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为襟袖玉为冠":雾气当作她的衣襟衣袖,美玉当作她的冠冕,
# 雾为襟袖:犹言襟袖如雾縠,谓襟袖轻薄,有如轻纱。
"半似羞人半忍寒":一半像羞涩躲闪,一半像强忍寒凉。
# 似:玉山樵人本作“是”。
"别易会难长自叹":离别轻易、相见却难,只能常常独自叹息,
"转身应把泪珠弹":转身的时候,想必正把泪珠悄悄弹落。
# 把:《全唐诗》吴校本均校:一作“取”。《万首唐人绝句》卷五十作“取”。
"桃花脸薄难藏泪":桃花般娇嫩的脸颊,藏不住泪水,
# 薄:谓皮肤细腻,有似吹弹得破般。,桃花脸:似桃花一般美艳之脸。
"柳叶眉长易觉愁":柳叶般纤长的眉毛,轻易便显露出愁绪。
# 长:《全唐诗》吴校本均校:“一作浓”。,柳:统签本、《全唐诗》吴校本均校:“一作桂”。按:《万首唐人绝句》卷五十作“桂”。
"密迹未成当面笑":还没到能当面坦然欢笑的亲近地步,
# 密迹:此谓男女之间隐秘亲密之形迹。密:一作形。
"几回抬眼又低头":几次抬头望他,又慌忙低下头来。
"半身映竹轻闻语":半个身影映在竹林间,轻声说着话,
"一手揭帘微转头":一只手掀起帘子,微微转过头来。
# 揭帘:掀起门帘。
"此意别人应未觉":这份心意旁人应当没能察觉,
"不胜情绪两风流":难以抑制的情愫在两人间流转,尽显风流意韵。
# 风流:此处指男女间相恋之情怀风韵。,两:屈抄本作“却”。,情绪:缠绵的情意。,不胜:不尽、无穷。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爱情诗。诗歌描绘了女子如雾似玉的身姿、含泪的桃花脸、抬眼又低头的羞涩,以及映竹揭帘的微妙情态,借这些邂逅场景的细节,表达了相逢时的羞涩、爱慕与怅惘交织的细腻情感。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离别时的隐忍。“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以比喻勾勒女子姿态,雾气如衣襟袖口,玉饰似冠冕,既显其清雅脱俗,又藏着几分羞涩与难言的寒意(或许是离别时的心冷)。“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直抒离别之苦:相见短暂、离别容易的无奈让人暗自叹息,而转身的瞬间,强忍的泪水终于滑落。一个“应”字,未直接写泪,却让那份不愿在人前流露的脆弱更显真切。第二首:相见时的娇羞。“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以桃花喻脸颊,写她情绪波动时泪水难掩的娇弱;以柳叶状长眉,显她眉宇间挥之不去的轻愁。“密迹未成当面笑,几回抬眼又低头”聚焦细节:尚未与对方建立亲密关系,想笑却不敢坦然流露,只能反复抬头偷看又慌忙低头,将少女面对心上人时的矜持、紧张与暗生的情愫,刻画得如在眼前。第三首:相处时的默契。“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捕捉动态画面:她半个身影映在竹林间,轻声说着什么;抬手揭帘时微微转头,不经意间的姿态流露自然风情。“此意别人应未觉,不胜情绪两风流”点出二人的隐秘默契:这份悄然滋生的情意,旁人或许未能察觉,但彼此已心领神会,那份难以言说的心动与美好,在两人之间流转,尽显爱情的细腻与风流。
上一篇:唐·杜甫《早起》
下一篇:唐·张乔《题山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