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mén
西
xià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nán
fēng
wēi
jīng
yún
huí
wàng
xià
yún
shí
rén
shēng
qīng
bié
tiān
céng
xiǎn
ròu
shū
ān
jué
jiào
huì
lán
jìng
shī
jiā
dòng
tíng
kuò
jiāo
lóng
è
què
xiàn
yáng
zhū

译文

江上风浪甚险,由江陵向西,江水曲折北流,夜间南风大作,舟行甚速,自荆门回望荆州,已是夏云重裹,清楚难辨。人在半世生涯里,千万不可轻视离别,因为尽管我们不愿分离,老天何曾给予成全呢。家里人写信来嘱咐我要安心在边塞供职,不要惦记,可是我怎能不想到,那挂满蕙兰的家园小径上,再难有共度美好时光的快乐了。船向东行,前面就是辽阔的洞庭湖了,想到那儿必定是波涛汹涌,湖阔水深,蛟龙恶行,由此倒羡慕杨朱为歧路而悲了。

逐句剖析

"一夕南风一叶危":江上风浪甚险,由江陵向西,江水曲折北流,夜间南风大作,舟行甚速,

# 一叶:一叶扁舟。

"荆云回望夏云时":自荆门回望荆州,已是夏云重裹,清楚难辨。

# 夏云:夏口之云。

"人生岂得轻离别":人在半世生涯里,千万不可轻视离别,

"天意何曾忌崄巇":因为尽管我们不愿分离,老天何曾给予成全呢。

# 崄巇:危险。祢衡《鹦鹉赋》:“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一作险。

"骨肉书题安绝徼":家里人写信来嘱咐我要安心在边塞供职,不要惦记,

# 绝徼:一作“忘纪复”。绝域,极远之边塞。

"蕙兰蹊径失佳期":可是我怎能不想到,那挂满蕙兰的家园小径上,再难有共度美好时光的快乐了。

"洞庭湖阔蛟龙恶":船向东行,前面就是辽阔的洞庭湖了,

# 蛟龙:古代传说藏在深水中的动物,能发洪水,兴风作浪。

"却羡杨朱泣路岐":想到那儿必定是波涛汹涌,湖阔水深,蛟龙恶行,由此倒羡慕杨朱为歧路而悲了。

# 杨朱泣路岐:意为对杨朱处在陆地多遇岐路表示羡慕,语外寄托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列子·杨朱篇》:“杨朱见岐路而泣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杨朱:见《离席》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荆门西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中围绕行旅主题,首联写舟行遇风波之险,回望荆州被夏云遮蔽之景;颔联以倒句形式感叹人生离别难以轻视,天意常降厄运;颈联借家人寄信嘱安,暗抒难归故乡、会合无期的愁绪;尾联以洞庭湖波涛险恶与杨朱泣歧路的典故,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全诗融行旅漂流之感与故乡思念之情,善用倒句使句意曲折有力,以蕴藉语言将人生失意、乡思离愁融入景物与典故。其情感深沉,结构精巧,既展现李商隐诗歌含蓄蕴藉的风格,又通过行旅中的所见所感,传递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堪称其抒发羁旅情思与命运喟叹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荆门西下》由唐代李商隐创作。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宣宗推行“会昌之政”,李德裕等李党成员遭贬,给事中郑亚外调为桂州刺史,李商隐被邀入幕任掌书记。他目睹会昌旧臣因党争被贬的境况,心怀愤懑,加之随郑亚赴任途中遭遇行旅险境,有感于人生漂泊、命运无常,遂借诗抒发对政治环境的感慨,以及行旅中的飘零愁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诗中以行旅经历为脉络,首联写舟行遇险与回望荆州之景,颔联感叹人生离别与天意弄人,颈联借家人寄信流露难归故乡的愁绪,尾联以洞庭湖的险恶关联杨朱泣歧路的典故。全诗通过行旅中的所见所感,抒发漂流无依的羁旅之愁、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命运无常、人生险巇的无奈喟叹,将行旅情思与人生感慨熔于一炉。

2. 写作手法

反问:颔联“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崄巇”运用反问,强化对人生离别之苦、天意无常的喟叹,增强情感冲击力。倒句:颔联采用倒句手法,将结论前置、前提后置,使句意曲折跌宕,富有深度,凸显“情深意远”的特色。用典:尾联“却羡杨朱泣路歧”化用杨朱泣歧路的典故,借典故含蓄表达对自身命运难以自主的无奈,丰富诗歌情感层次。情景交融:首联通过“一夕南风一叶危,荆门回望夏云时”的行舟景象描写,营造出漂泊无依的氛围,与后文的乡思、人生感慨相融合,以景衬情,深化主题。

3. 分段赏析

《荆门西下》首联"一夕南风一叶危,荆门回望夏云时"以"一夕"与"一叶"的叠用强化漂泊感,描绘江风彻夜肆虐、行舟颠簸的险境,夏云遮蔽荆州的意象暗含回望旧地的怅惘。颔联"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崄巇"采用倒句手法,将"人生离别"的结论置于"天意险巇"的前提之前,形成情感上的突兀转折,反问句式更凸显对命运无常的愤懑。颈联"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承接"轻离别",通过家书难达与归期难料的现实困境,将漂泊之苦与亲情之思交织,语言深婉曲折。尾联"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歧"以洞庭湖的蛟龙之险喻指仕途风波,反用杨朱泣歧的典故,在"羡"字中暗含自嘲:歧路尚可选择,而诗人却被迫踏入不可预知的险途,进一步强化了对人生际遇的无奈与喟叹。四联层层递进,将行旅之艰、命运之悲、乡关之思熔铸于跌宕的诗境中,体现李商隐"深情绵邈"的诗风特质。

4. 作品点评

《荆门西下》是李商隐纪行诗中的代表作,以江行羁旅为背景,通过意象的层层递进展现诗人复杂的心路历程。全诗以颔联"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险巇"为诗眼,采用倒句手法将人生哲思与现实困境并置,既得杜诗沉郁顿挫之神,又显玉溪生特有的婉曲深致。颈联"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以工整对仗写尽天涯漂泊的无奈,尾联"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歧"则通过典故的逆向运用,将杨朱歧路之悲升华为对命运无常的深刻体认。诗中"一夕南风一叶危"的叠字锤炼,"荆门回望夏云时"的苍茫意境,皆体现出李商隐"深情绵邈,包蕴密致"的艺术特质。此诗不仅在唐代羁旅题材中别开生面,更以其对人生困境的哲理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末联)下“却羡”二字,正见洞庭之险恶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语曲意深,馀味惘然。诗中全是失路之感,久读方领其妙。看似说破,实则未说破,此善于用笔所致。

近代史学家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祜《读老庄》

下一篇:唐·李商隐《蝶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