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思兮在何所":我所思念的人儿啊你在哪里,
# 兮:语气助词,这首诗仿东汉张衡《四愁诗》的格式。第一句就是由《四愁诗》的“我所思兮在太山”变化而来的。
"情多地遐兮遍处处":他多情而路远,在各地居处。
# 地遐:地远。
"东西南北皆欲往":我想走遍东南西北去寻找他,
# 往:去,追求。
"千江隔兮万山阻":但千万条江水和千万座山,都将我阻隔。
"春风吹园杂花开":春风吹拂着园林,各种各样的鲜花都开遍,
"朝日照屋百鸟语":早晨的太阳照进屋内,百鸟在屋檐下宛转鸣叫。
"三杯取醉不复论":喝上三杯酒,求得一醉,其他不必再说,
"一生长恨奈何许":人生充满着永久的怅恨,又能将它怎么办呢。
# 奈何许:怎么办。
"皇天平分成四时":皇天把年年平分成四季,
#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皇天:天。皇,尊词。
"春气漫诞最可悲":而春气弥漫的日子最令人感到悲伤。
# 最可悲:意谓春天最容易动人的伤感之情。,漫诞:春风飘荡的样子。
"杂花妆林草盖地":各种各样的鲜花妆点着树林,绿草如茵覆盖着大地,
# 妆:妆饰。
"白日坐上倾天维":坐在那儿可以看到太阳渐渐从天空斜倾下来。
# 天维:天幕。,白日:太阳。
"蜂喧鸟咽留不得":蜂蝶喧闹,百鸟鸣叫,却也留不住时光的消逝,
# 留不得:不能留,指春光留不住。,咽:悲鸣。,喧:鸣叫。
"红萼万片从风吹":千万片红色的花瓣都随风吹落在地上。
# 从:随。,红萼:红花。
"岂如秋霜虽惨冽":哪儿象肃杀的秋霜,它虽然惨烈寒冷,
# 惨冽:阴森寒冷。,岂如:不如。
"摧落老物谁惜之":但只摧落那些没人怜惜的衰老之物。
# 老物:指秋天衰老的植物。
"为此径须沽酒饮":为了这种缘故就必须买酒痛饮,
# 沽酒:买酒。,径:直。
"自外天地弃不疑":将自己置身于天地之外而抛弃一切烦恼。
# 自外天地:置身于天地之外。
"近怜李杜无检束":近世的人中我最爱李白和杜甫的无拘无束,
# 无检束:不拘束自己。,杜:指唐代诗人杜甫。,李:指唐代诗人李白。,怜:喜爱。
"烂漫长醉多文辞":他们天真烂漫,终年长醉,写出许多美好的诗篇。
# 文辞:指诗作。,烂漫:指饮酒沉醉后放浪形骸的样子。
"屈原离骚二十五":屈原写有《离骚》等二十五篇楚辞,
# 离骚:《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二十五:屈原流传下来的作品共二十五篇。,屈原:战国时楚国爱国主义诗人。
"不肯餔啜糟与醨":他不愿意吃世俗的酒糟与薄酒而和俗人同醉。
# 醨:薄酒。,糟:酒槽,借指酒。,餔啜:喝,饮。餔:一作哺。
"惜哉此子巧言语":真可惜啊,屈原虽然为人善于文辞,
# 此子:指屈原。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不到圣处宁非痴":但没有能达到“圣人”的地步不也太痴心了吗。
# 宁:岂。,不到圣处:即不饮美酒。圣:借指美酒。古人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幸逢尧舜明四目":现在幸亏遇上了尧舜一般的明君,能够明察四方,
# 明四目:《尚书 ·舜典》有“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的话,意思是广开门路以招贤俊,多视多听以决壅蔽。,尧舜:古代两位贤君。此借以颂美宪宗李纯。
"条理品汇皆得宜":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而品评录有人才也非常恰当。
# 条理品汇:指处理国家大政既有条理,又有轻重缓急的次序。
"平明出门暮归舍":我平明出门到黄昏才回到官舍,
# 平明:早晨。
"酩酊马上知为谁":那个在马上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你们一看就知道是谁了。
# 酩酊:大醉的样子。
"朝骑一马出":早晨我骑着一匹马出门游荡,
"暝就一床卧":黄昏以后又就着一床睡觉。
# 暝:黄昏,傍晚。此借指黑夜。
"诗书渐欲抛":诗书也渐渐地被我抛弃在脑后,
