又无可奈何,饱含着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其四:“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独宿荒陂射凫雁,卖纳租赋官不嗔。归来欢笑对妻子,衣食自给宁羞贫”几句,诗人表达了对江边渔人生活的羡慕,他们能够撒网捕鱼、射猎凫雁,缴纳租赋后能与家人欢笑相对,虽生活清贫却自在满足。“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祗足劳精神”则点明自己因读书明理,反而劳神费心,抒发了书生无用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以画蛇添足为喻,表明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只能在尘世中奔波,两鬓斑白,充满无奈。“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直言忧愁难以消解,反而拖累自己,且因志趣与众人不同而无人理解。“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写诗人借酒浇愁,虽能短暂沉醉忘却烦恼,但酒醒后忧虑又涌上心头,感慨人生漫长,只能用酒来消磨时光,将诗人内心的悲苦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四首诗抒情视角各异,后两首虽未着力写春,却都真切反映出当时韩愈内心的苦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韩退之诗云:“酩酊马上知为谁?”此七字用意哀怨,过于痛哭。

宋学者许颉《许彦周诗话》

# 《感春》,谓春风漫诞之可悲甚于秋霜摧落之不足惜。此意亦奇。东坡谓:“春蟾投醪光陆离,不比秋光,只为离人照断肠。”皆是此意翻出。

宋学者黄震《黄氏日钞》

# 昌黎诗极有古音,惜其不由正道,反为盘空硬语,以文人诗,欲自成一家言,难矣!然集中《琴操》《秋怀》《醉赠张秘书》《山石》《雉带箭》《谒衡岳》《县斋有怀》数篇,居然大家规范。其“露泫秋树高,虫吊寒夜永”,“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青天白日花草丽”,此等句亦是不凡。

清学者黄子云《野鸿诗的》

# 朱彝尊曰:两语工(“春风吹园”二句下)。

清词人、学者朱彝尊《批韩诗》

# 第一首比兴无端,虽出张衡,实已过之。

清学者程学恂《韩诗臆说》

# 此“圣”字用徐邈“中圣人”之语,注谓伤其违圣之达节者,非(“不到圣处”句下)。

清学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朱彝尊曰:意新语奇,则故为生硬(“杂花妆林”二句下)。何焯曰:翻案。张鸿曰:意句均奇崛(“岂如秋霜”二句下)。

清词人、学者朱彝尊《批韩诗》

# 《感春》第二首,兴比。本言近学三人,而故非之,曲折。“岂如”句,折深。“近怜”四句,以旷为愤,放纵豪阔,意高,胸襟远大,势亦阔远。“平明”句,不得职之故。深,开荆公。

清学者方东树《昭昧詹言》

# 退之《感春》诗:“近怜李杜无检.....不到圣处宁非痴?”大似史论,实惊人语也。渠欲到圣处,不愧所言。

清学者马星翼《东泉诗话》

# 第二首直用《楚辞》语,明其所感同也。满怀郁郁,感时伤老,遂欲寄情于酒,而笑屈原之不饮,皆极无聊之词,非平平论古。此公自写心事,借屈原以寄慨耳,非论屈原也。注言“非圣人推移之意”,迁阔无当。圣处确是指酒。李白诗“醉月频中圣”,在唐时固多用之。观此诗前言“径须沽酒饮”,“长醉多文辞”,而末以“酩酊马上”结之,知此皆以酒言。若拘定本文圣人能与世推移,则与前后都不关照,且如何加“宁非痴”三字?此固哉高叟不可与言诗也(“不到圣处”句下)。所感如此,忧危甚矣。然偏说尧、舜明四目者,体应如此,言之者无罪也(“幸逢尧舜”句下)。

清诗人程学恂《韩诗臆说》

# 汪琬曰:以“暂醉”应前“长醉”、“取醉”语,更深人一层。妙(“数杯浇肠”句下)。

清词人、学者朱彝尊《批韩诗》

# 似怨矣,却不怒(“今者无端”二句下)。

清学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末首郁愤极矣,吐为此吟,其音悲而远。至“皎皎万虑醒还新”,可以泣鬼神矣。

清诗人程学恂《韩诗臆说》

# 《四愁》《十八拍》之间,而笔力逾健。

清学者何焯《义门读书记》

# 《秋怀诗》,当知其所怀何怀;《感春诗》,当知其所感何感。原本尚有五言一章云:“诗书渐欲抛,节行久已惰”;“孤负平生必,已矣知何奈”。则知此三章所感,即文集《五箴》所谓“聪明不及于前时,闻道日负其初心”者也;又即《楚辞》所谓“汨予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者也。“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此进不得有为于时也。“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此退不能自进于道也。不然,首章“情多地遐遍处处”,“一生长恨奈何许”,果何所思,何所恨耶?次章“春气漫诞最可悲”,“白日座上倾天维”,果何所悲,何所惜耶?三章“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果何所虑耶?公《与孟尚书书》“仆且潜究其得失之故,献之乎吾相,致之乎吾君,下犹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犹将耕于宽闲之野,钓乎寂寞之滨”是也。故君子功业欲其及时,行道悲其逝水。

近代陈沆《诗比兴笺》

# 取调生新,一洗纤称之习。

清汪森《韩柳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子昂《感遇·之九》

下一篇:唐·王维《寄河上段十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