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去京国":宣城距离京城,
# 去:距离。
"里数逾三千":路程超过三千里。
"念汝欲别我":想到你即将与我分别,
"解装具盘筵":我卸下行装备好宴席。
# 筵: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周礼》郑玄注:“筵亦席也。”,盘: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如,茶盘。菜盘。托盘。,解装:解开衣装。解,脱去,解开。装,衣装。《文选·傅毅·舞赋》:“顾形影,自整装。”解装,解开衣装。
"日昏不能散":天色已晚仍不愿散去,
"起坐相引牵":起身坐下都相互牵拉不舍。
# 引牵:牵引。引,导引。牵,拉。
"冬夜岂不长":冬夜难道不漫长,
"达旦灯烛然":我们却一直坐到天亮,灯烛彻夜燃明。
"座中悉亲故":座中的都是亲戚故旧,
# 悉:全都,一个个。当副词用。
"谁肯舍汝眠":谁肯舍下你先去安眠。
"念汝将一身":回想你孤身一人,
"西来曾几年":从西边来到这里已过几年。
"名科掩众俊":科举成名时你压倒众多才俊,
# 名科:一作科名。
"州考居吏前":州府考核也位居官吏前列。
"今从府公召":如今你应府公的征召而去,
"府公又时贤":府公又正是当世贤达。
"时辈千百人":同辈千百人中,
"孰不谓汝妍":谁不称赞你的才德出众。
"汝来江南近":你来到江南日子尚近,
"里闾故依然":乡里故旧依旧如从前。
# 里闾故依然:旧注:宣城在江之南,愈有别业在焉。
"昔日同戏儿":从前一同嬉戏的孩童,
"看汝立路边":如今看着你站在路边已是成人模样。
"人生但如此":人生不过如此,
"其实亦可怜":细想起来也实在令人感慨。
"吾老世味薄":我已年老,对世事滋味看得淡薄,
"因循致留连":因循迁延才迟迟未归。
"强颜班行内":在官场中强颜应酬,
"何实非罪愆":所作所为实则无非罪过。
"才短难自力":才智短浅难以自立,
"惧终莫洗湔":恐怕终究无法洗清过错。
"临分不汝诳":临别时不骗你,
"有路即归田":只要有机会,我就会辞官归田。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借饯行叮嘱、回忆才学往事的场景,写出了对爽的称赞、离别伤感,以及自身失意下悲世嫉俗的归隐心愿。
2. 写作手法
反衬:“冬夜岂不长”句,以冬夜本应漫长的常态,反衬出因离别不舍而觉时光短促的感受,漫长冬夜与转瞬即逝的相聚形成对照,更凸显出亲友相伴时的难分难舍。细节描写:“起坐相引牵”句,通过“起坐”“引牵”的动作细节,生动刻画了亲友在宴饮中因不舍离别而不时起身相扶、相互牵挂的情态,细腻传递出离别时的深厚情感。
3. 分段赏析
“宣城去京国,里数逾三千。念汝欲别我,解装具盘筵”,写因侄儿要去宣城而家人为他设宴饯行。“宣城去京国,里数逾三千”点明宣城离京城遥远,“三千”只是概数,意在表现路途极远,预示侄儿这是一次远行。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正如“凡送人多托酒以将念”,“念汝欲别我,解装具盘筵”便具体交代了设宴的原因与情形:想到你要和我们分别,家人便卸下正装,亲自下厨准备宴席为你饯行,字里行间满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切。“日昏不能散,起坐相引牵。冬夜岂不长,达旦灯烛然。座中悉亲故,谁肯舍汝眠”,描绘了饯别宴上的情景。家宴上众人饮酒话别,到了黄昏仍不忍散去,席间人们坐了又站起,站起又坐下,相互牵拉,内心满是恋恋不舍。冬夜本应漫长,可众人却通宵达旦,蜡烛一直燃到天亮还未休息。而这一切的原因,正是“座中悉亲故”,在座的都是你的亲朋好友,“谁肯舍汝眠”,谁又舍得在这样的离别之际安然入睡呢?这几句将长辈与亲朋对侄儿的牵挂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念汝将一身,西来曾几年”,回忆侄儿孤身西来京城,至今已过去数年,“将一身”凸显其孤单,流露出长辈对侄儿独自在外的怜惜。“名科掩众俊,州考居吏前”则夸赞侄儿才华出众,在科举中超越众人,州府考核也名列前茅,满是自豪与欣慰。“今从府公召,府公又时贤。时辈千百人,孰不谓汝妍”,写侄儿如今受到贤明府公的征召,在众多同辈人中备受称赞,既为他得到赏识而高兴,也暗含对其未来的期许。“汝来江南近,里闾故依然。昔日同戏儿,看汝立路边”,由眼前的离别联想到侄儿初来江南时的情景,家乡邻里依旧,昔日一同嬉戏的孩童如今已长大成人站在路边即将远行,今昔对比中既有对成长的感慨,也有对岁月流逝的怅然。“人生但如此,其实亦可怜”则由侄儿的经历生发出对人生的体悟,人生聚散离合、成长变迁,其中滋味令人慨叹。“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强颜班行内,何实非罪愆”,转向自身,写自己年老后对世俗之事日渐淡漠,却因循世故在官场停留,在官员行列中强颜应酬,自觉多有过失,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疲惫与愧疚。“才短难自力,惧终莫洗湔”引用“才短”的典故,坦言自己才能不足,难以振作,担心终究无法弥补过错,情感真挚恳切。结尾“临分不汝诳,有路即归田”,在离别之际向侄儿坦诚相告,若有机会便会辞官归田,既是对侄儿的承诺,也寄托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让离别多了一份对未来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