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鸡昂然来":大公鸡昂首挺胸地走来,
"小鸡竦而待":小公鸡肃立着紧张地等待。
"峥嵘颠盛气":它们头顶高耸,气势强盛,
"洗刷凝鲜彩":羽毛经洗刷后凝聚着鲜艳的光彩。
"高行若矜豪":昂首行走间仿佛夸耀自己的勇猛,
"侧睨如伺殆":斜眼相视时像是在伺机进攻。
"精光目相射":双眼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相互对视,
"剑戟心独在":心中只有争斗的决心,如同剑戟般锋利。
"既取冠为胄":它们把鸡冠当作头盔,
"复以距为镦":把鸡爪当作武器。
"天时得清寒":此时天时清寒适宜,
"地利挟爽垲":地利占据高燥开阔之地。
"磔毛各嘌痒":双方张开羽毛,毛发因愤怒而竖起,
"怒瘿争碨磊":脖子鼓起如巨石般高耸。
"俄膺忽尔低":忽然间胸口压低,
"植立瞥而改":刚直立又迅速改变姿势。
"腷膊战声喧":翅膀拍打声喧闹震天,
"缤翻落羽皠":缤纷的羽毛纷纷掉落。
"中休事未决":中途休息时胜负未分,
"小挫势益倍":即使稍遇挫败,气势反而倍增。
"妒肠务生敌":它们心怀嫉妒,一心想制敌,
"贼性专相醢":天性如盗贼般专事攻击。
"裂血失鸣声":鲜血迸裂,叫声嘶哑,
"啄殷甚饥馁":啄伤处殷红如血,却像饥饿般凶猛。
"对起何急惊":对峙时起身迅猛惊人,
"随旋诚巧绐":周旋闪避巧妙灵活。
"毒手饱李阳":攻击如李阳般狠辣,
"神槌因朱亥":气势如朱亥挥槌般神勇。
"恻心我以仁":我心怀着仁爱感到怜悯,
"碎首尔何罪":斗鸡粉身碎骨又有何罪。
"独胜事有然":胜负本是常事,
"旁惊汗流浼":旁观者却惊得汗流浃背。
"知雄欣动颜":知道谁胜谁负后,胜者欣然动容,
"怯负愁看贿":败者愁看赌注。
"争观云填道":围观者如云集般堵塞道路,
"助叫波翻海":呐喊助威声如海浪翻腾。
"事爪深难解":鸡爪纠缠难以分开,
"嗔睛时未怠":怒目相视毫不懈怠。
"一喷一醒然":每喷一次水便清醒一分,
"再接再砺乃":一次又一次磨砺斗志。
"头垂碎丹砂":头颅低垂,如丹砂碎裂,
"翼拓拖锦彩":翅膀展开,拖曳着锦缎般的羽毛。
"连轩尚贾馀":虽已疲惫,仍昂首炫耀馀威,
"清厉比归凯":清厉的叫声如同凯旋的歌声。
"选俊感收毛":选拔俊才时感激被收留,
"受恩惭始隗":受恩如郭隗般惭愧。
"英心甘斗死":英雄之心甘愿战斗而死,
"义肉耻庖宰":以身为义肉,耻于成为厨房的食材。
"君看斗鸡篇":您看这篇斗鸡的诗,
"短韵有可采":篇幅短小却有可取之处。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待。峥嵘颠盛气,洗刷凝鲜彩。”诗的开篇,韩愈以简洁笔触勾勒出大鸡昂首阔步而来、小鸡紧张肃立以待的画面,一动一静形成鲜明对比,瞬间抓住读者目光。孟郊接力描绘斗鸡昂扬的气势与鲜艳的羽毛,“峥嵘”“鲜彩”等词生动展现斗鸡威风凛凛、精神抖擞的外在形象,为后续的争斗蓄势。“高行若矜豪,侧睨如伺殆。精光目相射,剑戟心独在。”韩愈继续刻画斗鸡的神态,它们高傲行走,斜目窥视,眼神如精光四射,内心似藏剑戟,尽显好斗本性。孟郊则进一步描写斗鸡争斗的准备。“既取冠为胄,复以距为镦”,将鸡冠比作头盔,鸡爪比作武器,形象地展现出斗鸡全副武装、蓄势待发的状态。“磔毛各噤㾕,怒瘿争碨磊。俄膺忽尔低,植立瞥而改”等句,斗鸡正式交锋,羽毛竖起,颈部鼓起,时而低头,时而挺立,动作瞬息万变。“腷膊战声喧,缤翻落羽皠”生动描绘出激战中翅膀拍打声与羽毛纷飞的激烈场景。“中休事未决,小挫势益倍”则体现出战斗的胶着与斗鸡愈挫愈勇的气势。“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对起何急惊,随旋诚巧绐。”孟郊描绘斗鸡在战斗中鲜血迸裂、叫声嘶哑,却依然凶狠啄击的惨烈画面。韩愈以“毒手饱李阳,神槌因朱亥”作比,将斗鸡的凶狠与历史上的猛士相呼应,增强战斗的紧张感。“恻心我以仁,碎首尔何罪。独胜事有然,旁惊汗流浼”引入诗人的感慨,既对斗鸡的争斗心生怜悯,又感叹胜负无常。“事爪深难解,嗔睛时未怠。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再次展现斗鸡的坚韧,即便受伤仍不放弃。“头垂碎丹砂,翼拓拖锦彩”描绘出战斗结束后,斗鸡疲惫却仍有一丝骄傲的姿态。“连轩尚贾馀,清厉比归凯”则赋予斗鸡胜利者凯旋般的气概。结尾“选俊感收毛,受恩惭始隗。“英心甘斗死,义肉耻庖宰”,诗人借斗鸡表达对英勇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其命运的感慨,升华了诗歌主题。
上一篇:唐·叔孙玄观《洛出书》
下一篇:唐·关盼盼《和白公诗》