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花飞欲尽春":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
# 欲尽春:春欲尽。,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天涯去住泪沾巾":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
# 沾巾:沾湿手巾。形容落泪之多。汉张衡《四愁诗》:“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纷纷,侧身北望涕沾巾。”,去住:犹去留。这里指走的人和留的人。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来时万里同为客":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
"今日翻成送故人":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 故人:老朋友。
唐代诗人
司空曙(720?~790?),唐代诗人。字文明,一说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一说今北京西)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中避地南方,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累官左拾遗。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或寄意幽远,或直抒哀愁,风格婉雅闲淡,语近性情,长于五律。司空曙还有不少赠别、交游的作品,工于造句,深于述情,名篇有七绝《江村即事》。代表作品有《田家》《喜外弟卢纶见宿》。著有《司空文明诗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借多重春日意象勾勒离别时景,以伤春之思映衬分袂之痛,既抒写友朋离索的怅惘,更将羁旅孤怀渗入笔端,身世飘零若萍梗泛流,无根无依之叹深化了情感层次,使全篇笼罩着彻骨凄凉,而余韵袅袅,愈品愈觉深长。
2. 写作手法
烘托:“天涯去住泪沾巾”,“泪沾巾”不直接描写哭泣,而是以巾帕代指泪水,泪湿巾帕的细节直击离别场景,但“天涯”二字将个体悲伤升华为普世羁旅愁思,通过空间距离的极端化处理,侧面强化情感浓度。渲染:“天涯”的浩瀚反衬“泪”的渺小,“去住”的流动性对照“沾巾”的凝固性,通过反差渲染强化离别痛楚。
3. 分段赏析
首句“峡口花飞欲尽春”以白描手法勾勒送别场景,通过“峡口”定格地理坐标,“花飞”摄取暮春典型意象,“欲尽春”三字既点明时令流转,又暗含春光将逝的怅惘,为全篇奠定伤感的基调。次句“天涯去住泪沾巾”运用特写镜头聚焦离别瞬间,“去住”二字精妙勾勒出主客双方的羁旅身份,“天涯”的阔大空间与“泪沾巾”的细微动作形成强烈张力,以留白艺术暗示生离死别的痛楚,恰如国画中的渲染技法,用背景的苍茫烘托主体的凄清。第三句“来时万里同为客”笔锋陡转,将时空维度延展至过往。一个“同”字既道出天涯沦落的共同命运,又为下句的情感转折埋下伏笔。诗人以“客中送客”的特殊视角,将个体的漂泊感升华为群体性的生存叩问,使离愁别绪超越了具体场景,具有了更普世的人文关怀。末句“今日翻成送故人”以平易语出之,却在今昔对照中迸发出惊人的情感力量。结句看似平铺直叙,实则以“故人”二字点睛,既暗含相识相知的珍贵,又凸显天各一方的无奈,将个体生命置于时空长河的苍茫背景中,使全诗在伤春惜别的表层叙事下,涌动着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4. 作品点评
此诗写离乱他乡,客中送客,用意深曲而笔致简淡,作者略无藻饰,纯以胸臆语出之,反觉真情流溢,愈显亲切动人。
# 气格丧尽。盛唐后每以如此声调为佳,世运使然耳,司空此诗更堕晚唐矣。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翻成”二字当味。
明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
# 客中送客,自难为情,况又“万里”之远耶,况又“同为客”耶?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唐人送友诗最善言情;诵之觉言愁欲愁。司空此作于后二句作折笔,……其诗境转深一层,情味弥永。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上一篇:唐·裴迪《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
下一篇:唐·贯休《古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