"节行久已惰":对自己的行为有所修养也懒惰而不肯去管。
# 节行:品德。
"冠欹感发秃":戴的帽子斜了,就深切地感受到头发变少,
# 发秃:指因愁闷而头发脱落稀少。,欹:歪斜。
"语误惊齿堕":说话出现错误也悲伤于牙齿的掉落。
# 齿堕:齿落。,惊:一作悲。,语误:指说话不清楚。
"孤负平生心":孤独惆怅,就这样辜负了一生的心愿,
# 平生心:指自己政治上的抱负。,孤负:即辜负。
"已矣知何奈":往事成烟,我还能怎样。
# 何奈:怎么办。奈:一作那。,知:一作如。,已矣:完了。伤感之词。
"我恨不如江头人":我恨自己不如那江边的渔人,
"长网横江遮紫鳞":他们在江水中用长网横截江水来捕鱼。
# 紫鳞:鲤鱼。,遮:拦,捕。
"独宿荒陂射凫雁":独自住宿在荒凉的池塘边射杀野鸭,
# 凫:野鸭。,荒陂:荒凉的江岸。
"卖纳租赋官不嗔":卖了来交纳租赋,也不惹官家生气。
# 嗔:怒 。,纳:交纳。,卖:指卖凫、雁和鱼。
"归来欢笑对妻子":回到家里与妻子儿女欢笑在一起,
# 妻子:老婆、孩子。
"衣食自给宁羞贫":吃的穿的都能自给自足,也不会为贫穷而感到羞耻。
# 羞贫:以贫为羞。,宁:岂,那里。,自给:自给自足。
"今者无端读书史":现在我无缘无故读了许多书史,
# 史:历史书。,书:指儒家经典。,无端:无缘无故。,今者:如今,现在。
"智慧只足劳精神":有了知识也只是徒自费神罢了。
"画蛇著足无处用":好比画蛇添足而一无用处,
# 画蛇著足:即“画蛇添足”之意。
"两鬓霜白趋埃尘":两边的鬓发都雪白得了,还要在尘埃中趋奉奔波。
# 趋埃尘:流落风尘,借指政治上被冷落。,霜:一作雪。
"乾愁漫解坐自累":这无端的愁绪,想要摆脱,却反而更受其累,
# 坐自累:因而自寻烦恼。,漫解:枉解,难以解脱。漫:胡乱。,乾愁:空自愁苦。
"与众异趣谁相亲":自已的情趣与众不同,又有谁来与自已相亲呢。
# 异趣:志趣不同。
"数杯浇肠虽暂醉":虽然有几杯酒灌入愁肠可以得到暂时的醉倒,
# 数杯浇肠:指饮酒。
"皎皎万虑醒还新":但那明明白白的千思万虑,一到醒来,就依旧又真切地出现了。
# 皎皎:显明。
"百年未满不得死":既来人生百年的大限还没有满,暂时又不会死去,
# 百年未满:即死期未至。百年:古人习惯,称死为“百年”。
"且可勤买抛青春":那就殷勤地多买些酒来送走这春天的光阴吧。
# 青春:旧注:酒名,唐人名酒多以春。,且可:且,姑且,暂且。可,是语助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古诗,也是一组感怀诗。诗歌描绘了一位胸怀壮志却困于现实、自叹无用,最终因衰老与学识局限而无奈借酒消愁的志士形象,表达了深沉的人生挫折感。
2. 写作手法
反衬:乐景衬哀情,“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以明丽春景反衬内心愁绪。绚烂春光中,诗人却因“东西南北失路”困于贬谪,良辰美景反成愁绪注脚,如《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般,以乐景的热烈对比哀情的深沉,强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3. 分段赏析
其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两句以疑问起笔,直抒胸臆。前句抛出内心追寻的疑问,后句点明情感丰沛却因地域遥远而难以触及的无奈,奠定了全诗惆怅基调。“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进一步描绘心中渴望四处闯荡的志向,却被千山万水无情阻隔,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是对春日美景的描写,春风拂过园林,百花盛开,朝阳照耀房屋,百鸟啼鸣,画面绚烂生动。然而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春光却无法消解诗人心中的愁绪。“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则表明诗人借酒消愁,试图以醉意忘却烦恼,却发出“一生长恨”的悲叹,凸显出其面对困境无法挣脱的深深无奈与遗憾。