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鼎煎茶面曲池":用小鼎煎茶,面对着曲折的池塘,
"白须道士竹间棋":长着白胡须的道士在竹林中下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不知是什么人在破旧的蒲葵扇上题字,
"记著南塘移树时":上面记着南塘移栽树木的时间。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修饰,仅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描绘出煎茶、道士下棋、书扇等场景,如“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便勾勒出一幅闲适的画面,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其中的生活气息。寓情于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描绘的这些生活场景之中,借对这些场景的描写,委婉地传达出一种宁静、闲适的心境,让读者在感受画面的同时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2. 分段赏析
《即目》第一句“小鼎煎茶面曲池”,“小鼎”“曲池”点明了器具和环境,诗人以小鼎煎茶,面对曲折池塘,一个简单的场景,便营造出一种悠然的氛围,体现出诗人的闲适。第二句“白须道士竹间棋”,“白须道士”的形象和“竹间棋”的场景,增添了画面的清幽之感,暗示出一种远离喧嚣的生活状态。第三句“何人书破蒲葵扇”,“书破”二字强调蒲葵扇已破旧,而有人在上面题字,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第四句“记著南塘移树时”,点明了蒲葵扇上所记之事,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
上一篇:唐·李益《送人归岳阳》
下一篇:唐·杜甫《夏日李公见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