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íng
qiū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tíng
qiū
zhǐ
zhū
gòng
shēng
shí
jiān
yǒu
téng
rào
zhī
shàng
xiāng
gōu
lián
xià
chuí
shù
diān
yún
lián
zhāo
chū
dōng
cháng
zuò
西
piān
zài
西
cháng
zuò
dōng
biān
dāng
zhòu
zài
shàng
zài
zhōng
yāng
jiān
yǎng
shì
qīng
qīng
shàng
jiàn
xiān
chuān
穿
zhāo
shí
qiě
jiǔ
xuán
zhuó
zhuó
chén
xiāng
míng
zhū
lián
lián
yuè
lái
zhào
zhī
qiàn
qiàn
shēng
yān
wán
dùn
chóng
zāo
qiū
qiān
lái
shàng
jiàn
kěn
dào
quán
mén
qián
quán
mén
zhòng
suǒ
yǒu
dòng
bǎi
qiān
jiǔ
niú
máo
wèi
zài
duō
shǎo
jiān
wǎng
wǎng
lián

译文

庭院楸树仅五棵,同生于十步之内。每株皆有藤蔓缠绕,枝干在顶端交错连结。低处枝叶垂落地面,树梢高耸入云相连。朝阳升起于树东,我常坐于树西侧。夕阳沉落于树西,我常坐于树东侧。正午烈日悬顶时,我坐于树荫中央。抬头见枝叶苍翠,密叶遮蔽不见天光。早晚无日光时,我仍徘徊八九回。晨露晶莹带清香,露珠如串联的明珠。夜月映照楸树时,枝叶鲜翠似生青烟。我本已愚笨迟钝,偏又受五楸羁绊。宾客来访尚且不见,岂愿趋附权贵之门。权贵门前众人争赴,宾客动辄成百上千。如九牛失一毛,多一人少一人无足轻重。既无值得眷顾之事,不趋附反显孤清。

逐句剖析

"庭楸止五株":庭院楸树仅五棵,

"共生十步间":同生于十步之内。

"各有藤绕之":每株皆有藤蔓缠绕,

"上各相钩联":枝干在顶端交错连结。

"下叶各垂地":低处枝叶垂落地面,

"树颠各云连":树梢高耸入云相连。

"朝日出其东":朝阳升起于树东,

"我常坐西偏":我常坐于树西侧。

"夕日在其西":夕阳沉落于树西,

"我常坐东边":我常坐于树东侧。

"当昼日在上":正午烈日悬顶时,

"我在中央间":我坐于树荫中央。

"仰视何青青":抬头见枝叶苍翠,

"上不见纤穿":密叶遮蔽不见天光。

"朝暮无日时":早晚无日光时,

"我且八九旋":我仍徘徊八九回。

"濯濯晨露香":晨露晶莹带清香,

"明珠何联联":露珠如串联的明珠。

"夜月来照之":夜月映照楸树时,

"茜茜自生烟":枝叶鲜翠似生青烟。

"我已自顽钝":我本已愚笨迟钝,

# 钝:一作滞。

"重遭五楸牵":偏又受五楸羁绊。

"客来尚不见":宾客来访尚且不见,

"肯到权门前":岂愿趋附权贵之门。

"权门众所趋":权贵门前众人争赴,

"有客动百千":宾客动辄成百上千。

"九牛亡一毛":如九牛失一毛,

"未在多少间":多一人少一人无足轻重。

"往既无可顾":既无值得眷顾之事,

"不往自可怜":不趋附反显孤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庭楸》是中唐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细致描绘了庭院中楸树枝叶繁茂的景象及诗人在楸树荫下的生活状态,以比喻手法展现楸树在晨露夜月中的美好姿态;后八句直抒胸臆,借对楸树的“牵系”表明疏离权贵、不趋炎附势的立场与孤高品格,展现了诗人远离权贵、甘于清贫的生活态度和独立不阿的精神追求。全诗情景结合,情感表达鲜明,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时,楸树因高大挺拔、花多盖冠常被栽种于庭院,被赞为“美木”。当时社会存在趋附权势之风,韩愈借楸树不趋附权门的意象,赞颂高尚品格,同时讽喻这一不良世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庭院里楸树“高花一万层”的繁茂景象,赞美它挺拔不屈、不巴结权贵的高洁品性,借楸树打比方,表达了对当时人们趋炎附势风气的讽刺,体现出对高尚品格的看重和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批评。

2. 分段赏析

“庭楸止五株,共生十步间”,开篇就说庭院里有五棵楸树,都长在十步左右的地方。就像在说家门口的寻常事,简单直白地交代了楸树的数量和生长范围,让人一下子就对这些树有了基本印象。“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写每棵楸树都有藤蔓缠绕着,枝叶在树顶上相互勾连在一起。细致地描绘出楸树和藤蔓相依相缠的样子,画面感很强,仿佛能看到它们缠绕生长的模样。“下叶各垂地,树颠各云连”,低处的叶子一直垂到地上,树顶的枝叶好像和天上的云彩连在了一起。从上下两部分描写楸树的形态,突出了它长得高大又茂盛,让人能想象出楸树蓬勃的生机。“朝日出其东,我常坐西偏”,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我常常坐在楸树西边。通过写自己的位置随太阳变化,体现出和楸树的亲近,也暗示楸树能挡住东边的阳光,带来阴凉。“夕日在其西,我常坐东边”,傍晚太阳转到西边,我就常常坐在楸树东边。和上句对应,继续写自己靠着楸树乘凉的日常,让人感受到诗人和楸树相伴的惬意。“当昼日在上,我在中央间”,中午太阳在头顶的时候,我就坐在楸树中间。还是写自己在楸树周围的活动,进一步说明楸树遮阳的作用,以及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抬头看楸树,叶子长得又青又密,连一点细小的缝隙都没有。具体写出楸树枝叶的浓密,让人感受到它旺盛的生命力。“朝暮无日时,我且八九旋”,早晚没有太阳的时候,我也常常在楸树周围转来转去。简单的动作描写,流露出诗人对楸树的喜爱,好像离不开这几棵树似的。“濯濯晨露香,明珠何联联”,清晨的楸树带着露水,干干净净的,还散发着香气,露珠像一串串明珠挂在上面。描绘出早晨楸树的清新美好,让人仿佛能闻到露水的清香。“夜月来照之,蒨蒨自生烟”,夜晚月亮照在楸树上,枝叶显得鲜艳好看,还像有一层薄雾缭绕着。写出了夜晚楸树的朦胧美,给楸树增添了几分诗意。“我已自顽钝,重遭五楸牵”,诗人说自己本来就迟钝,现在又被这五棵楸树牵绊住了。其实是在说自己沉醉在和楸树相伴的生活里,不想被其他事情打扰。“客来尚不见,肯到权门前”,有客人来都懒得见,更别说会跑到权贵门前去巴结了。借自己的态度,暗示楸树也和自己一样,不趋附权贵,有自己的骨气。“权门众所趋,有客动百千”,权贵门前是大家都想去的地方,来往的客人常常有几百上千。描写出当时人们追捧权贵的景象,和楸树以及诗人的态度形成对比。“九牛亡一毛,未在多少间”,就算在权贵门前少了自己这一个人,也像九头牛身上少了一根毛一样,不算什么。用通俗的比喻,表达出诗人对趋炎附势行为的不屑。“往既无可顾,不往自可怜”,去权贵门前没什么值得留恋的,那些跑去巴结的人才真正让人觉得可怜。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坚守自己的选择,同时讽刺了那些趋附权贵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古意》

下一篇:唐·刘禹锡《白鹭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