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òng
zhú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1
gōng
lián
zhí
zhī
qiū
zhú
gān
竿
qiū
lái
xiāng
zhòng
zhú
tīng
qián
kàn
shī
yán
gǎi
shāng
gēn
zhī
cán
qīng
fēng
yóu
gāo
jié
kōng
tuán
tuán
míng
chán
guā
jǐng
tiào
yōu
lán
chén
zhòu
shāo
yún
liáng
nán
dān
qiū
xìn
yún
yuǎn
ān
lín
xiān
tán
zhàng
jiāng
dōng
cǎo
绿
rén
jīng
suì
hán
lián
tíng
tíng
gān
qīng
láng
gān
fèng
jìng
zhì
zuò
shāng
shí
jié
lán
tiān
zèng
shī
yún
:“
:“
jǐng
shuǐ
yǒu
jié
qiū
zhú
gān
竿
。”
。”
qiū
lái
zhòng
zhú
tīng
xià
yīn
ér
yǒu
huái
怀
liáo
shū
shí
yùn

译文

从前您喜爱我的正直,把我比作秋天的竹竿。秋天到了,我苦苦思念您,在厅前种下竹子来观看。竹子失去适宜土地,颜色改变,根部受伤,枝叶残破。清风依旧淅淅吹拂,竹子虽有高节却空无所用。暮景中鸣蝉嘈杂喧闹,跳蛙聚集在幽静的栏杆边。昼夜都充斥着尘土,竹子难以高耸入云。仙人居住的丹丘确实遥远,怎能走到仙坛。瘴江边冬天草木青绿,谁还会为岁寒而惊心。可爱那亭亭玉立的竹竿,每一根都像青色玉石般美丽。孤独的凤凰终究没来,徒然感伤时节将尽。从前,乐天赠送给我的诗中说:“像没有波澜的古老井水,又像有竹节的秋天竹竿。”我在秋天时在厅下种下竹子,因此心中有所感怀,姑且写下这十韵的诗。

逐句剖析

"昔公怜我直":从前您喜爱我的正直,

# 我:一作有。,怜:爱。

"比之秋竹竿":把我比作秋天的竹竿。

"秋来苦相忆":秋天到了,我苦苦思念您,

"种竹厅前看":在厅前种下竹子来观看。

"失地颜色改":竹子失去适宜土地,颜色改变,

"伤根枝叶残":根部受伤,枝叶残破。

"清风犹淅淅":清风依旧淅淅吹拂,

# 淅淅:象声词。形容风雨声。

"高节空团团":竹子虽有高节却空无所用。

# 团团:圆的样子。

"鸣蝉聒暮景":暮景中鸣蝉嘈杂喧闹,

# 聒:喧闹,声音嘈杂。

"跳蛙集幽阑":跳蛙聚集在幽静的栏杆边。

"尘土复昼夜":昼夜都充斥着尘土,

"梢云良独难":竹子难以高耸入云。

# 梢云:形容竹枝高耸入云。

"丹丘信云远":仙人居住的丹丘确实遥远,

# 丹丘: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

"安得临仙坛":怎能走到仙坛。

"瘴江冬草绿":瘴江边冬天草木青绿,

# 瘴江:文粹、钱校作“沿瘴”。有瘴气的江河。

"何人惊岁寒":谁还会为岁寒而惊心。

# 岁寒:《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可怜亭亭干":可爱那亭亭玉立的竹竿,

"一一青琅玕":每一根都像青色玉石般美丽。

# 琅玕:传说中的仙树,此处借以形容竹色青翠。

"孤凤竟不至":孤独的凤凰终究没来,

# 孤凤竟不至: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练食(竹实)不食。

"坐伤时节阑":徒然感伤时节将尽。

# 阑:尽,晚。

"昔乐天赠予诗云":从前,乐天赠送给我的诗中说:“

# 昔乐天:即白居易。乐天是白居易的字。

"无波古井水":像没有波澜的古老井水,

"有节秋竹竿":又像有竹节的秋天竹竿。”

"予秋来种竹厅下":我在秋天时在厅下种下竹子,

"因而有怀":因此心中有所感怀,

"聊书十韵":姑且写下这十韵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种竹》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一首诗。此诗主题围绕借竹自喻。内容诗中描述了所种秋竹的生长境遇,“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展现竹子生长不佳的状态。诗人运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写竹,实则以竹的遭遇自喻自身处境。在分段赏析中,开篇回忆往昔与竹的关联,中间部分描绘竹子现状并借景抒情,结尾表达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作品评价上,此诗其言竹如言己,巧妙贴切,通过对竹子的描写,深刻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体现了元稹诗歌善于借物抒情、表意含蓄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种竹》由唐代元稹创作,作于元和五年(810)江陵任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借种竹、赏竹,描绘了竹子失地伤根后枝叶残败却仍有清风高节的景象,诗人以竹自比,追忆往昔被人赏识,感慨当下处境艰难,抒发了怀才不遇、时光流逝的孤寂与伤感。

2. 写作手法

象征:“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表面写竹失去适宜生长环境后的衰败,实则象征自己被贬后遭受权贵打击的艰难处境;“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中竹的高节象征自己的高尚品格,借竹的境遇表达自身虽有高节却难施展的无奈与感慨。

3. 分段赏析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开篇诗人回忆往昔,白居易曾因欣赏自己的正直,将其比作秋竹竿。“怜”字体现出白居易对元稹的喜爱与赏识,以竹之高节比喻元稹的人格,形象贴切。“秋来苦相忆”点明时间是秋天,“苦相忆”直白地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种竹厅前看”则是因思念友人,在厅前种竹,每当看到竹子,就如同见到友人,借景抒情,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这几句诗人以竹自喻,“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表面写竹子失去适宜生长的土地,颜色改变,根部受伤,枝叶残破,实则暗指自己被贬斥出京,遭受权贵的伤害打击,处境艰难。“清风犹淅淅”描绘出清风淅淅吹拂的情景,而“高节空团团”则抒发了诗人虽有高风亮节,却在现实中感到空无所用的无奈与感慨,体现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诗人描绘暮色中鸣蝉嘈杂、跳蛙聚集的景象,看似是在描写秋景,实则借景抒情,反映出自己内心的忧愁烦闷。“尘土复昼夜”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污浊与喧嚣,“梢云良独难”化用典故,既指竹子难以高耸入云,也暗示自己在困境中难以实现抱负,表达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惆怅。“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中,诗人感慨仙人所居之地遥远,难以到达,暗喻自己渴望摆脱困境却无法实现的心境。“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则以瘴江冬天草木依然青绿,无人畏惧岁寒,暗示在这艰难的环境中,自己坚守高节却无人理解、无人在意,进一步抒发了内心的孤寂与悲凉。“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描绘出竹子亭亭玉立、如玉石般秀美的姿态,“可怜”一词饱含怜爱之情。然而,“孤凤竟不至”借用凤凰非竹实不食的传说,表达出自己虽如竹子般有高节,却无人赏识的遗憾。“坐伤时节阑”则写出诗人只能独自感伤时光流逝、节令将尽,流露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伤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苦雨》

下一篇:唐·元稹《忆杨十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