其二:“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开篇便打破传统悲秋论调,直言春天最令人悲伤,新颖独特。“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描绘出春天繁花似锦、绿草如茵,阳光普照的景象,却暗含时光流逝的紧迫感。“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细致刻画了春天里蜂鸟喧闹,然而繁花却难以挽留,纷纷被风吹落的情景,与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情景相似,借景抒发对美好易逝的惋惜。“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以秋霜作比,认为秋霜虽凛冽,但摧落老物无人怜惜,更反衬出春天美好事物消逝带来的悲感。“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直接表明诗人因春悲愁,唯有借酒消愁,抛开外界一切的心境。“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几句对李杜、屈原进行议论,赞扬李杜放达不羁、借酒抒怀创作众多诗文,又以看似批判屈原不肯随波逐流的口吻,实则暗含对屈原坚守自我的敬佩,也借此表明自己的心志。“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表面歌颂朝政清明,自己却只能从早到晚借酒消愁,实则暗藏讽刺,将内心的愤懑之情委婉道出。其三:“朝骑一马出,暝就一床卧”两句简洁勾勒出诗人一天的生活状态,早上骑马出门,晚上卧床休息,单调乏味,展现出生活的空虚与无聊。“诗书渐欲抛,节行久已惰”进一步说明诗人对诗书逐渐失去兴趣,连自己的节操品行也日渐懈怠,凸显出其精神上的消极变化。“冠敧感发秃,语误惊齿堕”通过描写帽子歪斜感叹头发脱落,说话失误惊讶牙齿掉落,以身体衰老的细节,强化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孤负平生心,已矣知何奈”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深刻反思,直言辜负了平生志向,却又无可奈何,饱含着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其四:“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独宿荒陂射凫雁,卖纳租赋官不嗔。归来欢笑对妻子,衣食自给宁羞贫”几句,诗人表达了对江边渔人生活的羡慕,他们能够撒网捕鱼、射猎凫雁,缴纳租赋后能与家人欢笑相对,虽生活清贫却自在满足。“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祗足劳精神”则点明自己因读书明理,反而劳神费心,抒发了书生无用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以画蛇添足为喻,表明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只能在尘世中奔波,两鬓斑白,充满无奈。“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直言忧愁难以消解,反而拖累自己,且因志趣与众人不同而无人理解。“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写诗人借酒浇愁,虽能短暂沉醉忘却烦恼,但酒醒后忧虑又涌上心头,感慨人生漫长,只能用酒来消磨时光,将诗人内心的悲苦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四首诗抒情视角各异,后两首虽未着力写春,却都真切反映出当时韩愈内心的苦闷。
# 韩退之诗云:“酩酊马上知为谁?”此七字用意哀怨,过于痛哭。
宋学者许颉《许彦周诗话》
