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镰欲何之":腰间挂着镰刀要去往何处,
"东园刈秋韭":到东边的菜园收割秋韭。
# 刈:割。
"世事不复论":世间的事不再谈论,
"悲歌和樵叟":和砍柴的老人一同唱着悲歌。
"开门望长川":打开门望见长长的河流,
# 长川:指灞水。
"薄暮见渔者":傍晚时分看见打鱼的人。
"借问白头翁":请问那位白发老翁,
"垂纶几年也":在这里垂钓有多少年了。
# 垂纶:比喻隐居。纶,钓鱼的丝线。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分段赏析
其一:“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描绘日常劳作场景。“腰镰”“刈秋韭”是具体动作,“欲何之”的自问,带着随性自在的意味,勾勒出诗人走向田园、投身农事的画面,质朴中透着对田园生活的亲近。“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转向心境描写。“不复论”直接表达对世事的放下,“悲歌和樵叟”则以与樵夫共唱悲歌的场景,暗含对现实的些许怅惘,却又在与农人相融中显露出淡然,情感藏于平实举动中。其二:“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描写了所见之景。“开门望长川”展现开阔视野,“薄暮”点出时间,“见渔者”引入人物,画面由远及近,静谧中透着生活气息,为下文的问询铺垫氛围。“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其二后两句以问答收束。“借问”显亲切,“白头翁”“垂纶”勾勒出渔者形象,“几年也”的问询,表面是问垂钓时长,实则暗含对时光流逝、人生坚守的探寻,平淡一问中藏着对生命境遇的思索,余味悠长。
2. 作品点评
这两首诗和通常印象里“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诗风差别不小,此处的作者早已褪去慷慨激昂的尘世气息,变得有种难以言说的淡泊。尤其是“开门望长川”这首,通篇读来似乎漫不经心,平淡无奇。但正是这种平淡,反倒像中国山水画,韵味都藏在留白之处。把荤菜做得美味是好厨师,而能把白开水调出滋味才是真正的美食家。
下一篇:唐·张祜《平阴夏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