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ài
zhōng
láng
fén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1
fén
líng
luò
huā
chūn
wén
shuō
zhōng
láng
yǒu
hòu
shēn
jīn
ài
cái
fēi
pāo
xīn
zuò
rén

译文

古坟零落唯有野花正逢春,我听说蔡中郎也有了后身。如今爱惜人才已不如昔日,不要白白抛掷才华作诗人。

逐句剖析

"古坟零落野花春":古坟零落唯有野花正逢春,

# 零落:衰颓败落。

"闻说中郎有后身":我听说蔡中郎也有了后身。

# 闻说中郎有后身:闻说,犹听说。后身,佛教有“三世”之说,谓人死后转世之身为“后身”。《太平御览》载,张衡死的那一天,蔡邕的母亲刚好怀孕。张、蔡二人,才貌非常相似,因此人们都说蔡邕是张衡的后身。这里诗人在传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想:既然蔡邕是张衡的后身,那么蔡邕死后也应该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如今爱惜人才已不如昔日,

# 昔日:往日;从前。

"莫抛心力作词人":不要白白抛掷才华作诗人。

# 莫抛心力作词人:蔡邕曾赏识王粲,欲以藏书赠之,诗人感伤今日无爱才如蔡邕者,所以这样说。心力,指精神与体力。词人:擅长文辞的人,指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蔡中郎坟》是温庭筠创作的怀古咏史诗作。作品开篇以荒冢残碑的实景切入,继而将笔锋转向长眠地下的东汉文豪蔡邕。后两联通过古今时空的交错,既展露了诗人沉郁悲凉的身世境遇,更深刻折射出封建时代文人“才命相妨”的集体困境。全篇以质朴的语言与浓烈的情感形成张力,既有历史流转的苍凉叹息,更凝聚着晚唐寒士阶层的精神呐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蔡中郎坟》的创作背景与东汉文士蔡邕的葬地密切相关。据史载,蔡邕逝后归葬毗陵故里(今江苏常州尚宜乡互村)。此诗融入了春日时节的景物特征,考其写作时间,当为唐武宗会昌三年(843)春,温庭筠自江南吴地北归长安,行经常州古驿道时,于行旅途中触景生情,借古墓抒怀而成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咏史诗。介绍了​​东汉名士蔡邕荒坟零落的景象​​,描绘了​​古墓野花与历史沧桑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晚唐人才凋敝的愤懑​​,营造了​​今昔盛衰交织的悲凉意境​​。

2. 写作手法

以实写虚:“古坟零落野花春”以野花逢春的热闹繁盛(“春”字强化生机),反衬蔡邕古坟的残破荒凉,形成自然生机与历史沧桑的强烈对比,暗含今昔盛衰之叹。用典:“闻说中郎有后身”化用张衡转世为蔡邕的传说(典出殷芸《小说》),将历史人物关系虚化为“后身”意象,既扣合蔡邕墓的题眼,又将诗意从吊古引向讽今。双关:“莫抛心力作词人”兼具自警与劝世双重意蕴:既是对自我及同代文人的警示,又暗含对当权者的棒喝。未明言“谁”应珍惜人才,使批判对象既指向朝廷,又涵盖整个时代。象征:“古坟零落野花春”中“野花”既象征自然生命力对历史遗存的侵蚀,又暗喻当代文人在荒芜文坛的孤独坚守。

3. 分段赏析

“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以荒芜古坟与春日野花的对比切入,描绘蔡邕墓的萧瑟景象。“零落”二字点明坟茔历经沧桑后的衰颓,而“野花春”则以蓬勃生机反衬古迹的寂寥,暗示历史变迁中的今昔反差。次句化用蔡邕为张衡转世的典故,通过“闻说”一词模糊虚实,既呼应了民间对才人精神传承的想象,又巧妙将诗意从吊古转向讽今,为后文埋下伏笔。“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直抒胸臆,揭露晚唐社会对文人的压抑。诗人以蔡邕的际遇为参照,指出东汉虽政治腐朽,但蔡邕尚因才学被董卓强征为官,而当下连这种“被迫赏识”的境遇亦不可得。“今日爱才非昔日”以反讽笔法,暗示当权者对人才的漠视更甚于前朝,形成尖锐的时代批判。末句“莫抛心力作词人”既是自警,亦是对寒士群体的疾呼,凝聚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绝望,语言直率而情感激切。

4. 作品点评

此诗以古墓为载体,融咏史、抒怀、讽喻于一体,语言质朴而情感浓烈,堪称晚唐咏史诗中的“寒士悲歌”,与《过陈琳墓》并称温庭筠怀古双璧,而愤激之情尤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借古人发泄,立意遂远。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此感己不为人知而作。以蔡邕曾识王粲,欲以藏书赠之,伤今日无爱才如蔡者,故有“莫抛心力”之句。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清江《送婆罗门》

下一篇:唐·李山甫《牡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