# 《感春》,谓春风漫诞之可悲甚于秋霜摧落之不足惜。此意亦奇。东坡谓:“春蟾投醪光陆离,不比秋光,只为离人照断肠。”皆是此意翻出。
宋学者黄震《黄氏日钞》
# 昌黎诗极有古音,惜其不由正道,反为盘空硬语,以文人诗,欲自成一家言,难矣!然集中《琴操》《秋怀》《醉赠张秘书》《山石》《雉带箭》《谒衡岳》《县斋有怀》数篇,居然大家规范。其“露泫秋树高,虫吊寒夜永”,“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青天白日花草丽”,此等句亦是不凡。
清学者黄子云《野鸿诗的》
# 朱彝尊曰:两语工(“春风吹园”二句下)。
清词人、学者朱彝尊《批韩诗》
# 第一首比兴无端,虽出张衡,实已过之。
清学者程学恂《韩诗臆说》
# 此“圣”字用徐邈“中圣人”之语,注谓伤其违圣之达节者,非(“不到圣处”句下)。
清学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朱彝尊曰:意新语奇,则故为生硬(“杂花妆林”二句下)。何焯曰:翻案。张鸿曰:意句均奇崛(“岂如秋霜”二句下)。
清词人、学者朱彝尊《批韩诗》
# 《感春》第二首,兴比。本言近学三人,而故非之,曲折。“岂如”句,折深。“近怜”四句,以旷为愤,放纵豪阔,意高,胸襟远大,势亦阔远。“平明”句,不得职之故。深,开荆公。
清学者方东树《昭昧詹言》
# 退之《感春》诗:“近怜李杜无检.....不到圣处宁非痴?”大似史论,实惊人语也。渠欲到圣处,不愧所言。
清学者马星翼《东泉诗话》
# 第二首直用《楚辞》语,明其所感同也。满怀郁郁,感时伤老,遂欲寄情于酒,而笑屈原之不饮,皆极无聊之词,非平平论古。此公自写心事,借屈原以寄慨耳,非论屈原也。注言“非圣人推移之意”,迁阔无当。圣处确是指酒。李白诗“醉月频中圣”,在唐时固多用之。观此诗前言“径须沽酒饮”,“长醉多文辞”,而末以“酩酊马上”结之,知此皆以酒言。若拘定本文圣人能与世推移,则与前后都不关照,且如何加“宁非痴”三字?此固哉高叟不可与言诗也(“不到圣处”句下)。所感如此,忧危甚矣。然偏说尧、舜明四目者,体应如此,言之者无罪也(“幸逢尧舜”句下)。
清诗人程学恂《韩诗臆说》
# 汪琬曰:以“暂醉”应前“长醉”、“取醉”语,更深人一层。妙(“数杯浇肠”句下)。
清词人、学者朱彝尊《批韩诗》
# 似怨矣,却不怒(“今者无端”二句下)。
清学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末首郁愤极矣,吐为此吟,其音悲而远。至“皎皎万虑醒还新”,可以泣鬼神矣。
清诗人程学恂《韩诗臆说》
# 《四愁》《十八拍》之间,而笔力逾健。
清学者何焯《义门读书记》
# 《秋怀诗》,当知其所怀何怀;《感春诗》,当知其所感何感。原本尚有五言一章云:“诗书渐欲抛,节行久已惰”;“孤负平生必,已矣知何奈”。则知此三章所感,即文集《五箴》所谓“聪明不及于前时,闻道日负其初心”者也;又即《楚辞》所谓“汨予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者也。“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此进不得有为于时也。“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此退不能自进于道也。不然,首章“情多地遐遍处处”,“一生长恨奈何许”,果何所思,何所恨耶?次章“春气漫诞最可悲”,“白日座上倾天维”,果何所悲,何所惜耶?三章“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果何所虑耶?公《与孟尚书书》“仆且潜究其得失之故,献之乎吾相,致之乎吾君,下犹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犹将耕于宽闲之野,钓乎寂寞之滨”是也。故君子功业欲其及时,行道悲其逝水。
近代陈沆《诗比兴笺》
# 取调生新,一洗纤称之习。
清汪森《韩柳诗选》
上一篇:唐·陈子昂《感遇·之九》
下一篇:唐·王维《寄河上段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