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冯道浏览量:1
zhāo
ǎo
zhuān
cáng
shǒu
sān
qīn
lòu
tóu
niú
tóu
piān
xiàng
gèng
róng
chí
luò
huā
fāng
qiǎn
sǎo
wèi
jīng
shuāng
cǎo
jiào
chú
shì
cǎo
běi
lái
táng
xué
shì
yōng
máo
西
hàn
jiāng
jūn

译文

早晨披上四层袄子专门藏手,夜晚盖上三床被子生怕露脚。偏偏得赐牛头形制的物品,更被允许持执象牙手板。已经落地的花才让人清扫,未经历寒霜的草莫要让人锄掉。看那起草诏令从北方来的唐时学士,还有持节旄向西奔赴的汉代将军。

逐句剖析

"朝披四袄专藏手":早晨披上四层袄子专门藏手,

"夜覆三衾怕露头":夜晚盖上三床被子生怕露脚。

# 夜覆三衾怕露头:虏中大寒,赐道锦袄、貂袄、羊狐貂衾各一。每入谒,悉服四袄衣。宿馆中,并覆三衾,故云。

"牛头偏得赐":偏偏得赐牛头形制的物品,

"象笏更容持":更被允许持执象牙手板。

# 象笏更容持:虏以道有重名,欲留之,命与其国相同列,所赐皆等。虏赐臣下以牙笏,及腊月赐牛头,皆殊礼也,道皆得之,以诗谢。以上见《丛苑》。

"已落地花方遣扫":已经落地的花才让人清扫,

"未经霜草莫教锄":未经历寒霜的草莫要让人锄掉。

# 未经霜草莫教锄:集《吟治圃》句,见《事文类聚》。

"视草北来唐学士":看那起草诏令从北方来的唐时学士,

"拥旄西去汉将军":还有持节旄向西奔赴的汉代将军。

# 拥旄西去汉将军:集《同光中承旨卢质节制河中赠》句,见《续翰林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句》是五代冯道创作一首集句诗,通过生活与治政场景刻画人物。前两句写朝披四袄、夜覆三衾的安逸,及得赐牛头器物、持象笏的荣宠;中间四句咏治圃之道,以“落花方扫”“霜草莫锄”隐喻为政保守;末两句赞“唐学士”“汉将军”,绘文武臣僚形象。诗风亦庄亦谐,于细节中暗含对权贵生活与治政态度的描摹,或寄寓对时局的感慨,笔法含蓄,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文学家,中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

冯道(882~954),五代文学家。字可道,晚年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景城村)人。他少时刻苦读书,积学成才,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有“三为司空,两在中书”之称。冯道是中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他曾倡议校定《九经》文字并雕版印刷,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由此开始。他好学能文,空闲时只把披诵吟讽作为主要的事情。《旧五代史》本传称其文“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其奏、疏、议、表颇有规箴劝谏之义。宋吴处厚谓其诗“虽浅近而多谙理”。著有《长乐老自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朝披四袄专藏手,夜覆三衾怕露头”以夸张手法写晨起披四层袄子藏手、夜间盖三床被子护脚,极言对冷暖的敏感,暗讽人物养尊处优、贪图安逸的情态。句中“专藏手”“怕露脚”用口语化表达,细节真实却略带滑稽。“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牛头”指唐代“牛头旃檀”之类的赐物(或指器物形制),“象笏”为官员朝见时所持手板,二者均为权贵象征。“偏得赐”“更容持”以递进语气,突出人物受宠掌权,暗含对其徒享尊荣、未必实干的讽刺。“已落地花方遣扫,未经霜草莫教锄”实为治圃之道的隐喻:落花落地才清扫,未霜之草勿锄,表面写园艺管理,实则以“惜花护草”喻指治政上的保守态度——只求维持现状,不愿主动革新(或暗讽其重虚饰、轻实际)。“视草北来唐学士,拥旄西去汉将军”通过文臣武将的对照:“视草”指学士起草诏令,“北来唐学士”代指朝中文官,显其文采政务;“拥旄”指持节旄统兵,“西去汉将军”喻指边关武将,显其武勋威仪。这两句以“唐”“汉”借古喻今,表面颂赞文武人才,实则可能隐含对朝廷用人或时局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下一篇:唐·张祜《题孟处士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